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疗规范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疗规范

李光海主任医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机构设备用途筛查机构听诊器;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仪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数据录入、上报及分析诊断机构多功能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计算机并接驳网络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评估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数据管理(保留结果原始数据)治疗机构多功能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仪、监护仪、呼吸机、DSA、体外循环机、麻醉机、除颤仪、起搏器等计算机并接驳网络开展临床治疗的机构,应配备有这些设备,用于进一步评估病情和治疗数据管理(保留结果原始数据)筛查机构1.严格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工作的管理。

2.建立各种筛查规章制度,遵守技术操作常规。

3.做好筛查前的宣传教育,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尊重监护人个人意愿选择。

4.对进入筛查程序者,应当向其监护人出具筛查报告单并解释筛查结果,负责转诊及随访。

5.进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基本信息登记、上报。

诊断机构1.严格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査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工作的管理。

2.建立各种诊断规章制度,遵守技术操作常规。

3.接受转诊,负责对筛查阳性的新生儿进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出具《超声心动图诊断报告单》,告知监护人并解释诊断结果。

4. 进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信息登记、上报。

治疗机构1.严格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査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工作的管理。

2. 建立各种治疗规章制度,遵守技术操作常规。

3. 接受转诊,负责对筛查阳性的新生儿进行评估、治疗和随访。

4. 进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信息登记、上报。

技术流程一、筛查1.助产机构:正常新生儿从出生后6-72小时到出院之前在助产机构完成筛查阳性患儿应当在出生后7天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机构接受超声心动图诊断。

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因各种原因未完成筛査即转诊至NICU的新生儿,由助产机构通知NI CU所在机构在出生后72小时内完成筛查,阳性患儿应当在出生后7天内完成超声心动图诊断。

3. 操作步骤(1)清洁右手及任一足(2)安抚受检儿,使其处于安静状态;(3)将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固定于受检儿清洁后的右手手掌及足底部(4)将听诊器放置于受检儿胸壁;(5)获取受检儿心脏杂音及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数据。

4. 筛査结果:心脏杂音听诊和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任何一项筛查阳性者,均为筛查结果阳性,标准如下:(1)心脏杂音听诊:2级及以上杂音者(2)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①右手和任一足经皮血氧饱和度低于90%者;②右手或任一足经皮血氧饱和度为90~94%,或右手与任一足经皮血氧饱和度差异>3%者,于2~4小时内重复测定后,结果无变化者。

二、诊断•筛查阳性的新生儿应当在出生7天内转至诊断机构进行超声心动图诊断。

三、治疗•对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由治疗机构进行全面评估,给予合理治疗。

四、随访•筛查机构负责督促筛査阳性患儿转诊至诊断机构;治疗机构负责术后患儿和暂无手术指征患儿的随访。

质量控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订考核评估方案,定期对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机构、诊治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诊断和治疗机构按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信息工作手册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做好信息管理工作。

工作流程图新生儿登记先心病筛查双指标法(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和心脏听诊)纳入基本公共卫生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从新生儿出生后6——72小时到出院前筛查阳性筛查阴性失访未及时就诊仍未就诊筛查机构随访心脏彩超诊断确诊先心病未发现先心病转诊至治疗机构治疗随访暂无手术指征1周内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工具➢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听诊器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工作原理: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通过检测皮肤组织对不同光谱的吸收程度,测定动脉血中氧饱和度的变化该技术具有无创性和便捷性等优点,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其工作原理包括分光光度测定和血液容积描迹。

分光光度测定是根据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HbO2)和非氧合血红蛋白对光吸收特性的不同而计算动脉血中的氧饱和度。

血液容积描迹则是基于血管搏动,当心脏收缩时外周血容量相对较多,检测到的光能最小;而心脏舒张时则恰好相反。

搏动的血容量改变透照光能的强弱,光吸收量的变化可反映血容量的变化。

血液容积描迹正常则表明动脉血中的血红蛋白已获得良好氧合,而脉搏容积波形正常则提示测定部位组织的小动脉张力正常。

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工作原理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包括光电感应器、微处理机和显示屏三个部分。

检测探头与电极通常被置于厚度为5-10mm的组织之间,电极放置部位包括手指、足趾、耳廓和耳垂。

光电感应器为一对光电二极管(LED),其中,一个LED是红光,波长为660nm:另一个LED是红外线光,波长为940nm。

血液中主要的两种血红蛋白分别吸收不同光线,HbO2吸收可见红光,脱氧血红蛋白吸收红外光。

当电子管产生的两种光线穿透含血管的组织时,接受端检测到两种光线吸收的差异信息,传感器将该信息传入微处理机,计算出相应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从而间接反映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

鉴于血红蛋白氧离曲线的特点,SaO2与氧分压(PaO2)呈正相关关系,因此,SpO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PaO2。

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的准确度和安全性:虽然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在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护、危重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休克和血红蛋白疾病检測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应用。

但临床上,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需同时满足种类繁多的应用需求,因此它能安全有效使用的最低可接受的血氧饱和度的准确度指标并不具有普遍性。

