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矿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采矿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1、1—()A、岩石运输大巷;B、m1回风平巷;C、盘区石门;D、盘区石门尽头回风斜巷。

2、2—()A、进风行人斜巷;B、m2上分层运输平巷;C、盘区回风大巷;D、m2上分层采煤工作面。

3、3—()A、盘区石门;B、进风斜巷;C、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D、区段煤仓。

4、4—()A、采煤工作面;B、回风运料斜巷;C、区段溜煤眼;D、盘区轨道上山。

5、5—()A、m1煤层采煤工作面;B、m2上分层回风平巷;C、无极绳绞车房;D、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

6、6—()A、回风运料斜巷;B、区段岩石运输集中平巷;C、车场绕道;D、m1煤层回风平巷。

7、7—()A、m2上分层回风平巷;B、m1煤层回风平巷;C、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D、区段煤仓。

8、8—()A、区段煤仓;B、车场绕道;C、m2煤层上分层运输平巷;D、进风斜巷。

9、9—()A、回风运料斜巷;B、区段进风斜巷;C、溜煤眼;D、材料道。

10、10—()A、进风行人斜巷;B、回风运料斜巷;C、溜煤眼;D、盘区石门尽头回风斜巷。

11、11—()A、回风运料斜巷;B、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C、m1煤层运输平巷;D、m1煤层回风平巷。

12、12—()A、回风运料斜巷;B、材料道;C、进风行人斜巷;D、溜煤眼。

13、13—()A、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B、材料道;C、m2煤层上分层区段运输平巷;D、m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

14、14—()A、m2煤层上分层区段运输平巷;B、m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C、m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D、进风斜巷。

15、15—()A、m2煤层上分层区段回风平巷;B、m2煤层上分层区段运输平巷;B、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D、m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

16、16—()A、进风斜巷;B、溜煤眼;C、车场绕道;D、m2煤层上分层区段回风平巷。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7、在T = Z k /(A×K)的关系式中,T代表矿井服务年限,Z k代表矿井可采储量,A 代表⎽⎽⎽⎽⎽⎽⎽⎽⎽⎽⎽⎽⎽⎽⎽⎽⎽⎽⎽⎽,K代表储量备用系数。

18、在缓倾斜煤层中的长壁工作面,炮采工艺方式是指采用爆破落煤、⎽⎽⎽⎽⎽⎽⎽⎽⎽⎽⎽⎽⎽⎽⎽⎽⎽⎽⎽⎽装煤和人工装煤、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及单体支柱支护的采煤工艺方式。

19、斜井开拓条件下,当煤层或岩层的倾角与斜井的倾角不一致时,斜井布置可以采用穿层斜井,煤层倾角较小时可以采用沿煤层顶板穿层斜井,煤层倾角较大时可以采用⎽⎽⎽⎽⎽⎽⎽⎽⎽⎽⎽⎽⎽⎽⎽⎽⎽⎽⎽⎽⎽⎽⎽斜井。

20、井底车场内用于排水的副井主要硐室是⎽⎽⎽⎽⎽⎽⎽⎽⎽⎽⎽⎽⎽⎽⎽⎽⎽⎽⎽⎽⎽⎽⎽⎽⎽。

21、运输大巷采用轨道和矿车运输时,根据矿车的卸载方式(法)不同,分⎽⎽⎽⎽⎽⎽⎽⎽⎽⎽⎽⎽⎽⎽⎽矿车和底卸式矿车两种。

22、采区下部车场按装车站位置不同,分大巷装车式、⎽⎽⎽⎽⎽⎽⎽⎽⎽⎽⎽⎽⎽⎽⎽⎽⎽⎽⎽装车式和绕道装车式下部车场三种类型。

23、在采用多井筒分区域开拓方式的特大型矿井中,各分区域都布置有辅助井筒,这些辅助井筒担任各分区域的进风、回风和辅助提升任务,而各分区域生产的煤由⎽⎽⎽⎽⎽⎽⎽⎽⎽⎽⎽⎽⎽⎽⎽⎽⎽⎽⎽⎽⎽⎽⎽集中提升或运出。

24、根据滚筒采煤机在长壁工作面进刀的位置不同,斜切进刀分为在工作面端部斜切进刀和在工作面⎽⎽⎽⎽⎽⎽⎽⎽⎽⎽⎽⎽⎽⎽⎽⎽⎽⎽⎽斜切进刀两种。

25、当前开采技术条件下,从经济上合理和技术上先进考虑,开采急倾斜3m~5m左右的厚煤层多采用⎽⎽⎽⎽⎽⎽⎽⎽⎽⎽⎽⎽⎽⎽⎽⎽⎽⎽⎽⎽⎽⎽⎽⎽⎽⎽⎽采煤法。

26、运输大巷的断面要满足运输、通风、⎽⎽⎽⎽⎽⎽⎽⎽⎽⎽⎽⎽⎽⎽⎽⎽⎽⎽⎽⎽⎽⎽⎽和铺设管线的需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27、采煤循环28、采区车场29、平衡表内储量三、解释名词(每小题2分,共10分)30、开拓掘进率31、DK615—4—1233、根据图2示的采矿工程平面图和剖面图,分析并说明其中的一个采煤工作面生产期间运煤、通风和运料系统。

