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水文站网普查与功能评价

全国水文站网普查与功能评价

附件一《全国水文站网普查与功能评价》工作大纲水利部水文局2003年9月目录1工作目的 (1)2工作任务和工作步骤 (2)2.1 工作任务 (2)2.2 工作步骤 (3)3第一阶段工作:站网普查 (4)3.1 水文测站和巡测基地基本情况普查(表1—表9) (4)3.1.1 基本水文站、辅助站、实验站、专用水文站普查(表1) (4)3.1.2 水文部门水位站、雨量站、蒸发站调查(表2—表4) (5)3.1.3 其他非水文部门水文站、水位站调查(表5) (5)3.1.4 地下水观测井(表6) (6)3.1.5 水质站调查(表7) (6)3.1.6 墒情站调查(表8) (6)3.1.7 勘测队(巡测基地)调查(表9) (6)3.2 水文站网变迁调查(表10) (7)3.3 水文报汛站网满足需求程度调查(表11) (7)3.4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界间水文(水质)控制需求和测站情况调查(表12) (7)3.5 水资源服务需求调查(表13) (9)3.6 河流情况调查(表14) (9)3.7 水文区划和区域代表站关系调查(表15—表16) (9)4第二阶段工作:站网评价 (10)4.1 水文站网发展历程评价 (10)4.2 水文站网基本情况分析评价 (11)(1)全社会水文测站基本情况分析 (11)(2)国家基本水文站、辅助站和专用站关系分析 (11)(3)水文测验方式改革与站队结合基地建设问题 (12)(4)水文站受水利工程影响评价 (12)(5)单站开展测验项目情况分析 (13)(6)水文站网资料收集技术现状评价 (13)4.3 站网密度评价 (13)4.4 站网功能评价 (13)4.5 站网目标评价 (14)4.5.1 省际与国界水资源管理 (14)4.5.2水资源服务需求 (14)4.5.3 流域水资源计算 (15)4.5.4 防洪 (15)4.5.5 水质 (15)4.6 水文站网布局评价 (15)4.7 水文分区与区域代表站分析 (16)4.8 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设站年限检验 (17)5第三阶段工作:站网调整原则 (18)(1)稳定发展基本站,补充完善专用站和辅助站 (18)(2)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拓展水文服务功能 (19)(3)积极调整受水利工程影响地区的水文站网,建立多功能、多用途的水文站网 (19)(4)加强基地建设,促进站队结合水文工作改革 (20)(5)提高水文站网资料收集系统的现代化水平 (20)(6)调整部分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的设站年限 (20)(7)站网布局的完善 (20)6组织分工与进度安排 (21)6.1 组织分工 (21)7.2 进度安排 (21)7提交成果 (23)1 工作目的建国50余年来,我国已建成布局比较合理、监测项目比较齐全的各类水文站网,在历年的防汛抗旱、水工程设计与运行调度,以及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对照新时期新的要求,当前水文站网的布局结构与功能存在较多不适应的地方:(1)在紧密结合社会实时性服务需求方面以及解决突出水问题方面,水文站网尚显不足,特别是以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修复等为目标的站网设置与监测任务,亟需补充和完善。

(2)随着水利、防洪工程等建设,极改变了河道过水断面和原水文站网控制条件。

修建的水工程建筑、堤防工程等改变了河道行洪能力,上下游水沙情势也发生了变化,由此带来水文站网的调整问题,这些都需要认真调研和分析。

(3)全国水文站网发展不平衡,西部待开发地区站点稀少,存在大片的空白区;东部平原水网区水文情势复杂,现有基本水文站只能掌握部分进出水量,存在着水帐不清现象;原站网设计主要考虑防洪和河流常规水文资料的收集,对干旱和水资源短缺情况下的水文断面布设和监测考虑得不够;城市化地区水文监测站网设置存在缺陷,难以满足城市防洪和城市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4)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水利工程的新建,近年来水文测站的迁移、裁撤、改级较频繁。

为加强水文行业管理,需要对站网实施规化管理,而目前对全国水文站网信息的掌握并不能满足开展有关水文发展规划和水文站网建设与日常管理的需要。

为此,需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水文资料的要求,对全国水文站网进行一次全面和客观的普查与评估,检测不同目标下水文站网的服务功能,提出站网调整和补充的建议。

2 工作任务和工作步骤2.1 工作任务(1)全面普查现有各类水文站网站类围:国家基本水文站、辅助站、实验站、专用站、水位站、雨量站、蒸发站、地下水观测井、水质基本站、墒情站。

除墒情站外,调查均以断面为基础。

部门围:水文部门,其它非水文部门(如水利、水保、电力、城建、国土资源、环保部门等)。

项目围:流域、水系、河流、测站基本属性、设站目的、受水利工程影响情况、水位流量关系、水文特征值、测验项目、测验方式、资料记录与传输方式、测站功能等。

(2)调查勘测队(巡测基地)基本情况(3)调查水文站裁撤沿革情况(4)调查水文服务需求和站网满足程度围绕水文服务的几个主要方面开展调查:省级行政区界附近河流情况、控制需求、现有控制站情况;水文报汛站网满足需求程度的调查;调水、输水、引退水干渠等工程对水文服务的需求和当前满足程度调查;流域面积500 km2以上河流和水文测站设置情况的调查。

