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天天强化练15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小说阅读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天天强化练15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小说阅读

天天强化练15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小说阅读](时间:40分钟分值:3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导学号:】①“且行且珍惜”“萌萌哒”“也是醉了”“有钱,就是任性”等十条网友们________的流行语入围“十大网络流行语”,这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

②“耻”和“不耻”是君子人格的阀门。

如果这个阀门消失,君子人格将________;如果这个阀门依然存在,哪怕锈迹斑斑,君子人格还是会生生不息。

③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________,所以既受人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A.耳熟能详荡然无存外方内圆B.家喻户晓付诸东流外方内圆C.家喻户晓付诸东流外圆内方D.耳熟能详荡然无存外圆内方D[“家喻户晓”指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不能以“网友们”为修饰对象。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能以“网友们”为修饰对象。

故①应填“耳熟能详”。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付诸东流”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②如果这个阀门消失,君子人格将全部丧失,即“荡然无存”。

“外圆内方”指为人处世之道,表面随和,内心严正,含褒义。

“外方内圆”指人外表正直,而内心圆滑,含贬义。

从先生“既受人尊重”推知,③应该填表褒义的“外圆内方”。

]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坚持戴太阳镜是对眼睛最好的保护,它能让你远离白内障等各种眼疾,尤其是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这段时间阳光照射最强烈。

B.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自觉到不自觉地遵守。

C.她用灵活自由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形成略带伤怀而又充满温情的迷离意境,使作品充满了抒情性。

D.直隶总督署作为保定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需要进行科学维护,但其维修工程是否成功,还要看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D[A项,介词使用不当,应将“从”改为“在”。

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从不自觉到自觉”。

C项,搭配不当,应将“形成”改为“营造出”。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____①____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

它们有的____②____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诉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____③____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____④____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____⑤____自去寻找那不易被察觉到的石缝。

①②③④⑤A 所以只是就为了就B 因为只是就为了便C 因为只有便是便D 所以只有变是就B为”,排除A、D两项。

④⑤句之间是表目的的关系,用“为了”与“便”搭配,可排除C 项。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导学号:】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

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情趣密切相关。

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①________________。

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

一朵花如此,②________________。

因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③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语段主要表述的是物的形象和人的情趣的关系问题,第一处前表述的内容是深人所看到的物就深,根据横线后的举例,可知此处内容与此处前内容是对比关系,填写的内容应该是“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第二处的前文写不同的人看到同一朵花的感受不一样,从“一朵花如此”分析,此处的意思应该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第三处,是总结性语言,主要表述的内容应该是物的形象的呈现。

【答案】①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②一切事物也都是如此③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答对一句给1分,答对两句给3分,答对三句给5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网络定向直投系统(也称IPUSH)为一种划时代网络技术,它是由中国电信开发的。

下图是该系统的运行流程图。

请认真读图,选择有用的信息,为“网络定向直投系统”下定义。

(6分)网络定向直投运行流程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注意文字信息和图画信息的结合。

题目中说“网络定向直投系统(也称IPUSH)为一种划时代网络技术,它是由中国电信开发的”,由此可判定所写句子的主干应为“网络定向直投系统为一种……网络技术”,“它是由中国电信开发的”为补充说明的信息。

而流程图则是对整个过程的分步解说。

图中显示,整个过程分为3步,表述时需要按相应的顺序进行信息提取,而不能照抄图上文字。

同时注意三个步骤之间的连贯性。

这些信息也都只能是作为修饰性的成分补充进句子的主干。

【答案】网络定向直投系统为一种中国电信开发的通过分析用户上网数据,根据用户的特征,在用户打开相应的网站或页面时直接推送广告的网络技术。

二、名篇名句默写(5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作者用行人不吃嗟来之食、乞人不屑接受踢过来的食物得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来表现自己品格的高洁。

(2)苏轼在《赤壁赋》中讨论了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永恒,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不变”的角度表达诗人“而又何羡乎”的具体原因。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博大的胸襟和美好心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三、小说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导学号:】在一个飘舞雪花的冬夜[蒙古族]玛拉沁夫雪花,轻轻地飘落着,从清晨起,一直到蓝色的北方夜幕降临时分。

杨本老人已经六十七岁了,然而白头发却比我的还少!两只猎人的眼睛,依然可以辨认几里以外的野兽。

他是个老共产党员,在猎民中有很高的威望。

我们的四轮马车穿行在白桦林里。

这正是雪后短暂的风平浪静的时刻。

杨本老人手里的马缰,松弛地耷拉在雪地上,马儿迈着缓慢的步伐略作喘息,以便迎战每每雪后都要到来的大风暴!我曾经历过多次草原风暴,然而森林风暴,对于我来说还是完全陌生的。

