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而不在于把知识背一遍。
”的确,学生只有成为主人,拥有尊严、感觉自信,才能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老师或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可有可无的。
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施以人格的影响,而不是扮演说教者的角色。
其次,教师的作用是诱导、指导、辅导,而“不替学生讲学生能讲清楚的问题,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
第三,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是“无形的教师”;先有有形教师的教,然后可以不需有形的教师的教。
教学中我对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点点的积累。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学领域,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广大教师议论的中心,研究的课题。
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不可非议的。
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
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
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
指导课前预习,形成自学习惯
二、课堂指导自学,交给自学方法
课堂上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的自学,我首先帮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
然后精心的准备了自学提示,(我认为,教师给学生拟好自学提示是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好方法。
有了自学提示,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从而使学生去掌握教材;有了自学提示,学生就能够明确一节课的重点、关键所在,从而把握住一节课的内容。
)为学生顺利地进行自学创造条件。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为学生出示了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讲自己的感受。
②写春景着重描写了哪些最有特点的景物?③课文是怎样写出这些景物美丽的?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学生首先自己通过画词、画句、朗读、批注,理解问题。
然后以小组形式交流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
此时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作用,让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发言的机会。
小组合作呈现一幅美丽的画面,既读懂了内容,又理解了语言。
自学过程中我巡回辅导,个别答疑,着重帮助差生。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自学的收获,全班交流,进一步分析总结。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为教师设置的问题,固然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但总是被动的,只有学生思考时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才是最积极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要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要鼓励学生多提问。
一旦学生提问了,起初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作出合理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使小学生充分认识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逐步学到一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和不断的提高。
三、预习是学生自己动脑求知,主动探索的重要方法
预习不仅有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指导预习,必须分步进行,可由基础知识入手,如朗读课文、学会字词、收集资料。
再者可结合教材的预习及阅读提示,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深层次的可具体指导学生抓住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等。
同时预习要与课堂及时检测和鼓励紧密相连,让学生尝到甜头,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打好“地基”,可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完成预习题,对课文内容做初步了解,还可将自己初读时的理解、体会在文中空白处写出,适当的做以批注,为课上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我还鼓励学生勤思,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勾画出暂时不懂的地方或印象深刻的语句等。
这样,因为学生课前有了充分的预习,课堂自我表现的信心倍增,学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四、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从低年级做起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
一年级教材插图很多彩色套版,就是吸引小学生看的,许多知识是用图来说明。
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即他们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要先启发学生看图的兴趣,教给学生怎样看图,引导怎样思维,怎样分析图意,从而进行思想教育,最后,联系数学做到四个字。
“看、想、议、说”,看就是引导观察,想就是启发思考,议就是互相议论,说就是指导口述。
教师及时总结,重点讲解:(二)培养自学能力要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中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2.指导学生做好自学议论
3.讲课当中仍要发挥自学作用
4.对教材中的难点部分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
5.在复习课上学生自己看书温习
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只是为了学好语文学科,也是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学能力是终生相伴的最好老师,教书首先要把学生当人,当成学习的主人,给写不如给枪,授鱼不如授渔。
有了自学能力,就能无师自通。
小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掌管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