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绍兴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特别规则

绍兴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特别规则

绍兴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特别规则
(2013年12月18日第四届绍兴仲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金融争议,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绍兴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以下称《仲裁规则》)的有关规定,制定绍兴仲裁委员会金融仲裁特别规则(以下称本特别规则)。

第二条绍兴仲裁委员会(以下称本委)受理在金融交易、金融服务等活动中发生的民商事争议,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争议:
(一)存款和贷款争议;
(二)担保争议;
(三)票据、信用证、银行卡等支付结算争议;
(四)理财争议;
(五)融资租赁争议;
(六)期货、外汇、黄金交易等争议;
(七)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交易争议;
(八)信托投资争议;
(九)金融衍生品交易争议;
(十)保理和代付争议;
(十一)保险争议;
(十二)民间借贷争议;
(十三)典当争议。

第三条绍兴金融仲裁院系本委专门办理金融仲裁案件的专业机构,根据本委授权处理当事人之间的金融争议。

第四条本委及其分支机构、专业机构办理金融争议案件,适用本特别规则。

本特别规则与本委《仲裁规则》不一致的,适用本特别规则;本特别规则未涉及的,适用本委《仲裁规则》的有关规定。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五条当事人约定绍兴金融仲裁院或者本委分支机构仲裁的,视为同意提交本委或者分支机构仲裁。

当事人约定适用本特别规则进行仲裁的,视为同意提交本委仲裁。

第六条当事人对于双方之间争议是否属于金融争议,或者案件是否适用本特别规则提出异议的,由本委决定。

第七条本委设立《金融仲裁员名册》,与本委《仲裁员名册》具有同等效力。

第八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向本委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

本委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措施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损害的,可以在申请仲裁前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本委应当及时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

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答辩通知书等材料可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送达。

第十条本委受理仲裁申请的,应当在五日内分别向申请人、被申请人发出案件受理通知书、答辩通知书,并附随本委仲裁规则、本特别规则、仲裁员名册、金融仲裁员名册、仲裁庭组成方式及仲裁员选定书、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等材料。

第十一条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受理通知书或者答辩通知书之日起五日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并从本委《仲裁员名册》或者《金融仲裁员名册》中选定仲裁员。

没有约定仲裁庭组成方式或者选定仲裁员,或者约定选定不一致的,由本委主任指定。

第十二条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答辩通知书之日起十日内向本委提交答辩书、身份证明材料和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

被申请人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被申请人如提出反请求的,应在上述期限内书面提出。

逾期提交的,仲裁庭组成前由本委决定是否受理,仲裁庭组成后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受理。

第十三条申请人申请仲裁、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均应当按照本委仲裁收费标准预交仲裁费。

当事人未在规定时间内预交仲裁费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仲裁反请求申请。

金融仲裁案件收费减免,本委授权秘书处另行规定。

第十四条争议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含)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由一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仲裁;争议金额超过人民币200万元的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仲裁。

保险争议案件和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争议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含),当事人也可以约定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仲裁,但由此增加的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争议金额超过人民币200万元,当事人也可以约定由一名仲裁员进行仲裁,但由此减少的费用不予退还。

第十五条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本委提交证据材料。

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可以在期限届满前三日内书面申请延长。

是否批准,由仲裁庭决定。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仲裁庭有权拒绝接受,但对方当事人同意的除外。

第十六条经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申请,或者仲裁庭认为有必要,可以在正式开庭之前安排预审会谈、交换证据,确定没有争议的事实。

当事人在庭前交换证据过程中已经认可的证据,在开庭审理时经说明可不再质证而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十七条仲裁应当通过开庭进行。

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证据材料作出裁决。

第十八条本委应当将首次开庭时间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双方当事人。

经双方当事人申请并经仲裁庭同意,可以提前开庭。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前二日内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首次开庭审理后再次开庭日期的通知,不受前款限制。

第十九条申请人、反请求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反请求申请。

被申请人、反请求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许可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缺席审理并作出裁决。

第二十条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案件,应当在组庭之日起二个月内作出裁决;由一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案件,应当在组庭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裁决;涉外以及涉港、澳、台的案件,应当在组庭之日起四个月内作出裁决。

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请本委主任批准。

上述期间不包括仲裁程序中止期间、举证期限延长期间、对专门性问题进行审价鉴定期间、当事人管辖异议审理期间以及双方当事人要求仲裁庭给予庭外和解期间等。

第二十一条仲裁庭应当根据事实与法律规定,参照金融交易、金融服务国际惯例、行业规则、交易习惯等作出裁决。

适用金融交易、金融服务国际惯例、行业规则、交易习惯的,不得与我国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相冲突,并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二十二条仲裁不公开进行。

仲裁庭、双方当事人、其他仲裁参与人对办理案件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当事人商业信誉的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仲裁庭可以在裁决中确定当事人中过错方补偿守约方因办理案件所支出的合理费用的数额。

第二十四条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仲裁裁决是终局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即发生法律效力。

仲裁调解或裁决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得就同一纠纷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应当在调解书、裁决书规定的期限内履行法律文书规定的义务;调解书、裁决书未规定履行期限的,应当立即履行。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法律文书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二十六条有关仲裁文书、通知、材料等,可以当面送达,也可以以邮寄、电子邮件、电报、传真方式或者本委认为适当的其他方式送达。

必要时通过公告、留置的方式送达。

经合理查询不能找到受送达人的住所地、营业地或者其他通讯地的,以邮寄或者能提供投递记录的其他方式,投递给受送达人最后一个为人所知的住所地、营业地或者其他通讯地的,视为已经送达。

以邮电件签收或者退回日期为送达日期。

当事人对送达地点出具书面地址确认书,发生无法送达法律后果的,由作出确认的当事人承担。

以邮寄签收、退回日期为送达日期。

有关仲裁文书、通知、材料等第一次送达受送达人成功,在之后仲裁程序中用同一种送达方式、在同一地址无人签收或者拒绝签收,发生无法送达法律后果的,由受送达人承担。

以邮寄退回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七条本特别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特别规则公布施行前本委受理而未审结的案件,适用受理时本委的《仲裁规则》。

双方约定适用本特别规则的,从其约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