风暴常常给人们带来损害,但是经历一次风暴,人们也会多享一次斗争的欢乐。

不时,一阵冷风从雪面上掠过,吹起一层淡淡的雪的烟雾。

这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杨本老人望了望天空,泰然地吹起口哨,然而他的双手却不由得勒紧了马缰。

我们往南走,顺风,风暴再大也不误我们赶路。

我跟杨本老人并肩坐在一起,两个人合着把一件宽肥的狼皮大衣披在身后。

这时杨本老人向天空做了个欢迎的手势,打趣地说:“请吧,风暴!”没有过多久,果真风暴来了。

好像它一直等候在那幽暗的森林后面,当主人一发出邀请,立刻就登上“门”来。

从那以后,我们好似被蒙上了眼睛,周围的一切景物,全都看不清了,耳朵里充塞着风婆放肆的叫喊声。

然而那匹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辨别道路的鄂伦春马,是足以使我们信赖的,它会把我们安然拉到目的地去。

这时,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熟悉的《国际歌》的音调,那歌词既不是蒙语,也不是汉语,我一句也听不懂。

“尤合勒!额沃米道恩吐米毕儿热,包勒……”从音调上,我听出这是“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那句词。

顿时,我觉得整个森林都在合唱着。

当我睁开眼时,才发觉原来只是杨本老汉一个人,在轻轻地唱着那支伟大的歌曲。

他的歌声虽然轻而低,但是那样热烈而壮阔!与今晚这风暴的气氛恰恰吻合。

我忽然觉得他不是平白无故地唱起这支歌的,听得出来,这歌声发自他内心的最深处!我向他看了一眼,他眉宇如常,脸色平静,只从那眼角的皱纹里露出一种自豪的神情。

他的两眼直视着前面的道路,好像那条道路上浮现着使他深深激动的往事……当他唱完以后,我问道:“你唱的《国际歌》是鄂伦春语的?”“是的!是鄂伦春语的《国际歌》!”他攥紧拳头,又用汉语高声唱了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庄严的《国际歌》!世界上有多少不同的民族,用多少不同的语言,唱着这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斗歌曲!这里有几千万,甚至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也有几万,或者几十万人口的小民族。

然而,在全世界只有两千人的鄂伦春族,是怎样第一次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唱出这支伟大歌曲的呢?我不是在作历史考证,这里面包含着比历史考证更为意义深远的东西!当我正在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杨本老人自言自语地说:“二十年前的一个冬天,也是在夜里,我们两个人冒着风暴从这条道上走过!他是一个汉族同志。

跟你一样,他也和我并排坐在四轮马车上,到我们鄂伦春地区来。

风雪叫人透不过气来,可是他不停地唱着一支歌,那支歌叫人一听,就浑身是劲儿,心里着起一把火来!我问他,他说:‘这支歌叫《国际歌》。

’我说:‘这么好的歌,教给我唱唱吧!’我用汉话刚学了几句,就知道这支歌的分量了。

我停住唱,说:‘这么好的歌儿,应当叫每一个鄂伦春人都会唱。

同志,你帮助我把它翻译成鄂伦春话行不?’那个同志很愿意,可是他说他不会鄂伦春话。

我说:‘你给我讲歌词的意思,我试着翻。

’就这样,第二天早晨,我们到达部落的时候,我们鄂伦春语的《国际歌》诞生了。

它像一只神鸟,很快飞到了苦难中的每一个鄂伦春人家,鄂伦春人都非常喜爱它!……”风暴还没有平息,森林庄严地挺立着。

我跟杨本老人紧紧地相靠着肩膀,又唱起那支“神鸟”的歌来……(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情节的重复出现是本文的构思特点,森林风暴中杨本老人与“我”同行,他唱响《国际歌》的情节,引出了当年老人与汉族同志同行学唱《国际歌》并译成鄂伦春语的主要情节。

B.森林大风暴的典型环境不仅烘托了《国际歌》激昂、奋进的旋律,而且烘托了鄂伦春语《国际歌》的诞生。

C.马拉着“我”和杨本老人在雪原上奔走,无论风雪多大也不会迷路,一则它是鄂伦春马,二则它是杨本老人亲自喂养调教的。

D.《国际歌》的雄浑壮阔能令人热血沸腾,充满豪情,像心里燃起一把火。

于是老人激动地将它译成鄂伦春语,让每个鄂伦春人都会唱。

E.风暴未来时马儿喘息着,步伐缓慢,缰绳松弛,风暴即将来临老人则双手勒紧了马缰,这缰绳一松一紧的细节凸显出老人赶车技术的娴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