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妆品品牌介绍

化妆品品牌介绍

化妆品品牌介绍1、倩碧适合20岁左右的油MM,但是因为顾客群收入问题,价格显得比较高。

其实倩碧还是很经用的,不过想想它家号称“每秒钟就卖出去N瓶”的宣传,就知道它家在国外的档次已经接近超市货了。

治疗痘痘皮肤见效快,不过也因此很刺激。

水磁场抹上去的确能很快带给你好的感觉,但对改善皮肤没有功效,而抹完后皮肤嫩嫩的宛若新生,实际上是由其中的水杨酸腐蚀掉表皮角质起作用的。

万一过敏,不堪设想。

2、碧欧泉在中国还算是年轻的牌子,保湿的功效还不错,不过标榜排毒就是扯谈了,弄个眼霜还排毒……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它凭什么排毒呢?它排毒的机理是哪种呢?排完毒应该有什么症状呢?写个含有“天然排毒成分”就能排毒了?这是我比较BS它家的一点。

碧欧泉在国外还不够兰蔻的档次,在国内价格却跟兰蔻差不多,何苦?个人觉得那个明星产品什么活泉什么露(就是声称含有很多活泉水分精华的那个)保湿效果也就一般,单用它,有时甚至油皮都会干。

如果真是看中温泉成分,有的是药妆可以选择,人家还真是货真价实,价格也便宜得多。

它家的橄榄精华系列,我没有用过,因为最近对橄榄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很Admire,所以特地提一下,不知道好坏。

3、兰蔻一开始就听说它家睫毛膏好,就买了一支回来。

效果确实不错,但和EL,娇兰,YSL,HR相比,它家是最容易晕的。

水分缘是它家极有口碑的系列,也是我当年超级憧憬的东西啊。

虽然我不喜欢护肤品中加香料,但水分缘的味道真是好,连瓶盖上的玫瑰都似乎舞动起来,终于买了一套回来。

霜抹在脸上,很保湿,尤其是晚霜,贵有贵的价值啊。

第二天起床皮肤都软,只有在冬天特别干燥的晚上,才需要加用保湿凝露。

它家的三重美白好像也不错,有点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现在我对这种见效快的东西都有心理障碍,几乎能肯定其中有致敏成分。

4、雅诗兰黛用了一些它家的东西以后,才能慢慢体会当时某人为何会给它“干练含蓄”的评价。

“充满生命活力,富于实干精神”,这就是植根于The American Dream的精神。

这个牌子适合25岁以上30岁左右的女性,呵护状态开始衰退的皮肤。

它家的产品线很多,而生产宗旨很明确,几乎没有出现过为了狙击某个牌子而乱出次品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过为了凑齐一个系列而凑数的情况。

有一件是一件,单独使用,都有自己的功效所在,很少会迅速体现效果。

但长远来看,对皮肤保养很有益处。

它家的东西比起其他专柜牌子,成份相对安全,很少听说用它家东西毁容的。

雅诗兰黛新出的美白精华,感觉质地比Herbal Recovery Gel厚一点,但是用了几天以后,皮肤非常光滑,效果也不错。

好东西!雅诗兰黛的东西确实口碑不错,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它家的果酸精华,容易过敏的人要小心。

5、贝佳斯这个牌子也是适合油皮肤的MM,比起倩碧号称的无添加无香料,它家要更实在一点,专心一意的走矿物路线。

绿泥,白泥,粉泥——几乎是纯的粘土面膜,我用过的是矿物洁面膏,洗完脸,皮肤摸上去像雪花石膏(当时只觉得干净,不知道这样不好),毛孔也干干净净的。

一天使用不能超过两次,否则会把油皮洗薄。

不过后来就没再用它家了,因为我觉得皮肤象石膏好象并不是太好的事情……6、SKII斗胆说一下SKII。

之所以说“斗胆”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用过它家的任何东西,想起Sogo里面它家Ba的凶悍我就怕怕(不知上次打顾客事件后续如何了)。

