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复习

(精选)成都理工大学考研岩石学复习

名词解释1.反应边结构:岩浆结晶过程中,先结晶的矿物与剩余岩浆发生反应,形成新矿物的环边。

2.次变边结构:岩浆中原生矿物在岩浆期后热液或其他热液作用下发生交代。

3.斑状结构:当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的时候,叫斑状结构。

4.似斑状结构:当基质为显晶质的时候,叫似斑状结构5.熔离作用:指原来均匀的岩浆,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分离成两种互不相熔、不同成分岩浆的作用。

6.超镁铁岩类:镁铁质含量>90%的所有岩石总称,包括所有超基性岩和部分基性岩。

7.超基性岩类:是指二氧化硅含量<45%的岩浆岩,包括橄榄岩等8.中性岩:是指二氧化硅含量在53%-65%之间的岩浆岩,包括闪长岩、安山岩等。

9.花岗岩:指二氧化硅含量在>65%之间的岩浆岩,具有半自形粒状结构的一类岩石。

10.花岗岩化:指高级变质作用或岩浆的交代,使岩石具有花岗岩特征的作用。

11.S型花岗岩:是由沉积岩经部分熔融产生的花岗岩结晶而成。

12.花岗岩结构:花岗岩具有的半自形粒状结构。

13.钙碱性系列岩:σ>3.3的所有岩石。

14.变晶结构: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

15.重结晶作用:原岩中的矿物发生溶解、成分迁移以及再沉淀结晶,致使原矿物的形态大小发生变化,而无新矿物的生成。

16.变质结晶作用:原岩中的化学成分发生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矿物的过程。

17.变晶作用:编制过程中,原有的非晶质矿物或结晶矿物转变新矿物的过程。

18.正变质岩: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19.副变质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20.片麻岩:高级变质岩类,具有中粗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21.变粒岩:中低级变质岩,具有细粒粒状变晶结构,片柱状构造。

22.石英岩:是指由>75%得石英组成的,浅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的变质岩。

23.糜棱岩: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类,是由韧性变形成的。

24.碎裂岩: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类,是脆性变形形成的。

25.等化学系列:化学成分相同,变质条件不同所形成的若干矿物共生组合。

26.等物理系列:变质条件相同,化学成分不同所形成的若干矿物共生组合。

27.分选性: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差异。

28.磨圆度:指碎屑颗粒接近圆的程度,通常反映碎屑被搬运的距离。

29.化学岩类:是化学作用、火山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主要包括碳酸盐、蒸发岩等。

30.陆源沉积物:是大陆原岩风化的产物,是外源碎屑岩的主要成分。

包括各种风化作用形成的机械的和化学的物质。

31.外源沉积岩:指沉积岩中的物质来源并非来自沉积盆地内部,而是其他地质作用形成的物质,通过介质被搬运到盆地内形成的岩石。

32.内源沉积岩:在沉积盆地内形成的碎屑及化学物质沉积形成的一类岩石。

33.水平层理:主要存在于细碎屑岩和泥质灰岩中,是在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出现正在低能的环境中(深海、湖泊),细层平直且与层面平行。

34.平行层理:主要存在于砂岩中,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出现在高能环境中(河道、海岸),沿层面剥开可见剥离线理构造。

35.块状层理:层内物质均匀,组成和结构没有差异,不显细层构造的层理。

36.后生作用:指沉积岩形成以后,到风化作用与变质作用之前发生的变化或作用。

论述题1.岩浆岩中矿物生成顺序的判断依据(1)矿物的自形程度:自形程度越好,晶出越早;(2)矿物的包裹关系:被包裹的客晶早于主晶;(3)矿物的相对大小:斑晶矿物比基质矿物出早些;(4)矿物的共生关系:有些副矿物与次生矿物共生。

