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汉书·杜诗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杜诗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杜诗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译文)
《后汉书·杜诗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

少有才能,仕郡功曹,
有公平称。

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
为侍御史,安集洛阳。

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

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
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

拜成皋令,视事三岁,
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
比室殷足。

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
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
疏曰:“陛下诚宜虚缺数郡,以俟振旅之臣,重复厚赏,加于入役之士。

如此,缘边屯戍之师,竞而忘死,乘城
拒塞之吏,不辞其劳,则烽火精明,守战坚固。

圣王之政,必因人心。

今猥用愚薄,塞功臣之望,诚非其宜。

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
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

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
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

及臣齿壮,力
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圭授爵,所不辞也。

惟陛下哀矜!”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


事七年,政化大行。

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会病卒。

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

诏命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辟大司马府辟:提升B.诗敕晓不改敕晓:命令
开导
C.视事七年视事:考察政事D.举政尤异尤异:尤
其不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
同的一组是
A.①再迁为沛郡都尉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B.①被征,会病卒②岁征民间
C.①乃与长史急焚其船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D.①遂格杀广,还以状闻②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13.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意义的说明,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以状闻用作介词,用B.以诛暴立威用作介词,凭借
C.诗自以无劳用作动词,认为D.本以史吏一介之
才用作动用,认为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与杜诗“以诛暴立威”有关的一项是
①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②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
杨异等。

③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④斩异等,贼遂剪灭。

⑤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光武帝⑥尽心朝廷,谠言
善策。

A.①③⑥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②④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A.杜诗历经功曹、侍御史、成皋令、沛郡都尉、汝南都尉及南阳太守等。

由于办事干练,有决断,受到光
武帝刘秀赏识。

B.杜诗在南阳任职期间,执法严厉,打击了一些作恶多端、民愤很大的强豪地主;还领导人民兴修水利,
扩大耕种面积,使南阳郡日益富足。

C.由于杜诗重视农业生产,创造发明了运输工具,减轻了农民的运送粮食的艰辛,故南阳人民称他为“杜母”。

D.他一生廉洁清贫,生前没有购置田产,死后连丧葬之处也没有。

光武帝下令在郡守官邸里为他治丧,并
赐绢绸千匹,以作为治丧的费用。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5分)
⑴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3分)
译文:
⑵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

(2分)
译文:
11.B辟:推举;征召。

《张衡传》“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B项:“敕晓”,告戒晓谕。

“视事”:就职治事。

多指政事言。

12.D两个“闻”都是“使知道”,特指使帝王知道。

A项中的“为”:①动词,做,担任。

②动词,成为,是;B项中的“征”①动词,征召。

②收赋税,在这里
是“收集”的意思;C项中的“乃”:①副词,就。


副词,竟。

13.D用作介词,凭,凭借。

14.D③是说杜诗在成皋做县令三年有突出的政绩;
⑤是说杜诗想要自我降职,将职位让给有功之人;⑥是
说杜诗虽然在外地任官,仍然尽心于朝廷大事,有忠正
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进献上奏。

15.C应该创造发明了农具,减轻了民众的劳动强度。

16(5分)(1)(杜诗)年轻时很有才能,任郡功曹,有办事公平的声誉。

本题3分,每一分句1分。

(2)等我年龄再大一点,能力能够胜任筹划办理繁难事务的时候。

本题2分,每一分句1分。

译文:
补注: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县人。

年轻时有才能,在郡
里任官为功曹,以公平著称。

更始政权时,被征辟为大
司马府官员。

建武元年,在一年中迁升三次至侍御史,
负责安定洛阳。

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不法,在城里横
行霸道,百姓惶恐惊扰。

杜诗晓谕萧广,仍不改悔,于
是将萧广击杀,回京后把情况向光武帝奏报。

光武帝召
见他,赐给他囗戟,又派他巡视河东,去招降和诛杀反
叛的贼人杨异等。

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
于是与长史迅速焚毁船只,调集部署郡中士兵,派骑兵
突袭贼兵,杀死杨异等人,贼兵因此被消灭。

拜授为成
皋县令,任官三年,政绩优异。

又迁升为沛郡都尉,转
任汝南都尉。

所到之处,都有政绩。

建武七年,升任南阳太守。

他生活节俭,施政清正
平和,以诛杀强暴树立威信,他还擅长计划谋略,减少
和爱惜民力劳役。

又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用的
力量少,收效多,百姓得到很多便利。

此外,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

当时人
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赞颂他说:“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


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不应长期任大郡长官,请求
降职,以避让职位给功臣,于是上疏说:“陛下确实应
该留下几个郡守的职位,以便拜任那些得胜班师的大臣;再出丰厚的奖赏,给那些长期服役的大卒。

这样,边境
地区驻守的军队,会争着舍生忘死;守城护塞的官吏,
定能不辞劳苦;从而使得烽火准确,防守坚固。

圣明的
君王施政。

必定要依据人的心理。

现今杂用了一些愚昧、德行浅薄的人,断绝了功臣的期望,实在不适宜。

臣下
杜诗暗自思忖,本来是掾史属吏之才,正值陛下创立大业。

贤良能干的人都在外打仗,朝廷里人才缺乏之际,
特殊地受到极大恩宠,但教化百姓不称职,任官又没有
功绩,长期窃居官位,使得功臣心怀不满,我实在惶恐
不安。

建武八年的时候,曾上书请求退位让给有功之人。

陛下加给我特殊的恩典,不允许辞职。

臣杜诗蒙受的恩
德极深,道义使得我不能担当假意请求辞职之名,如果
不能实现(辞职)的愿望,那么臣愿辞退大郡的官职,担任低一些的职务。

若是臣下身体强壮,有能力处理繁杂
艰难的事务,而且任用臣下杜诗的确有所补益,再授以
较高官职,虽然授予爵位,也不推辞。

恳请陛下哀怜体谅!”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所以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杜诗喜好推举贤才,多次举荐知名士人清河人刘统
以及鲁阳长董崇等人。

杜诗虽然在外地任官,仍然尽心于朝廷大事,有忠
正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进献上奏。

任官七年,政
令教化大大推行。

建武十四年,因为派宾客为弟弟报仇,被征召问罪,正巧因病去世。

司隶校尉鲍永上奏说杜诗
家中贫困,没有田宅,死后无处下葬。

诏令在郡中官邸
治丧,并赐一千匹绢办丧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