(5)水文区划和测站分布调查(6)水文站网评价在调研的基础上,开展站网评价工作。

包括,站网目标评价,各类站网密度评价,站网布局评价,站网基本情况分析评价,水文站受水利工程影响评价,站网功能评价,测站年限检查,水文分区和区域代表站分析等。

(7)水文站网优化调整意见提出水文站网优化调整的原则性意见。

2.2 工作步骤鉴于此项调查面广量大,分析和研究的任务比较重,在经验上缺乏前期积累,因此,对工作开展的困难程度必须有充分估计,需分步、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开展普查工作,主要完成上述第1—5项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开展站网评价,将根据普查成果初步分析情况,提出统一的评价方法、指标和评价编写提纲。

第三阶段提出站网调整意见,在调查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水文站网的优化调整建议。

3 第一阶段工作:站网普查3.1 水文测站和巡测基地基本情况普查(表1—表9)对站网功能的正确评价,必须建立在对现状客观的调查基础上,这个基础不仅为本次站网评价提供素材和依据,而且为今后的行业管理提供一个扎实的基础信息数据库。

3.1.1 基本水文站、辅助站、实验站、专用水文站普查(表1)表1是站网普查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

将对国家基本水文站(包括被纳入基本站管理的非水文部门的水文站)、辅助站、实验站、水文部门专用水文站进行调查。

普查以断面为基础。

具体普查项目详见表1及表1的填表说明。

在此仅对有关问题作进一步说明如下:(1)表1是对水文站,即对流量站进行调查。

调查以断面为基础,即,凡断面设置相对稳定,能够长期持续地定期测流或推流的,均为表1调查的围。

不论断面有无独立分析月年径流资料的价值,均纳入普查,在表1第11项中予以注明。

(2)水文特征值调查容将纳入站网数据管理查询系统,为各级水文部门站网管理应用。

(3)测站功能的调查是为了评价水文站网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情况,是本次站网调查的一个重点。

功能调查设了一级和二级两个层次,一级为12大类:分析水文特性规律、水文情报、水文预报、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前期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法定义务、实验研究、其它。

对一级中的第1、3、4、5项和第10项又作了进一步的分解,形成二级功能指标,二级功能将一级功能更加具体化,更加直接面向社会服务对象,详见表1。

通过功能调查,可以将综合性站网分解成不同社会需求目标下的具有特定服务涵的站网,使目标和站网之间的供需关系更加直接和明晰。

例如,将具有省级行政区界功能的测站提取出来,即可形成省(自治区、直辖市)界水文站网,对流域水管理和算清水帐意义重大。

(4)表1第68项旨在了解水文测站或断面为国家重点工程服务的情况。

3.1.2 水文部门水位站、雨量站、蒸发站调查(表2—表4)这些测站的调查均针对独立的站点(断面)而言,水文站里的水位、雨量、蒸发等观测项目和水位站里的雨量、蒸发观测项目不包括在。

具体容和填表说明详见表2—表4。

3.1.3 其他非水文部门水文站、水位站调查(表5)水文部门对其他非水文部门水文测站情况的了解,主要局限于纳入国家基本水文站体系的测站。

从实施全社会行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是远远不够的,为此,要求对辖区其他非水文部门的水文站、水位站进行调查。

调查表格给出了水利、电力、交通、石油、环保几类部门,如有遗漏,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增补。

具体容和填表说明详见表5。

3.1.4 地下水观测井(表6)具体容和填表说明见表6。

3.1.5 水质站调查(表7)调查均针对独立的站点而言,水文站、水位站、地下水观测井的水质观测项目不包括在。

调查部门包括直属流域机构水资源保护局的站点(断面)。

具体容和填表说明详见表7。

3.1.6 墒情站调查(表8)墒情站的调查不以站点为单元,而以调查站点的分布和了解该项工作的需求为主。

具体容和填表说明见表8。

3.1.7 勘测队(巡测基地)调查(表9)依托勘测队和巡测基地开展水文测站的建设和管理,为当地提供水文信息服务工作,是基层水文生产业务管理的重要容。

具体调查容和填表说明见表9。

3.2 水文站网变迁调查(表10)我国现有基本水文站3146处,但在上世纪50—60年代和80年代末,曾分别达到3611处和3450处,其间的变化,既包含了正常的测站调整,也包含了其它因素导致的裁撤。

对停测的站点,如果资料积累达5至10年以上,且所代表的河流至今未受水利工程明显影响,从水文资料的意义上看,该站点仍可发挥作用。

拟对水文部门在历史各时期水文测站的裁撤情况进行调查,绘制时间函数曲线,反映水文站网的变迁。

对已经撤销但观测年限达5年以上的测站进行资料代表性的评定。

在“现实密度”的基础上分析“可用密度”。

具体容和填表说明详见表10。

3.3 水文报汛站网满足需求程度调查(表11)为了评价水文报汛站网对需求满足的程度,请各单位根据实际工作中要求报汛和提供预报的需求的增长,以及报汛站网的布设现状,经验估计报汛站网对需求满足的程度,并说明需要补充站点(站类)的地方和需要补充的观测项目。

具体容和填表说明见表11。

3.4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界间水文(水质)控制需求和测站情况调查(表12)对行政区之间水量、水质情况的监控,是实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今后站网布局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的。

为此,需要对现状水文站网中距省界适当围的水文(水质)站进行一次调查。

在表1中,已经在测站功能调查中对具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界水文控制功能的测站进行了调查,但对两省间河流出、入情况、控制需求情况不了解,无法评价现状省界站网对需求的满足程度,因此需要对有关容做进一步调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