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氮族元素是中学阶段研究的最后一族非金属元素,本章编排于“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基本理论知识之后,其目的就是加强上述理论指导同族元素单质极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本节氨气作为氮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不仅性质有别于卤素和氧族元素气态氢化物,而且对学习氮元素的单质、化合物性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既是工业合成氨的产物,也是工业制取硝酸的基础物质,又是重要的氮肥。
具体学习氨气的性质时,应注意:(1)强调物质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2)注意探究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思想:
研究物质的性质,一是不能脱离物质结构的决定作用,二是要充分利用实验探究。
本节教学过程区别于传统教学就是要淡化教师的驾驭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小组间的讨论、师生间的交流、学生间的交流、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掌握氨气重要的性质及本质,并及时归纳、总结,逐步形成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化学思维过程。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氨气的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观察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语言表达能力。
3.科学思想目标:渗透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并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
教学重点:
氨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氨气的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用电子式表示H 2和N 2化合成NH 3的过程
书写
引出NH 3的分子结构 [提问]:NH 3的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 [展示]:NH 3的分子模型、键长、键角数据
回答: 1. NH 3分子中,N 原子与3个
H 原子形成3个共价单键、N 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 2. NH 3分子呈三角锥状,N 原
子位于锥顶,3个H 原子位于锥底
培养学生观察模型、分析数
据、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提问]:由NH 3的分子结构,说明NH 3的极性如何? [追问]:
NH 3分子能否溶于水? 回答: NH 3分子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水 复习分子极性
的知识
[演示]:一瓶氨气
请学生描述其主要物理性质 [板书]:
一.氨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易液化。
回答、记录 准确描述物质物理性质
[启发]:
NH 3分子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水,如何用实验探究?NH 3分子溶于水后,其水溶液又有什么性质呢?
肯定学生的想法、讲解存在的问题,演示喷泉实验。
[提问]:
氨为什么可以形成喷泉?溶液为什么显红色?
小组讨论:
设计出几种实验草图并优选,由小组代表讲解
培养设计实验能力和优选实验设计的能力
理解喷泉形成原理
[提问]:氨水的成分:
思考回答: NH 3分子 H 2O 分子 NH 3·H 2O 分子 NH 4+ 离子 OH - 离子
由物质的宏观现象推导物质的微观组成
[板书设计]:
氨气的性质
一.氨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易液化。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 1. 与水的反应:
NH 3 + H 2O ⇔ NH 3·H 2O ⇔ NH 4+ + OH - 氨水的成分: NH 3分子 H 2O 分子 NH 3·H 2O 分子
NH 4+ 离子 OH - 离子
氨水的性质: 弱碱性
2. 与酸的反应:
NH 3 + H + = NH 4+ 3. 氧化反应:
4NH 3 + 3O 2 2N 2 + 6H 2O
4NH 3 + 5O 2 4N O
+ 6H 2O
2NH 3 + 3Cl 2 = N 2 + 6HCl
点燃 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