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引发思想政治问题的哲学思考
【摘要】网络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它改变了传统的沟通和互联模式,在带给人们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网络引发的问题。
从道德、技术、法律和教育方式层面探讨了这些问题的成因。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技术;法律;教育
引言
互联网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作为沟通的桥梁,它拉近了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地球变成一个“地球村”。
可以说,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是一次人类史上的巨大革新,它部分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带给我们种种方便的同时,引发的一些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1 网络引发的思想政治问题
1.1 网络不良信息的误导
网络这个最大的媒体平台,每天汇集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人们在接受着有效信息的同时,由于网络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一些不良抑或非法信息也充斥着互联网,使得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
甚至一些网站为了点击率,不仅发布暴力和不健康的文字,还配以音频和视频图片去吸引眼球。
而网民中相当大一部分人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是非观和判断能力较弱,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给他们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1.2 网络造成人际关系冷漠
人们的交流主要分为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两大类,网络上的交流以信息交流为主,但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谓亲近与疏远的问题,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亲近与疏远。
网络创新了人们常规的交流方式,也为远距离人们的沟通交流提供了莫大方便,但是,网络毕竟是网络,它永远不可能替代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交流。
太多人热衷于网上交流而忽略了现实中最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有些人宁可在网上打几个字,也不愿面对面真诚的说句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不是使人们的关系亲近了,而是使人们的关系疏远了。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减少,长时间也容易形成自闭症,拒绝与人沟通,对现实产生一种隔阂甚至无法适应现实中的世界。
同样,互联网虽然可以让大家鼠标一点知晓天下事,但是现在却有越来越少的人用笔写字,甚至提笔忘字。
1.3 黑客的出现
其实最初黑客的出现是作为是计算机程序人员出现的,他们编程着源代码和目标代码,在0、1的数字世界里面遨游,聚精会神编制各种程序,完成他们现实中也许永远无法做到的事情。
但发展至今,黑客却演变成了另外一个意义,专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破坏或入侵他人的行为。
黑客利用自己对网络技术的精通,在互联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篡改数据、传播病毒甚至进行政治反动言论等等不道德行为。
有时,黑客搜索到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后还会向信息所在公司勒索钱财,否则公司的数据资料就会遭到破坏,或被植入电脑病毒,如前段时间的熊猫烧香病毒,各种木马病毒,都出自黑客之手,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之大有目共睹。
1.4 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本质特征是危害网络及其信息的安
全与秩序。
如网友见面人身财物受到损害、通过网络索要钱财、各种网络银行诈骗等案例屡见不鲜。
据有关数据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世界利用网络进行犯罪开始大幅度增长,并且势头呈上升之势,甚至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网络犯罪率每年都要翻一番,由此可见,网络犯罪已成为各国社会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2 网络技术引发思想政治问题的原因
2.1 问题产生的主体根源
上述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终要落实到“人”自身这一最高层次上来,因为人才是道德规范的主体。
在现实社会中,依靠舆论道德和众人监督的力量,人们会比较自觉的遵守通用的社会道德准则,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也相对严谨,传统道德因此会得到比较好的遵守和维护。
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大家的身份只是一个个匿名的ID,除非借助专业的技术手段,否则想知道对方真实身份并不是件容易事。
由于网络所独有的匿名性特点,现实社会中传统力量的约束在网络世界里失去了很多作用,网络成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
正因为有人抱着“反正没人能知道我是谁”的观点进入网络世界,因此由现实社会舆论和社会公德筑成的防线便很容易崩溃,借助这个虚拟世界的特殊环境,人们更容易打着“自由”的旗号赤裸裸地释放和张扬自我。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网站经营者,为了获取利益大肆散布虚假信息,不惜侵犯他人权益,干扰了正常的网络秩序,这都成为引发一系列思想政治问题的重要原因。
2.2 问题产生的技术根源
从技术上讲现在还无法实现对整个互联网的全面监管。
网络管理的滞后导致了网络技术发展的随意性。
一方面全球互联网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没有共同遵循的协议和信息安全标准,另一方面国与国之间的技术差异导致了信息方面存在着技术强国对弱国的文化侵蚀。
通常发达国家处于支配和统治地位,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技术的欠发达和建设信息高速公路需要花费的巨额资金使得本国的信息资源通常得不到较好保护,本国的文化也会因此而受到强势文化的侵蚀和控制。
2.3 问题产生的法律根源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应用,我国政府逐渐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和法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为认定和处分计算机犯罪提供了一些法律依据。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网络不法行为的不断翻新和层出不穷,立法和执法显示出其滞后性。
这种滞后性又对网络行为失去了有效的法制制约。
其次互联网法律的难以界定也是网络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不法分子凭借自己高超的网络技术,通常在完成犯罪行为后自行删除,很难被发觉。
即使被发现,又因或者证据不足或者技术问题很难被立案,进入司法审判程序的案例则少之又少。
2.4 思想教育方式有待转变
网民主体以青少年为主,但网络环境是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环境,传统教育模式的主导性和优先性受到了挑战。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里,网络主体的知识面和眼界得以提高,各种观念的冲击和更新速度也飞快,传统教育“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不能被他们接受,因此思想教育方式应从传统的灌输式向引导式转变,不断地引导他们发展理性、独立的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
3 结束语
现行的互联网技术在监管、政策方面还存在很多空白,网络立法尚有许多争
议。
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随之产生日益尖锐的各种问题,有关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进一步加强,技术监管方面也会进一步完善,同时,随着网络法律建设日渐紧迫和必要,网络立法也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2]陆俊,严耕.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7(2).
[3]吴静,孙灵魁.青少年家庭网络道德教育缺失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8(5).
[4]何星舟.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和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5]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全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