2.岩浆岩中化学成分对矿物组合的影响及规律(1)橄榄岩类(超基性岩):二氧化硅<45%,富含MgO和FeO,贫Na2O和K2O,铁镁矿物为主;(2)辉长岩类(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在45%-52%,MgO和FeO明显减少;(3)闪长岩类(中性岩类):二氧化硅在52%-65%,MgO和FeO减少,Na2O和K2O则增多;(4)花岗岩类(酸性岩类):二氧化硅>65%,MgO和FeO较少,Na2O和K2很多,铁镁矿物很少。

3.简述岩浆成因和交代成因的花岗岩(1)岩浆成因的花岗石是由岩浆侵位冷凝形成,经历了从岩浆源区分凝、上升迁移到异地的就为过程,故称为异地花岗岩。

这类花岗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的侵入接触;(2)交代成因的花岗石是岩石在固态条件带由交代作用转变而成,也称为原地花岗岩。

一般花岗岩体与围岩呈过渡关系。

4.岩浆岩按矿物颗粒大小划分的结构类型(1)绝对大小②隐晶质结构:颗粒非常小,在肉眼或放大镜下不可分辨,但是在显微镜下可以分辨的颗粒;(2)相对大小根据矿物可以的相对大小可以分为等粒结构和不等粒结构,其中等粒结构是指矿物颗粒大小相等,多见于深成岩中;不等粒结构是指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多见于浅成岩及部分喷出岩中。

对于不等粒结构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连续不等粒结构和不连续不等粒结构,连续不等粒是指虽然矿物颗粒大小不一,但可以形成连续的序列;不连续不等粒是指矿物颗粒大小截然不同,大颗粒散落在小颗粒之中。

其中,大颗粒称为斑晶,小颗粒称为基质,如果基质是显晶质,则称为似斑状结构,多见于深成侵入岩岩体的边部;如果基质是隐晶质,则成为斑状结构,多见于浅成岩或喷出岩。

5.岩浆岩多样性的原因(1)自然界的岩浆因为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野外产状的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2)原生岩浆:玄武岩浆、安山岩浆和花岗岩浆,冷凝形成玄武岩、安山岩和花岗岩(3)岩浆的演化作用:分异作用、混合作用、同化混染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的次生岩浆,冷凝形成不同的次生岩浆岩;(4)形成环境:岩浆岩可以在陆相或海相、地下或地表形成。

6.枕状构造的意义枕状构造是因为海底溢出的熔岩或者陆地流入海水中的熔岩,与水淬冷,形成形似枕状的岩体,称为枕状体;这些枕状体和沉积物、化学物质胶结起来,形成了枕状构造。

枕状构造常见于海相基性熔岩——玄武岩中,指示喷发时处于海底或水中环境。

7.动力变质岩的基本特征、主要岩石以及分布特点(1)动力变质作用是在构造运动产生的应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的变质作用。

作用过程中,主要控制因素为应力,温度一般不高;主要变形机制为变形和动态重结晶。

变质作用可以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发生明显的变化,可以形成新的矿物,但化学成分基本不变。

典型变质岩常具有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具有十分明显的定向构造。

(2)碎裂岩和糜棱岩;(3)空间分布上主要与断裂构造带相联系,常作带状分布,在大的区域性深大断裂带中常见。

8.如何识别和恢复变质岩的原岩性质为了识别和恢复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常采用多种野外、室内工作方法,综合研究各种可能的标志,以揭示变质作用发生以前岩石的类型和成因:(1)根据地质产状、岩石组合和矿物共生关系确定变质岩的原岩性质;(2)根据结构、构造特征确定变质岩的原岩性质;(3)根绝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确定变质岩的原岩性质;(4)根据副矿物特征确定变质岩的原岩性质。

9.变质岩的结构类型划分以及主要特征(1)变晶结构:岩石在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原岩发生重结晶、变质结晶而形成的结构;(2)变余结构:原岩在变质过程中,由于重结晶、变质结晶作用不完全,导致原岩的结构特征被部分保留下来,这就是变余结构;(3)变形结构:原岩在应力作用下,当应力超过了岩石或矿物的弹性极限时,会发生塑形变形。

