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泥热解技术进展讲解

油泥热解技术进展讲解


第一章
由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加,油田每年需要打很多油井,炼油厂也在不断地扩建与增大负荷。因此,在石油不断地被人们所利用的时候,它所产生的油泥的危害性也不容忽视,所以,首先对油泥的了解,是对其进行处理与整治的前提。
1.1
在石油勘探、开采、炼制、清罐、储运等过程中,由于事故,跑冒滴漏,自然沉降等原因,大量原油或油品与土壤,水或其它杂质形成的含有原油或原油中的某些成分的污泥。是一种高度危险污染物。
2、要求:对题目充分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设计内容。其中检索并阅读不少于10篇相关文献资料,至少有一篇英文文献。希望学生通过课程加强文献检索、阅读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指导教师年月日
负责教师年月日
学生签字年月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单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院(系)能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1)生成的气体带走的显热较多。虽然热解气体的显热可以在余热锅炉内回收,但这部分热量的可利用性不如在固定式燃烧床热解炉中那么高。
(2)为达到较好的流化状态需要将物料颗粒尺寸破碎到1cm以下,否则会坏流化效果;如果操作过程控制不当,会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
3.
表3.1.低温热处理的效果
项目
进料
处理后泥渣
1.2
油品储罐在储存油品特别是原油时,存放时间一般较长,特别是战略储备时储存时间更长,这时原油及油品中的高熔点蜡、沥青质、胶质和所夹带的沙粒、泥土、重金属盐类等无机杂质因密度差便会和水一起沉降积累在油罐底部,形成又黑又稠的胶状物质层,即罐底油泥,其数量一般高度该储罐容量的1%~2%。罐底油泥一般含水率高,含油量大而且含油其它有害物质。
炼油厂含油污泥
一般是由水包油,油包水以及悬浮固体组成的稳定乳状液体系,还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投加的大量水处理剂;其脱水效果差,污泥成分和物性差异大,处理难度高,油含量差别较大,部分具有回收再利用价值。
表1.1各种油泥的性质
第二章
2.1溶剂萃取技术
溶剂萃取技术是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利用特定的有机溶剂将油泥中的油萃取出来,由于泥砂密度大,静止后沉降于容器底部,水相处于中间层,从而实现油、水、泥三相分离。处理后的有机相通过蒸馏将萃取剂分离出来后可以循环使用,回收油可以用于回炼;处理后的有机相通过蒸馏将萃取剂分离出来后可以循环使用,回收油可以循环使用或是排放;处理后的泥砂基本上可以达到环保标准。美国专利中开发了一种溶剂萃取-氧化处理组合的油泥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最终残渣可以满足堆埋处理要求。溶剂萃取法处理油泥比较彻底,其缺陷是萃取剂用量较大,成本较高[1]。
流化床热解气化是接着惰性介质(如石英砂)的均匀传热与蓄热效果以达到垃圾热解的目的。由于流化床中的介质是悬浮状态,气固间充分混合、接触,整个炉床温度非常均匀。城市垃圾加入炉中后热分解在短时间内完成,生成气,油及半焦等产物,热量由部分燃烧热解产物来供给,旋风分离器用来分离床料及未完全反应的物料,被分离的床料及未完全反应的物料被送回炉内,流化空气及燃烧用空气(或氧气)由热解炉下部的供风装置供解技术,一些欧美国家已经研究了较国内相对完整的处理体系与技术,在方法、装置、回收等方面缺点相对较少,消耗能源与产生二次废物方面相对较小,对我国的此项技术的研究于发展有不错的借鉴和学习价值。
3.
德国汉堡大学Kaminsky[3]在处理量为1~3kg/h的循环流化床装置(Hamburg工艺)上进行了多工况实验研究;
热水洗处理油泥技术主要是以热碱水溶液(一般是用NaOH或者碳酸钙溶液)或含有适量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的热水溶液对油泥进行多次洗涤,再通过气浮或旋流等工艺设施来实现油、水、泥三相的分离,洗涤后所回收的溶液通过补加少量新鲜试剂溶液可以多次循环使用。该方法是美国环保局处理含油污泥优先采用的方法,目前主要用于落地油泥的处理。该方法处理油泥效果比较理想,处理费用相对不高,但处理过程易产生二次污染,需要有相应的废水处理设施。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油泥热解技术进展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院(系)能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学号姓名
课程设计题目油泥热解技术进展
课程设计时间:2016年1月4日至2016年1月15日
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内容:调查和分析国内外油泥热解技术的进展,了解这些技术的现状和特点,进而对含油污泥的热解技术做出分析和讨论。
1.2
炼油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主要来自隔油池的底泥、浮选池浮渣、剩余活性污泥,统称为“三泥”。炼油厂含油污泥的性质复杂,粘度较大,难以沉降,且浓缩困难,脱水和处理技术难度大,一直是困扰炼油行业的环保难题。
1.
油泥的成分极其复杂,随着地质条件、生产工艺的不同而各异,一般由水、泥土、油类有机物等组成。油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水含量高、体积大;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含有大量的污油和可燃无助;有害成分多数超过排放标准。各种类型的油泥性质如表1.1所示[1]。
3.1.5等离子体热解技术..................................................................................9
3.1.6其它热解技术..........................................................................................9
2.4超声脱离技术
含油污泥超声脱油技术是利用超声波破坏含油污泥的结构,降低污泥中污油的黏度,减小污油与泥土的黏附作用,最终实现破乳,从而将污油、水和泥土彻底分离。该技术主要利用了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微扰、声空化等作用,具有处理时间短,操作简单的优点,在油泥处理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2.5热水处理技术
图3.1低温热处理工艺流程
3.
图3.2回转式热解装置系统示意图
英国研究院利用在一台处理量1~2kg/h的回转式连续反应器上进行了含油污泥热解的实验研究,其实验装置见图3.2,它是以一台连续回转式反应器为核心,电动机上嵌有特殊形状的叶片,带动转轴转动时,使物料在反应器内实现回转式前后往复运动。Sasse[3]等在相关综述中曾指出,此类回转式反应器是对实际工业中整体回转式回转窑的很好模拟。固体物料进口和残渣出口均由两级气动阀门组成,可减少间歇进料和出料时空气漏入系统的量,反应器内的工作温度一般在450-650℃,系统所有高温区均为电加热。直径为的固体物料进入反应器后,停留45-60min。热解生成的气体首先经陶瓷体过滤器除尘,然后进入逆流管式冷凝塔,在塔底回收冷凝液,未冷凝气体则从塔顶排出,经过滤棉、引风机(Elekt ror SD22)、氧量指示计、气体体积流量计后在系统出口处点燃。
1.2
根据成因的不同,油泥通常分为:落地油泥、罐底油泥、地面溢油、炼油厂含油污泥等。
1.2.1
在油田采油生产、原油输送、装置检修以及拆油井的过程中,井喷和放喷后总有一些石油无法回收,再加上由于事故、跑、冒、滴、漏等原因会有或多或少的原油流到地上,从而形成落地油泥。落地油泥往往呈棕黑色,泥、水含量较大,有原油的气味。
课程设计题目城市生活垃圾气化处理技术
学号姓名辩日期2016年1月15日
指导教师(答辩组)评语: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答辩组)签字
年月日

