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标题:美国种族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美国的种族问题由来已久。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衰退、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黑人民权运动的低沉和保守势力的回头,一度有所改善的种族关系再度恶化。
冷战结束后,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因素纠葛在一起,使麻烦不断的种族关系更趋紧张。
四年前,因罗德尼·金案〔1〕引发的洛杉矶种族骚乱事件留下的恐怖记忆尚未淡化,1995年10月了结的辛普森案〔2〕再次震撼了美国社会。
美国社会对司空见惯的刑事案件给予极大的关注,并对裁决结果迅速做出强烈的反响,这说明案件本身寓于着更为深刻的内涵。
就一般人而言,关注的焦点在于案件裁决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1996年遍及美国各地的黑人教堂被焚事件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也许会渐渐忘却不快的事例,然而,它们所引发出来的问题却会一直困扰着美国社会。
略加思考,不难发现,在新暴露的诸社会问题中,尤以种族问题最为突出。
这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现实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原因。
1. 美国种族问题的历史渊源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从十七世纪初迄今,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达5300多万人(不含移民的后裔),相当于1790年美国全国人口总数的13.2倍。
外来移民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与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没有移民就没有美利坚民族的特性,没有移民就不可能有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一部近代美国史也是一部移民史。
各个种族集团在共同为美国的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结构。
在以英格兰移民为主体的西欧白人,取代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而成为北美的主导力量之后,其他有色人种就成了美国的少数民族。
在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进程中,也一直伴随着不和谐的音符:北美印第安人遭到无端地排斥和驱赶,甚至是血腥野蛮的杀戮;自1619年第一批非洲黑人被强行运到弗吉尼亚州以后,作为美国劳动力支柱之一的黑人沦为奴隶,长期遭受残酷的奴役;包括华人在内亚裔和拉美裔有色人种,也一度遭受歧视。
这充分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自由移民——白人的局限性和盎格鲁——逊克逊白人清教徒的种族优越论偏见。
”〔3〕由此可见,美国的种族歧视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尤其是对黑人的歧视更是根深蒂固。
南北战争后,随着黑人法典和奴隶法的废除,以及一系列黑人公民权利法的制定,美国黑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一度有所改善。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877年南方重建时期的结束,白人种族主义者大肆反击,黑人民权状况再度恶化。
从南方重建结束到二十世纪初是黑人斗争的低沉时期,1909年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成立,民权运动进入有组织、有领导阶段。
此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经过以黑人为主力、以反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争取平等权利为主要目标的民权运动的荡涤,广大黑人的处境才在真正意义上有所改善。
种族隔离制度被废止,黑人与其他少数民族至少在法律上取得了同白人相同的地位,种族歧视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领域有所减弱。
但是,原因更复杂、更广泛、更隐蔽的种族歧视依然大量存在,并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因此,美国黑人要真正取得与白人主流社会平等权利的道路,仍然是崎岖而漫长的。
2. 美国种族问题的具体表现经过黑人民众长期的反种族歧视和反种族隔离的斗争,平心而论,本世纪以来美国的种族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除密西西比极个别州〔4〕外,对黑人在法律上的种族歧视已基本上被消除,黑人民权运动进入了参政阶段。
随着担任民选公职黑人人数的增加,他们在政治上也有了更多的发言权,而且黑人运动的主流与美国政治的主流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融合”。
但是,自八十年代初里根上台推行保守主义政策以来,黑人民权运动本身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均发生了不利于黑人的变化,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新孤立主义、白人至上主义和极右思潮的抬头,使美国的种族关系又趋紧张。
洛杉矶事件、公众对辛普森案裁决结束的反应,和1996年遍及南部各州的黑人教堂被焚事件,都是这种紧张种族关系的缩影。
此外,一向标榜“自由与平等”的美国,每年都要接受来自全球各地的数十万到一百多万的移民和难民,这在为美国社会注入活力因素的同时,也为美国增添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种族问题也因此更趋复杂。
从总体上来看,美国的种族关系大致呈现出这样的景观:2.1 隐性的种族歧视现象大量存在。
尽管法律意义上的种族歧视已经消失,但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具有更为复杂而深刻原因的社会种族歧视依然存在。
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黑人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与白人主流社会有着巨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呈拉大趋势。
2.2 种族关系呈现“极”化,黑白对立严重。
处于社会下层、生活不断恶化的大多数黑人对现状得不到改善怀有极其强烈的不满,对司空见惯的警察施暴和司法不公等现象更是深恶痛绝,总想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是极端手段来发泄久积的愤恨。
