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口市扶沟县文化的概述(1)

周口市扶沟县文化的概述(1)

周口市扶沟县文化的概述
我是周口市扶沟县人,对于家乡的文化我比较了解一点,下面我就谈一下有关我们那里的文化。

一:悠久的历史古迹
扶沟位于豫东平原,虽然在河南不算大县,但是历史悠久的名县。

这里是黄河古文化发祥地之一。

古城桐丘,因境内东有扶亭,西有水沟,各取一字,故城称“扶沟”。

西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开置县,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黄河古文化发祥地之一。

二:丰富的文化景观
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大程书院、古城遗址、支亭寺仰韶文化遗址,宋代理学家程颢任知县时建造的大程书院古建筑群,明洪武二十年兴建的文庙大成殿,道教圣地雾烟山等。

除了有古代的景观之外,还有著名的红色文化建筑----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一)大程书院
大程书院始建我是周口市扶沟县人,对于家乡的文化我比较了解一点,下面我就谈一下有关我们那里的文化。

扶沟位于豫东平原,虽然在河南不算大县,但是历史悠久的名县。

这里是黄河古文化发祥地之一。

古城桐丘,因境内东有扶亭,西有水
沟,各取一字,故城称“扶沟”。

西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开置县,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黄河古文化发祥地之一。

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大程书院、古城遗址、支亭寺仰韶文化遗址,宋代理学家程颢任知县时建造的大程书院古建筑群,明洪武二十年兴建的文庙大成殿,道教圣地雾烟山等。

除了有古代的景观之外,还有著名的红色文化建筑----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大程书院建于宋代,为程颢所建。

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至元丰三年(1080年)在扶沟任知县,尚宽厚,重教化、关心民疾,兴建学校。

他亲自“聚邑之优秀子弟而教之”,亲书“书院”匾额悬于大门之上。

并倡导“乡必有校”,请来有名望的学者传道授业,使扶沟县域文风一时丕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书院规模雄伟,巍巍壮观,旧貌生辉。

从建院始,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900多年的沧桑,进行了多次的扩建、重建,其规模不断的更新扩大,现在的“大程书院”是由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县缪应缙重建。

2000年10月,“大程书院”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雾烟山
雾烟山位于河南省扶沟县韭园镇,又名烟雾山、因雾烟与乌鸦音相似,所以当地也有叫乌鸦山的。

原是我国“五岳”之一“中岳”嵩
山山脉余支。

道教圣地,扶沟八景之一。

据传春秋战国是为道教始祖老子西行路上讲道的头一站,第一个道教圣地。

当年老子从家乡鹿邑西行,来到扶沟雾烟山时,因口渴寻水时,听当地百姓说此地无井,全靠雨水活命。

老子因而停留此地召集人们讲经说道,感化众生。

七七四十九天后,山上突然冒出取之不竭的泉水。

人们感恩老子,称赞为“天井”。

山上树木葱郁、烟雾缭绕、竞日不断。

雾烟山因而得名。

历代以来,人们为了怀念老子,祈福消灾,在雾烟山兴建庙宇。

共建有将军殿(即山门)、老君殿、玉皇殿、王母殿、人祖殿、祖师殿、老母殿等诸殿。

山后有一古刹白云寺。

殿宇大都是仿古建筑,有廊柱、挑檐、斗拱、彩绘及明黄琉璃瓦。

建筑辉煌、塑像生动,是善男信女烧香求愿之圣地。

每逢三月三、六月初一古庙会时,香客如云、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二)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位于扶沟县城内的吉鸿昌烈士纪念馆为省级文保单位。

江泽民同志为该馆题写馆名,为纪念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而建。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占地6300平方米,由山门、广场和展厅组成。

大门朝东,巍峨壮观的仿古式门楼正上方由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亲笔题写的馆名:“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进入园内,两侧有加上点缀,水泥道路两旁平坦有形北侧有1987年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河南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的立碑。

西侧为小何庄殉难烈士纪念碑(30平方米),沿路北行是纪念馆广场,广场面积600平方米,广场正中央由花岗岩
砌成的底座上,竖立着戎装的吉鸿昌将军半身铜像。

广场正北就是吉鸿昌将军纪念馆的主展馆,展厅面积为190平方米,展出实物10件,展出版面163副,主要介绍生平事迹。

东侧为名人书画馆,内展邓小平、陈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吉鸿昌将军的亲笔题词,另有书法家,书画家等名士笔迹134副(件),所展版面面积130平方米。

最西侧为扶沟县烈士事迹陈列馆,全县有386名有志之士为国捐躯,展厅利用版面63副90平方米,展出22名烈士的英勇事迹,展出实物108件,扶沟县革命烈士英名台上记录着各乡镇近300名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英名。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前身为扶沟县烈士陵园,筹建于1962年,1964年陵园建成,1979年筹建激鸿昌烈士纪念馆,在将军牺牲50周年即1984年之际,更名为吉鸿昌将军纪念馆,东临周郑公路,南临311国道,距京珠高速公路45公里,交通便利。

纪念馆整体搬迁工作已纳入县政府2003年十二件实事之一。

2004年完成配套设施和绿化,新址设在县城南三环路侧,是省、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

三:纵多著名的历史人物
有曾任扶沟知县的宋代理学家程颢;也有曾经为了取得抗战胜利
而光荣牺牲吉鸿昌将军;还有甄权,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541),卒于唐贞观十七年(643),享年102岁。

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因母病,与弟甄立言,精究医术,专习方书,遂为名医。

甄权于针灸术造诣尤深,兼通药治。

甄权一生著述颇多,绘有《明堂人形图》一
卷;撰有《针经钞》三卷、《针方》、《脉诀赋》各一卷,《药性论》四卷。

纵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光辉的一笔,使得扶沟的文化更加绚丽多姿。

四:优越的地理位置
扶沟县位于河南省东部。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C,年降水量611.4毫米,无霜期215天,地处豫东平原,昔日黄泛区腹地,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耕地113万亩,距省会郑州120公里,西临许昌,北连开封,南接周口,位居中原城市群之中。

扶沟县城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西临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北依陇海铁路。

阿深、许亳高速公路交汇境内,311国道和3条省道等高级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通达四方。

众多的历史文化构成了扶沟的灿烂的历史长卷,使得扶沟的文化得以绚丽多彩。

身为扶沟人,我以扶沟为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