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三章课堂笔记
§3.1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空间位置发生改变。
2、参照物:选定一个物体为标准,研究对象与它相比较。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看选择怎样的参照物) 注*:运动和静止不是绝对的!
4、机械运动分类{按运动路线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按速度是否改变: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②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③比速度
6、速度
①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 =s t ) 变形:t =s v 、 s=vt ③单位:m/s 、 km/h (1m/s=3.6km/h )
补:1m/s=1m 1s =11000km 13600h =11000×3600km/h =3.6km/h
1km/h=
1km 1h =1000m 3600s =13.6m/s
§3.2力的存在
1、力(F ):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不一定要相互接触,且相互接触的不一定存在力)
2、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能改变物体形状/力能使物体形变
②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弹性:物体受力形变,不受力恢复原状的性质。
5、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对施力物体的力。
(拓展: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的上限
很多的物体,达到弹性限度了你也看不出形变)
6、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7、力的单位:牛(顿)N
8、测力计原理: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大。
9*、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10、力的示意图
补:什么是支持力?物体对地面施加压力的时候,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也会给物体一个力,这个力叫支持力。
§3.3重力
1、重力(G):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锤线)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4、重力的大小:G=mg(G:重力,m:质量;g=9.8N/kg或10N/kg)注:对比重力和质量的概念,一样不一样?
前者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后者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3.4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注: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推理得出的!)
2*、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补:惯性大小只由质量决定!)
注:惯性前面要讲“具有”,不能讲“受到”!
§3.5二力平衡的条件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力: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保持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力的大小相等
②力的方向相反
③力在同一直线上
④力在同一个物体上
§3.6摩擦力
1、摩擦力(f):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有运动趋势)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补:相对指以“另一个物体”为参照物。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为什么只研究动摩擦力而不研究静摩擦力?因为静摩擦力,物体是静止的,摩擦力必然与方向跟它相反的另一个力大小相等)
①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粗糙程度
注:与接触面大小无关,与速度大小也无关!!!
4、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①增大摩擦力: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滑动代替滚动)
②减小摩擦力: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加润滑剂、
滚动代替滑动/变滑动为滚动、气垫、磁悬浮
§3.7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作用效果:使物体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
3、水平面上,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
二、压强(p):定量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科学量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2、公式:压强=压力
受力面积(p=F
S
)
3、单位:N/m²或Pa 帕(斯卡)
补:人走路,受力面积算一只脚;站立,受力面积算两只脚!人对地面压强为104Pa级别
三、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
1、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四、液体压强
1、普遍性:①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②液体内部有压强。
2、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工具:压强计(并不能测出大小!)
3、液体压强规律
①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各个方向
....压强相等。
②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③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液体压强公式:p=ρgh
(p:液体压强,ρ:液体密度,g=9.8N/kg ,h:深度)
例:水,1m深的压强多大?
解:已知ρ=1×10³kg/m³g=10N/kg h=1m
p=ρgh=1×10³kg/m³×10N/kg×1m=10000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