想起它家东西的依赖性,我就更怕。

SKII这个名字的来历挺有意思(我前段时间才看的,说一下娱乐观众)。

本来打算叫“The Skin Key”,“肌肤钥匙”这样的名字(岂不是容易跟CPB弄混?),结果出了更新版就只能叫SKII了。

这家的特色就是含有“酵素”成分,“酵素”是日本台湾的说法,中国大陆话称为“酶”。

这个大家学过生物就都能听明白了,比如唾液里的消化酶,能让大米饭变甜,这个东西就是强生物催化剂,含有这个东西的产品自然见效快。

而酶有很多种,因为是强催化剂,所以不稳定,很容易变质。

到底是哪种酶?黄曲霉素还是酶呢?如果是自然的,SKII用何种方法提取?如果不是自然的,SKII用何种方法合成?成品又将用什么方法保存?一瓶神仙水此种酶有多少浓度?这些大家都不知道,因为SKII坚持不肯向业界公开。

用上SKII,本来较差的肤质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不要妄想离开它。

在依赖外界催化的过程中,皮肤自身的修护机能已经大不如前了。

说起来,使用SKII象饮鸩止渴,但想想古代美人用铅和水银化妆,也觉得没有什么了。

东方女性自古就有依赖男性的心,而为悦己者容的心情也特别强烈。

所以,东方化妆品市场比西方火爆得多。

7、伊丽莎白·雅顿这是牌子虽是大牌,却总端不起架子来,弄得有人以为它是二线厂牌,替它一哭。

谁让它家总做活动,而且活动又那么实惠呢?百盛的雅顿专柜是雅顿北京分公司直属的(注意,是分公司,不是什么总代哦),货是北京最全的,而雅顿家满额送的门槛都很低,送的又全是口碑产品,很少用什么小香水、唇膏眼影蒙事,甚至搞过买时空面胶+眼胶送草本胶囊正品的活动。

在香港Sasa是总代,如果它家的货不新鲜,全香港就找不到新鲜的了(不包括买一送一时的大礼包)。

比起雅诗兰黛干练得强势(职衔带M的OL),赫莲娜的柔媚的自我(漂亮的居家少妇),雅顿却是一个辛勤努力却尴尬的印象(笨嘴拙舌不招婆婆喜欢的媳妇)。

它家十大明星产品,于今却被迫停产了几个(比如某种原料开始被禁止进口等原因),出产品也东一个西一个,较少以系列形式露面。

你问它家Ba:你家有几样产品?估计没几个答得出来的(当然也是有一些东西万年断货的原因)。

它家的护肤也是非常安全的,偏重于长期护理,但因为没有形成系列,所以顾客也就是零星地买,零星地用。

用完一支后,说一声“还行”、“普普通通”,然后丢到脑后,换其它。

这无疑是整个雅顿的策略问题了。

它家的胶囊精华素很有名,除了绿色的已经停产的草本胶囊外,都不完全是自然成分。

8、HR赫莲娜这是个很好的牌子。

曾经有三个同时代的女人,她们是:伊丽莎白·雅顿,雅诗兰黛,赫莲娜。

她们名下的产品,就是她们的纪念碑。

赫莲娜·鲁宾斯坦,去查查它家的历史,就能知道它家睫毛膏的口碑。

我之前用YSL,娇兰,的确好,我原本很长的睫毛,在它们大显身手后倒落了个“假睫毛”的名声,难过。

HR让我一见倾心就是因为它的效果自然,根根分明(卷彩睫毛膏防水型+纤翘滋养睫毛底液),睫毛显得很长,却看不出涂过膏膏。

有个朋友几乎买了它家所有的眼霜,早晚配着用,眼睛下面的表情纹竟然有所改善。

它家的护肤品有口碑的是VC系列和胶原蛋白系列,两者用于护肤都是它家的首创。

值得一提的是:它家的胶原蛋白系列并不是含有胶原蛋白,而是用活性成分,加固皮下的胶原蛋白纤维。

人老了以后,皮下的胶原蛋白就会慢慢流失,然后皱纹就出来了,而且几乎是不可逆的过程。

所以美容手术中,可以通过皮下注射动物的胶原蛋白来进行去皱。

胶原蛋白分子很大,根本无法通过皮肤吸收,某些产品说明上印着:含有骨胶原、含有胶原蛋白……这下你知道这些东西有没有用了吧!9、娇韵诗这个牌子越来越为广大MM所喜爱,走植物路线的厂牌,偏向沙龙全身护理(看它家那么讲究的按摩手法就知道了),算是欧美中产阶级推崇的牌子了。