对于通常划分的“监护”和“诊断”两大应用领域而言,对“监护”应用的要求主要是通过信号变化趋势与报警信号,及时发现血氧饱和度和脉率的改变。

而“诊断”应用的要求则是准确地测量SpO2,从而得到SaO2估计值,以进行诊断和治疗指导。

因此,“诊断”应用对SpO2准确度的要求更高一些。

目前,国内的行业标准要求SpO2的准确度在SaO2为70%-100%时不超过4.0%。

最新的国际标准是,除了满足前面提到的准确度要求,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准确度指标,例如要求SpO2准确度在SaO2为70%-80%时不超过士4%,80%-90%时不超过士2%,90%-100%时不超过士1%。

这种准确度指标提升了准确度的要求,有利于提升临床监护的有效性和诊断的准确性。

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作用于人体,与皮肤的表面直接接触,其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是很安全的。

对于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的电压、漏电流、辐射等电气参数,满足电气安全通用标准即可。

在1996年1997年期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医疗设备报告系统显示仅有14例疑似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所引起的灼伤。

最近几年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细化,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的安全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通用标准规定,不用于给患者加热的医疗设备的部件的表面温度不能超过41℃,而对于与人体接触的部件的表面温度要求:婴儿(1岁以下)在使用时温度不超过41℃,1岁以上的使用者在体表接触温度为42℃的情况下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8小时,体表接触温度为43℃的情况下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目前世界各国都严格遵循这一规定。

因此,只要按照说明正确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通常情况下是安全的。

用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脉搏血氧饱和度量仪要求:用于筛查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必须符合安全、有效的要求。

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仪应具备不受运动干扰的功能,即便在机体周围组织低灌注状态下也能较准确地获取脉搏血氧饱和度数值。

测量时必须使用新生儿专用的探头(传感器)。

探头(传感器)可以是一次性的或是可重复使用的,对于可重复使用的探头每次使用后必须进行适当的清洁,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缠绕带式探头(传感器)可与皮肤更紧密地接触,因此更适用于新生儿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

不同厂商生产的的探头(传感器)通常只适合于同一厂商生产的脉博血氧饱和度测量仪。

听诊器❖工作原理:听诊器前端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体内声波鼓动膜腔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震动,而塞入耳朵的一端,由于腔道细窄,气体震动幅度就比前端大很多,由此放大了体内的声波震动。

听诊器一般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用于收集和放大从心脏、肺部、动脉、静脉和其他内脏器官处所发出的声音。

听诊器的胸件包括膜式和钟式两种,两者转换仅需旋转180°即可。

膜式胸件适合听取高频率(200-400Hz)杂音、S1、S2、收缩期喀喇音和瓣膜反流的杂音;钟式胸件适合听取低频(20-150Hz)杂音、低调的S3、S4和二、三尖瓣狭窄的舒张期杂音。

心脏杂音是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心脏或大血管内产生湍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也是心音中一组历时较长、频率不同、振幅不同的混合性振动,可通过听诊器而被听取。

❖所诊器的准确度和安全性不同的听诊器适用于不同的听诊要求,因此,听诊器的选用应基于临床需求拾音部分(胸件)的听诊头与身体的接触面越大,拾取的音效越好。

但是,人体表面有弧度,若胸件过大,听头不能完全与人体接触,音响不仅不能很好地拾取还会从空隙泻漏出去,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选用合适的听诊头。

材质在音效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声音通过空气或物质传播,最终转化为热能消失。

声波的传送,在重金属中几乎没有衰减,在较轻的金属或塑料中容易出现衰减,因而,高级的听诊器使用不锈钢甚至钛等重金属。

传音管路也很重要。

管路的内径越大、长度越短、管壁越厚,听诊器的效果越好,国际标准长度为27英寸。

现代听诊器的传音管路的材质一般为聚氯乙烯(PVC),音效好、美观,但抗拉伸性差,经常弯曲、拉伸后容易折断。

听诊器在使用后应平展悬挂于颈项两侧,这是佩带优质听诊器的标准方法。

耳塞能否与耳朵良好适配也非常重要,若耳塞不合适,音响会漏出,同时外界杂音也会进入而混淆听诊效果。

专业听诊器一般选配密封性及舒适性均极佳的密闭式耳塞。

新式听诊器耳簧均用韧性好的钢材造就,可调到合适的松紧度,佩带较舒适,调整耳塞的朝向也很方便。

由于耳道与侧面并非完全90°垂直,而是稍向后倾斜,因此佩带时耳塞朝向应稍向前倾斜。

高品质听诊器的耳塞朝向可以按解剖学方向预先固定,称为解剖学正确位耳件。

听诊器在新生儿中的使用是安全的。

现代听诊器防寒圈的使用更人性化,可以减少寒冷的金属对受检者的刺激。

❖用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听诊器要求建议采用婴儿专用双面听诊器。

适合新生儿的听诊器胸件直径多为2-3厘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