而白人至上主义者和极右翼分子则认为政府纠正种族歧视已经“矫枉过正”,对黑人照顾太多,主张向平等权利法案开刀,取消在就业和教育等方面对黑人以及少数民族的照顾。
当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转而把不满迁怒于普通的黑人。
2.3 种族关系日趋复杂。
在白人与黑人的矛盾之外,随着拉美裔和亚裔人口的增加,黑人、拉美裔和亚裔等少数民族的矛盾也趋表面化。
在加州的公立学校里,流氓斗殴事件主要发生在黑人青年与拉美裔青少年之间;被白人主流社会誉为模范少数民族的亚裔,由于在商业、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成功而受到其他少数族群的侧目,并经常遭到无端地攻击。
此外,黑人内部阶层化的出现,使本来就矛盾交错的种族关系更趋复杂。
3. 种族关系趋紧的体现罗德尼·金案和辛普森案以不同的结果暴露出了相同的社会问题,难以填平的种族鸿沟和日趋紧张的种族关系,是每个美国公民都无法回避的可悲现实。
美国律师的特里夏针对洛杉矶种族冲突事件说得更是一针见血,“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整个制度在处理种族问题上的失误。
”〔5〕1995年10月在华盛顿发生的“百万黑人大游行”和1996年的黑人教堂被焚事件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这使得一般的美国民众对社会现实深为不满,认为美国“并不是值得人们歆羡的国家”,美国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和失去方向的社会”。
〔6〕罗德尼·金案的初审结果之所以会引起那么大规模的种族骚乱,本是一桩极为普通的刑事案件;辛普森案之所以被炒成所谓的“世纪性审判案”,正是因为它们与具有高度敏感性的种族歧视问题紧紧地纠缠在一起。
而且在辛氏案的审理过程中,辛氏的豪华律师团——“梦之队”利用种族牌为其捞到不少的实惠。
在了解了美国种族关系的大致景观之后,再对黑人问题和种族歧视作具体的分析考察,也许更能说明种族问题的严重性。
3.1 黑人问题成堆,歧视现象严重在美国,失业、贫困、吸毒、犯罪、暴力和单亲家庭的恶性循环一直困扰着黑人社会,多年来没有什么好转。
此外,黑人民权运动的消沉、保守主义的兴起和日益衰退的美国经济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循环。
与此相伴的则是种族关系趋于紧张,种族歧视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3.1.1 经济方面,社会财富分配不均。
贫富差距大,以黑人为主的有色人种生活条件恶劣。
官方统计数字表明,1/3的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比例远远高于白人社会;在无家可归者行列中,黑人占大多数。
3.1.2 就业方面,种族歧视现象更为严重。
黑人英语的存在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这也为黑人的就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麻烦。
在企业招工进行的面试中,说标准英语的人比说“黑人英语”的人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只占美国人口12.1%的黑人,其青年人的失业率却是白人青年的5倍。
即使是就业者,其工资收入也仅为白人的1/2,同工不同酬是普遍现象。
3.1.3 教育方面,虽然近年来黑人的教育状况,从纵向上比较有一定的改善,而且获得博士学位的黑人人数在稳步增长。
但从横向上比较,黑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远远不及白人,与亚裔的差距更大,尤其让人担心的是黑人中等教育的荒废。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在1992年5月5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学里黑人的毕业率汉为63.3%,也就是说,有1/3以上的黑人中学生中途辍学或留级。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美国社会,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就业机会的多少。
对具有中学文凭的白人青年来说,找到一份工作已实属不多了,那些中途辍学的黑人青少年的就业自然难上加难。
所以,大批中学辍学的黑人青少年只能流落街头。
失业、毒品、暴力活动和被社会抛弃的孤独感等城市病态,成为一部分人走向犯罪深渊的温床。
3.1.4 司法公正方面,种族歧视同样根深蒂固。
美国一向以“司法独立和公正”为标榜,“司法与种族无关”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说法。
然而,只要对美国的历史略加回顾,就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在六十年代公民权确立之前,“司法与种族无关”仅仅是一种原则。
当今的美国社会,司法制度理应名副其实地与种族无关,但是美国的社会现实则告诉人们,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依然存在,有时还相当严重。
在毒品取缔问题上,对白人、黑人和拉美裔的不同处罚规定就足以说明问题。
3.2 白人至上主义回升,黑白关系恶化同种族歧视一样,白人至上主义有着久远的历史,而且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一直十分盛行。
本世纪六十年代一系列反种族歧视的法案通过之后,白人至上主义势力一度有所遏制。
然而,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八十年代保守势力的上台和冷战的结束,白人至上主义重新抬头,并呈扩大蔓延之势。
这首先表现为他们极力反对实施在就业、升学等方面照顾少数民族和妇女的“肯定行动”计划,并通过诸如焚烧黑人教堂等极端手段以发泄其不满。
其次表现为作为国家统治工具的警察和军队本应在执行国家政策、维护法律尊严等方面率先垂范,然而在其中有组织或无组织的极端种族仇视活动却时有发生。
警察施暴司空见惯,士兵蓄意挑衅亦非鲜见。
至于普通的民众,其相对温和的言行所折射出的也颇能说明种族关系的现状。
辛普森被无罪释放的消息一经传出,美国黑人与白人的反应截然不同,呈现两极状态。
黑人欢呼雀跃,节日般的场面在黑人社区随处可见;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绝大多数白人呆若木鸡,哑口无言,对裁决结果感到震惊失望。
事实上,对辛普森案的关注从一开始就是以种族划界的。
黑白看法大相径庭。
多次民意测验显示,多数白人认为辛氏有罪,他之所以被判无罪释放,那是由于他的黑皮肤而受到照顾,这是对司法制度的嘲弄。
而绝大多数黑人则认为辛氏是无辜的,如果他被判有罪,那将表明美国司法制度对黑人长期不公的事实还在延续。
黑人之所以对裁决结果做出载歌载舞的强烈反应,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一是辛氏是受白人种族主义者警察的陷害,理应无罪释放;二是就算是辛氏杀了两名白人,那也算不了什么,它只不过是对黑人长期屈辱史的正当反应;三是对辛氏的审判是对全体美国黑人男子的审判,象征意义浓厚,无罪开释是对黑人男性整体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