娇韵诗以身体护理出头,却能开发面部护理的口碑产品。

说出来很怪,娇家也没有形成明确的产品系列,为什么就比雅顿卖得好得多呢?可能是法国血统的缘故,走美容院路线的话也会很快拥有一批固定用户群,绿水黄水莲花油兰花油多元瓣膜吸盘卸妆乳……这些大家津津乐道的产品——我通通没有用过,所以还是让其她MM来讲心得更有说服力。

凭感觉:它家的东西很有特色,无论是使用方法还是产品的物理外观。

一般来说走植物路线是比较健康的,娇韵诗家的过敏报告也很少,从一些产品的成分分析来看,算是很合理,较少添加不明就里的化合物。

它家一个常被提到的缺点就是:气味!气味太香,气味太怪……从我用的它家的纤体产品来说,纤体精华和排水油味道很大,前者充满着薄荷的辛辣,后者感觉就是植物精油的味道。

我不在意,不过估计不喜欢的人不少。

添加东西控制这种味道应该很容易,娇家不这么做也实在令人感谢。

我用了快一个月它家的纤体套,效果是看得见滴,价格是贵得流血滴,每天用力按摩是好辛苦滴,它家按摩板停产是超级不人道滴!10、娇兰写下这两个字需要更大的勇气,这是个我不敢仔细研究的牌子。

Issima是它家的护肤品厂牌,它价格高,每件都比以上大牌的同功效产品贵出100块以上,我万一某天发疯去买就糟了(如果是La mer,我就真的不想了……)。

Issima为什么那么贵?就因为它是LVMH家滴?所以一定要和Dior拉开距离?连专柜Ba都说:CD是贵族品牌,Guerlain是皇室品牌……我们连瓶子盖都是镏金滴!哭,我花了多少钱在瓶子上呢?它家的护肤几乎件件好评,没有听说有过敏例子,年轻人可以用快乐系列,其它我就不知道了,估计也是偏大岁数用的。

我比较喜欢的是熬夜霜,睡得少没关系,敷上睡两小时,一睁眼就是光彩照人(对常常昼夜颠倒的我无疑是神品啊)。

娇兰家有不出色的产品吗?没有!护肤品有Issima坐镇殿堂,香水有午夜飞行这个永恒传奇,喜欢花香型也没问题,娇兰有数到手酸的各种花草水语。

而喜欢彩妆的人,没有人不知道幻彩流星吧?幻彩流星一定会名垂化妆史,因为它的天才创意。

我曾在它家彩妆柜台试过一个透明哲理状的饰底乳,中间含有很多金箔的,抹在手上亮晶晶的,细细一个圆柱形瓶子,700多块,至今想不起叫什么名字。

知道的请告诉我,我是平民,偶尔瞻仰一下那位皇宫内庭的公主,流流口水就好了……11、KOSE高斯在日本的地位不如资生堂,但两者某个地方很像。

小日本的企业都像老鼠,成群结队,繁殖力极强,稍一做大就开枝散叶,一个头下面N多厂牌。

就像骗孩子的膨化食品,同一种原料换点添加就换个名字生产,用集团军战术抢滩市场。

一会是艾文莉,一会是雪肌精,一会是葛伦泰娜,新的是美蒂高斯,还有个高端的黛珂始终不肯卖到中国来,美其名曰是:针对不同年龄肌肤。

但换作欧美任何一个大牌那里,这叫做不同系列,不是注册商标。

听说黛珂是真的好,出品世界上最贵的粉底,据说有洗掉还能护肤的神奇效果,国外合2000多人民币了。

雪肌精系列是我用得最多的,效果比较好,适合油皮肤混合皮肤不过敏的MM,能感觉到成分较天然,添加少,但我更能感觉到的:日本产的和杭州分装的那种不太一样。

比如乳液:后者明显稀一些(日本产的有药用字样,而专柜货会表明产地)。

每每念及此,都恨不得踏平四岛。

12、Dior&纪梵希同属LVMH这个可诅咒的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同样是设计师厂牌,同样是由女装设计延伸到化妆品领域的牌子,同样都是偏重点彩妆,同样都有几件自己口碑的护肤品,近几年dior 靠着卖包包衣衣,业绩节节攀升,而纪梵希设计师空缺了好久,若不是LVMH看在收购时那点钱的份儿上,早就让它关门大吉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