油田在开采、储存、集输、加工等过程中产生大量油泥,会对环境造成严重
影响和威胁。目前对于油泥的处理方式有多种,其中油泥热解是一种处理结果较
理想的处理方法。因此研究油泥热解发展趋势,便于找寻此技术的优缺点,对于
热值/KJ/g
16.72
22.28
油类的质量含量/%
34
30
固含率/%
41
68.4
水的质量含量/%
25
1.6
Richard J Ayen等人1992年报道的“低温热处理”工艺,是通过一密闭的温度为250~450℃的旋转加热器把“K废物”中的有机物和水蒸发出来,并用氮气作为载气送至蒸发物处理系统,残留物作燃料用。其效果见表3.1,流程见图3.1。该工艺能使“K废物”处理后达到BDAT标准,已商业化应用。热处理工艺费用为每吨泥饼500-800US$。因该工艺显著减少了泥饼体积,故节约了大部分运输和填埋费用(后者为183US$/t)。据Patricia Broussard-Welthe报道:路易斯安那炼油厂1993年使用脱水-热解吸-泥饼填埋工艺处理含油污泥的总费用为1990年前全部采用脱水-泥饼填埋的109.5%,但只有1991年使用脱水-泥饼掺混作燃料工艺总费用的61.5%。
环境的治理也有深刻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油泥热解技术的发展。通过查阅油泥的产因、类型、特性、危
害及处理的必要性等,了解油泥的主要处理技术,和国内外油泥热解技术的现状及特点,对目前油泥热解技术及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分析,较全面地对此技术做出总结。
关键词:油泥;热解处理;现状特点;发展前景
3.1.4热解气化联用技术..................................................................................8
2.6调剖技术
含油污泥调剖技术是利用含油污泥与地层之间的良好配伍性,向油泥中加入适量的不同添加剂,与油泥中的沥青、泥砂等组分相混合,形成一种均一、稳定的乳状液调剖剂,用于油田注水井调剖。通过调剖剂与地层水、岩石、泥质等的稀释、吸附、黏联作用提高封堵强度,改变注入水的渗流方向,增强注入水的波及体积,从而改善注水效果。因为油泥中的油没有得到回收,所以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油含量小的油泥的处理。
2.2热分解处理技术
热分解处理油泥技术是在高温、无氧条件下,对油泥进行深度的热分解处理,使得油泥中的烃、胶质、沥青质以及其它有机物发生热解或是热缩合而得到相应的液相油品、气体、焦炭以及干泥砂等,采取冷凝回流的方法回收液体油品和有机物气体,处理后干泥砂中残留有害物质在满足环保标准条件下可直接排放。热分解处理技术分为高温分解法和低温分解法两种,高温分解法的工作温度可达1400℃,低温处理法的工作温度为800℃左右。王志奇等人开展过油泥的热分解处理技术研究工作,并考察了催化剂、加热速率、最终热解温度等因素对油泥热分解处理的影响。热分解处理油泥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处理效果比较理想,其缺陷在于能耗较高,操作比较复杂[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