五、简答(每小题8分,共24分)34、简述采区准备时布置煤层上山的适用条件。

35、简述一般条件下采区内采煤工作面的开采顺序、这些开采顺序特点及我国常用的开采顺序。

36、比较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的优缺点。

六、论述题(共15分)37、论述综采放顶煤技术的适用条件。

七、实践操作问题(每题13分)38、根据下列条件,完成综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图中完成各工序所用的时间自定,但要基本符合生产现场实际,并要求用文字说明图例。

已知综采工作面长150m,煤厚2.5m,双滚筒采煤机一次采全高双向割煤,刮板输送机运煤,自移式液压支架支护,四六制作业,三班采煤,一班准备。

采煤班完成的主要工序是割煤、移架和移输送机。

每个采煤班割两刀煤,移两次液压支架。

准备班完成的主要工序是检修设备。

采矿学考题1参考答案一、看图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6分)1、A、岩石运输大巷2、C、盘区回风大巷3、A、盘区石门4、D、盘区轨道上山5、A、m1煤层采煤工作面;6、B、区段岩石运输集中平巷7、C、区段岩石轨道集中平巷8、A、区段煤仓9、B、区段进风斜巷10、A、进风行人斜巷11、A、回风运料斜巷12、D、溜煤眼13、D、m1煤层区段运输平巷14、C、m1煤层区段回风平巷15、B、m2煤层上分层区段运输平巷16、D、m2煤层上分层区段回风平巷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7、矿井生产能力18、爆破19、沿煤层顶板穿层20、中央水泵房(水仓)21、固定箱式(固定)22、石门23、主井24、中部25、伪斜柔性掩护支架26、行人三、解释名词(每小题2分,共10分)27、采煤循环—采煤工作面完成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28、采区车场—采区上(下)山与区段平巷或阶段大巷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及硐室的总称。

29、平衡表内储量—目前技术条件下煤层的主要质量指标和经济技术指标都符合工业要求,可供开采的储量。

30、开拓掘进率—开拓巷道掘进总进尺/ (矿井产量+工程出煤)(m/万t)。

31、DK615—4—12单开道岔,600mm轨距,轨型为15kg/m,4号道岔,道岔曲线半径12 m,右向。

四、看图分析,并回答问题(每小题6分,共12分)32、准备方式类型和巷道布置特点准备方式类型(2分):盘区式,联合布置的双翼上山盘区。

巷道布置特点(4分):运输上山布置于下煤层中,轨道上山布置于上煤层中上下煤层的区段平巷重迭布置上煤层工作面运煤由区段溜煤眼溜入运输上山下煤层工作面运料和回风布置区段材料眼和回风眼进风斜巷与运输上山和盘区材料斜巷相连回风斜巷与轨道上山和回风大巷相连33、采煤工作面生产期间运煤、通风和运料系统运煤(2分):m1煤层工作面—11—15—5—9—1通风(2分):1—7—5—12—14—10—m1煤层工作面—11—4—8—2运料(2分):1—3—16—4—10—m1煤层工作面五、简答(每小题8分,共24分)34、采区准备时布置煤层上山的适用条件(2分)单—薄及中厚煤层采区,服务年限短;(2分)采两个分层的单一厚煤层采区(一次采全高或放顶煤),煤及围岩稳定(2分)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下部有维护条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

(2分)服务时间短的专用通风或运煤上山。

35、采区内采煤工作面的开采顺序、特点及我国常用的开采顺序。

(3分)工作面后退式:回采巷道先开掘出来,工作面由采区边界附近向采区上山方向推进采煤,准备时间长,采掘无干扰,漏风少,巷道容易维护。

我国广泛应用。

(3分)采面前进式:工作面由采区上山附近向采区边界方向回采,区段平巷沿空留巷,准备时间短,采掘干扰大,漏风多,巷道不易维护。

我国少用。

(2分)采面往复式上采面前进式,沿空留巷;下采面后退式,沿空留巷。

特点:缩短了工作面搬家距离;采出率高;少掘巷道,维护困难。

36、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的优缺点1)斜井的优缺点(4分)井筒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和工序简单,掘进快,单价低;地面设施和装备简单井底车场设施和装备简单延深方便,相互干扰小;采用胶带机的主斜井能力大,不受长度限制初期投资少井身长,绞车(串车)提升能力受限制;通过井筒的各种管线长,通风、动力供应、排水等生产经营费较高;井筒维护工程量大;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差2)立井的优缺点(4分)同样采深条件下,井身短,通过井筒的各种管线短;提升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易自动控制;对辅提有利,人员提升快;对深井开采有利;井筒断面大,通风阻力小,提升,排水、动力供应等生产经营费用低;井筒易维护;对各种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技术可靠,不受煤层,CH4、水文等限制。

井筒施工复杂,需较高技术、较多设备、速度慢;井筒装备复杂,基建投资大;井筒延深困难。

六、论述题37、综采放顶煤技术的适用条件(15分)(3分)煤层厚度:M = 5 ~12m为佳,过小易超前冒顶,过大破坏不充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