当应力超过了岩石或矿物的强度极限时,会发生脆性变形;(4)交代作用:交代过程中,原岩中的矿物被取代、消失,与此同时形成了新生矿物。

新生矿物的形成既可以置换原有矿物而保持原岩的结构,也可以形成新的矿物的新的结构。

10.砂岩的特征、分类、命名依据以及主要类型(1)碎屑岩中粒度在2mm—0.0625mm之间,颗粒含量在50%以上的岩石叫砂岩;砂岩是机械沉积作用的产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孔隙度好的砂岩是油气水的良好储层。

(2)(3(4)石英砂岩:碎屑物质中,90%以上为石英碎屑;长石砂岩:碎屑物质中,长石>25%,石英<75%,岩屑<10%;岩屑砂岩:碎屑物质中,碎屑>25%,石英<75%,长石<10%。

11.简述随碎屑岩的成分成熟度及意义成分成熟度是指碎屑沉积组分在其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最接近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

通常用稳定组分和不稳定组分的含量或者比值来表示成分成熟度。

碎屑岩的成分成熟度可以反映碎屑成分所受到了地质作用的时间和强度,是地质条件、风化程度和搬运距离远近的反映。

12.鲍文反应原理、各系列矿物名称以及意义(1)鲍文反应原理可以反映造岩矿物形成的一般规律;(2)连续系列:反映岩浆结晶过程中浅色矿物的生成顺序(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不连续系列:反映岩浆结晶过程中暗色矿物的生成顺序(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口诀:“敢黑我脚黑”)简单不连续系列:随着岩浆冷却,两个分支在下部汇合(钾长石、白云母、石英)(口诀:“齐白石”)(3)可以说明矿物之间的共生关系、矿物之间的反应关系、矿物结晶的先后顺序、岩浆的演化规律、岩浆与围岩的同化混染作用。

选择题1.岩浆岩的里特曼指数是指K20+Na2O与SiO2的比值。

2.岩浆岩的酸度或酸性程度是指SiO2的含量。

3.常见的酸性侵入岩类包括咸长花岗岩、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

4.中性侵入岩包括闪长石、正长石和二长石。

5..花岗岩中的主要矿物成分有斜长石、石英和碱性长石。

6.决定岩浆岩结构的要素包括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间的相互关系和自形程度。

7.与火山岩形成时间、分布空间及岩浆来源相同且外貌相似,但又具有侵入岩产状的岩浆岩是次火山岩。

8.岩浆岩中暗色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称为色率或颜色指数。

9.玄武岩常见的结构类型包括间粒结构。

10.由50%辉石、45%橄榄石、4%角闪石组成的深成岩称为辉石橄榄岩。

11.碳酸盐岩可以分为灰岩和白云岩。

12.碳酸盐岩中的粒屑包括内碎屑、核型石、鲕粒、球粒、团块和生物碎屑。

13.沉积海底、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岩,经岸流、潮汐和波浪等作用剥蚀破碎并再沉积的碎屑称为内碎屑。

14.粒屑结构是由颗粒、泥质基质、亮晶胶结物和孔隙四种结构组分所构成。

15.硅质岩是化学沉积成因、交代成因,也有生物成因的。

16.碳酸盐岩在区域变质作用或热接触变质作用下经受变质结晶,形成变质岩,称为大理岩。

17.在变质岩中,稳定范围比较宽,在一定变质条件下变化不明显的矿物称为稳定矿物。

18.在变质岩中,稳定范围比较窄,对变质条件变化反应比较灵敏,可反应变质作用条件的矿物称为特征变质矿物。

19.在变质岩中,能在较宽温度、压力条件下形成和稳定存在的变质矿物称为贯通矿物。

20.粘土质岩经低级变质作用可以形成千枚岩。

21.细碎屑岩类经过低级变质作用可形成板岩。

22.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