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关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此次关于重庆市某县森林资源的二类调查,由林科院牵头,某科技大学和*****大学合作承包。

现就此项目学习到的几点总结如下。

1.项目的流程
1)室内小班区划
此区划主要是区分出林地与非林地以及林地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地类)。

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简单的从影像图的色彩去区划是不够的。

室内到底能不能从颜色上就区分出不同的地类不同的树种?在室内小班区划人员开始工作之前,是应该有一个关于这方面的培训的,小班应该画多大、如何从地形上去割画小班,尤其是怎样从颜色和地形上去确定地类!所以自己还是要看一些gis相关的书籍。

不同地类在遥感影像上的色彩以及不同波段对不同地类的反应。

2)小班地类的实地核查
这个需要相对的林业知识,打样方、确定地类、优势树种、胸径、树高、填写小班卡片。

在我跑外业的过程中,从牟老师教的打样方(以一棵树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5.6m的圆,统计圆内树种的胸径)可以知道地类和优势树种。

当然,这是相对专业的林学知识。

小班卡片的填写,要注意在纸面上的逻辑性。

如树高一般比胸径小1到2cm。

确定树年龄(这里指马尾松),可以数他的枝丫的级数,也可以数年轮。

实地调查要多取相应小班的照片,便于以后室内小班卡片的填写。

这里自己需要补充的知识有地类的划分、不同地类在地形图上的标识、林地类型。

平方米、公顷的实地概念。

3)室内数据库的建立和林地规划
除需要录入小班卡片外,还需要?
2.遇到的问题
1)图纸上对道路的突出不明显,不便于外业实地定位。

高速公路应该用双线突出,有的道路有移位,如黄水万胜坝的道路。

2)在小班区划中,以我目前的水平,仅仅从颜色去区划是不准的。

在实地调查中,山的上面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山的下面是落叶阔叶林,这样的是要划开的,但仅仅从颜色上是没法区分的。

而有的落叶阔叶林在图上的颜色接近耕地的颜色,如黄水的万胜坝,所以外业调查需再次区划相关小班。

3)责任心。

3.其他
1)黄水的林地类型非常复杂。

阔叶林非常多,但同时针叶林中的柳杉也比较多。

而柳杉的分布也比较特别,在阔叶林中团状分布。

因为黄水村民在种植黄连之后土地多退耕成柳杉林。

黄水种植黄连时间很久,从解放前就开始种植。

黄连是一种喜阴湿、忌干旱、太阳直射的植物,多生长在海拔700—1500m的地方。

黄连多栽于棕色森林土及灰化棕色森林土。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针阔叶林混交林,土壤常为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

黄水平均海拔1550米,最高海拔1934米,最低处750米。

由于海拔差异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黄水以阔叶林为主。

黄连不适合连作,种过黄连的土壤,需经至少2~3年轮作后,才可继续栽黄连。

所以在种植黄连以后,土地退耕成柳杉,便出现了黄水柳杉林团状分布的现象。

对整个某县而已,许多柳杉林都是后期人工栽种的。

2)对整个某县而言,森林资源以针叶林为主,尤其是马尾松。

3)麻柳树多生长在四旁和河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