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文言文《治水必躬亲翻译》

初中文言文《治水必躬亲翻译》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 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 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 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 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 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 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在治水过程中,躬亲有 什么好处呢?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 是 必如是 举

---像 ---这样 ---必须像这样 ---办事成功
译:
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 事情。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 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如 好逸恶劳 计利 则

---如果 ---贪图安逸,害怕辛劳 ---考虑私利。计,盘算,考虑。 ---那么
对人物形象海瑞的认识: 海瑞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清官,他为民请命, 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 课文中写他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 想,清正廉洁。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在治水过程中,怎样才 能做到躬亲呢?
拓展延伸
你所知道的,还有哪些像 海瑞一样的人?
资料二
相传夏朝建立以前,洪水灾害严重,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 兽每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 迹之道交于中国”。为了治水,尧让鲧治 水。 鲧采用以前共工的治水办法,“壅防百 川,堕高堙庳”。用人工把高的地方铲低, 低的地方用土填高,只堵不疏。他将从天 庭偷来的“息壤”作为治水的唯一方法, 哪里有水就往哪里堵,结果鲧治水九年毫 无成绩,失败了,被砍了头。
鯀 治 水
资料三
大 禹 治 水
以后舜又派禹治水,“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 诛”,吸取了你父亲的教训,决定把纯粹堵水改为疏、 堵并用。他首先“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亲自勘 察高山,大河,把地形,河流的流向,水量调查清楚, 树立标记,指示哪些山要挖掉用来筑堤,哪些河流要 疏导。又组织治水班子,发挥集体的智慧,制订“疏 川导滞,钟水丰物”的治水方案。这样可以顺应水性, 疏通河川,开导阻滞,使洪水畅流无阻地由小河归大 河,同时还利用一些湖泊,沼泽及低洼地聚积水,起 到分洪储流,灌溉农田的作用。在治水的同时还在田 间开沟洫,“尽力乎沟洫”,更能发挥灌溉效益。13 年中,禹治理了“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 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消除了水害人民安居乐业。禹治水 成功,受到人们普遍的赞扬和崇敬。
译: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苦, 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 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 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治水必躬亲
钱泳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治水为什么一定要躬亲?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结合课文说说你认为海瑞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

海瑞是明朝中后期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有 名的清官,是倾力反对贪官污吏的政治家实 干家,是敢于冒死骂皇帝荒淫无道的忠勇之 臣,是为腐败官场所不容的刚直不阿的坚贞 之士,是深受黎民百姓爱戴的“海青天”, 是被史家誉为“古今一真男子”的男儿大丈 夫。
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治水不 可固执一端。 提出论点 “盖”领起下文,解释不可固执 “治水必躬亲” 一端的原因, “是以”提出结论。 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 举例论证 (正面) 正反对比论证 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私利,怕 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反面)
语言欣赏
1、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 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 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赏析:这一段文字用一个排比句,写尽了自然万物自有它 们自身的规律,我们应掌握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制 定相应的策略,而不是盲目蛮干。
2、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 厘,而随官人役未横索一钱。
赏析:这一段文字通过外貌、动作描写,将一个事必躬亲、 顺应民意、治理严明的海瑞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治水之难(结果)
1、对治水者思维能力要求极高; 2、对治水者做事态度要求极高;(躬亲) 3、对治水者为官品行要求极高;(清廉) 4、对治水者管理能力要求极高; 5、对治水者不怕怨嫌要求极高。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 治水不可固执一端。 “盖”领起下文,解释不 可固执一端的原因, “是以”提出结论。
提出论点 “治水必躬亲”
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
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躬亲 之 可 于 ---亲身 ---的 ---能 ---对,对于
译: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 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 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李冰治水
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北的灌县附近,有一项世 界闻名的水利工程,名叫都江堰(挡水的堤坝叫 堰)。它是战国时代秦国的李冰领导劳动人民修筑 的,已经二千二百多年了,直到现在,它还灌溉着 成都平原的几百万亩良田。 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流域一带,时常发 生水灾,威胁着当地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年,李冰被派到四川成都做官。他到任以 后,听说这里的水灾很厉害,就想着把岷江的水利 修好。他同他儿子二郎,还邀请了几位老乡,一起 沿着岷江,由下游到上游,察看地形,了解水情。 花了不少的时间,终询不穷其致,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盖 是以 亲劳胼胝 --原因是 --因为 --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译:
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 慢有快,池塘有浅有深,河流的形 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 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 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 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 自辛劳,不怕吃苦。
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思考题: 海瑞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举海瑞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这篇文章对你有 哪些积极的人生启示?
给下列词语注音:
泥 妄 潴 相度 咨询 胼胝 横索 好逸恶劳
nì wàng zhū xiàng duó zī xún pián zhī héng suǒ hào yì wù láo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
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资料一
海瑞(1514—1587),明广东琼山 (今属海南)人,字汝贤,自号刚峰。 一生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 贿。隆庆三年调任应天府巡抚,惩治 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 利工程。由于居官清廉,刚直不阿, 被人民敬为海青天、南包公。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
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昔 于 随官人役 尝 布袍缓带 ---从前 ---在 ---随同的管理差役 ---曾,曾经 ———穿着轻便服装
译: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 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 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 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 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 钱财。
1、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躬亲、清廉。(勇于担责、讲究方法) 2、文中作者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一观点, 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答:举例论证:文中举了海瑞治水成功的例子,直观具体的 论证了治水必躬亲与必须清廉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对比论证:把海瑞治水成功的例子与好逸恶劳、计利忘义, 远嫌避怨进行比较,突出证明了治水必躬亲、清廉的观点。 3、结合文章简要谈谈作为领导,海瑞具备哪些可贵的品质? 答:躬亲治水,不畏艰辛:海瑞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之间 来来往往。 为民着想:海瑞亲自发放给民工钱粮,避免中途有人克扣。 清正廉洁,以身作则:海瑞不克扣民工一厘钱财。 严律下属:随同海瑞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
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
村野水之间,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