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考点)判定三段论有效性

【6】(考点)判定三段论有效性


所有中国人都希望中国强大 所有华中大学生是中国人 所以,所有华中大学生希望中国强大
不难看出,这个论证是有效的。若前提为 真,则结论必真。但是,若用前面的翻译 方法,该论证只能翻译为:
p
q
所以,r
• 根据真值表或归谬赋值法,不难判定该论 证形式是无效的。此时,我们需找出该论 证更精细的结构。前面学习的关于性质命 题的知识,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资源。逻 辑学家将上述论证翻译为:
• 上述五个规则,对于判定三段论的有效性 来说,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也就是 说,遵守了这五条规则,三段论就是有效 的。若违反了其中任何一条规则,三段论 就不是有效的。这样,我们获得了第一种 判定三段论论证形式有效与否的方法:逐 个规则检查,看看是否一个三段论形式都 遵守,若遵守,则有效,若不遵守,则无 效。
所以,有的S是P
第二步:画图
M
P
S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M∩S¯=0 S∩P ≠ 0
第三步:观察判定
S和P相交的部分并未出现 +,即未必非空。就是说 ,S∩P ≠ 0未必成立。该 三段论形式无效。
例5: 所有M是P 有的S是M
所以,有的S是P
例5: 所有M是P 有的S是M
所以,有的S是P
所有M是P 所有S是M 所以,所有S是P
• 具有类似这种形式的论证被称作三段论。 我们将学习如何判定三段论的有效性。有 了这些知识之后,我们会知道,上面论证 形式是有效的。具有这种形式的所有论证 都是有效的。
2. 什么是三段论
(1)所有中国人都希 望中国强大
(2)所有华中大学生 是中国人
所以,(3)所有华中 大学生希望中国强大
例3: 所有M是P 所有M是S
所以,所有S是P
第二步:画图
M
P
S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M∩S¯=0 S∩P¯ =0
例3: 所有M是P 所有M是S
所以,所有S是P
第二步:画图
M
P
S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M∩S¯=0 S∩P¯ =0
例3: 所有M是P 所有M是S
所以,所有S是P
第二步:画图
M
P
S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M∩S¯=0 S∩P¯ =0
第三步:观察判定
பைடு நூலகம்
例3: 所有M是P 所有M是S
所以,所有S是P
第二步:画图
M
P
S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M∩S¯=0 S∩P¯ =0
第三步:观察判定
S和P¯相交的部分并非都是 为横线,也就是说,未必 为空。就是说,S∩P¯ =0 未必成立。该三段论形式 无效。
M∩P¯ = 0 M∩S¯=0 S∩P ≠ 0
例4: 所有M是P 所有M是S
所以,有的S是P
第二步:画图
M
P
S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M∩S¯=0 S∩P ≠ 0
例4: 所有M是P 所有M是S
所以,有的S是P
第二步:画图
M
P
S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M∩S¯=0 S∩P ≠ 0
规则一:中项在前提中至
少周延一次

规则二:前提中不周延的 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规则三:两个否定前提推 不出结论√
规则四:两个前提中有一 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 定的√
规则五:如果结论是否定 的,则必有一个前提是否 定的√

MAS
MIP
所以,SIP
(1)所有中国人都希 望中国强大 (2)有的中国人是软 弱的 所以,(3)有的希望 中国强大的(人)是 软弱的
M∩P¯ = 0 M∩S¯=0 S∩P¯ =0
例3: 所有M是P 所有M是S
所以,所有S是P
第二步:画图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M∩S¯=0 S∩P¯ =0
例3: 所有M是P 所有M是S
所以,所有S是P
第二步:画图
M
P
S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M∩S¯=0 S∩P¯ =0
第二步:画图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0 S∩M¯=0 S∩P¯=0
例1: 所有M是P 所有S是M
所以,所有S是P
第二步:画图
M
P
S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0 S∩M¯=0 S∩P¯=0
例1: 所有M是P 所有S是M
所以,所有S是P
第二步:画图
M
P
S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0 S∩M¯=0 S∩P¯=0
规则一:中项在前提中至
少周延一次

规则二:前提中不周延的 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规则三:两个否定前提推 不出结论√
规则四:两个前提中有一 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 定的√
规则五:如果结论是否定 的,则必有一个前提是否 定的√

MAP
SAM
所以,SAP
(1)所有中国人都希望 中国强大 (2)所有华中大学生 是中国人 所以,(3)所有华中 大学生希望中国强大
• 三段论论证是以包含一个 共同项的两个性质命题为 前提,以一个新的性质命 题为结论的论证。三段论 论证简称为三段论。任何 一个三段论都由三个性质 命题组成,其中两个是前 提,一个是结论。任何一 个三段论都有而且仅有三 个词项,每个词项在三个 命题中重复出现一次。
(1)所有中国人都希 望中国强大
(2)所有华中大学生 是中国人
3. 五规则法判定三段论有效性
一个三段论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它遵守 下面五条规则(该结果证明书上没有): 规则一: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规则二: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 得周延。 规则三: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 规则四: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则 结论是否定的。 规则五: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必有一个 前提是否定的。
• 主要步骤如下:(1)先把三段论的前提和 结论表示为集合演算的公式(2)然后根据 前提对应的公式画出文恩图(3)观察图形 看看是否结论对应公式的文恩图已经出现 在图形中,若是,则有效,若不是,则无 效。简言之,三个步骤:解释(为真条件 )、画图、判定。
回顾:性质命题的意义
• S∩P¯=0(所有S是P) • S∩P=0(所有S不是P) • S∩P ≠0(有的S是P) • S∩P¯≠ 0(有的S不是P)
规则一:中项在前提中至
少周延一次

规则二:前提中不周延的 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X
规则三:两个否定前提推 不出结论√
规则四:两个前提中有一 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 定的√
规则五:如果结论是否定 的,则必有一个前提是否 定的√
X
MAP
SOM
所以,SOP
(1)所有中国人都希 望中国强大 (2)有的哈佛大学学 生不是中国人 所以,(3)有的哈佛 大学学生不希望中国 强大
例4: 所有M是P 所有M是S
所以,有的S是P
第二步:画图
M
P
S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M∩S¯=0 S∩P ≠ 0
例4: 所有M是P 所有M是S
所以,有的S是P
第二步:画图
M
P
S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M∩S¯=0 S∩P ≠ 0
第三步:观察判定
例4: 所有M是P 所有M是S
M∩P = 0 S∩M¯=0 S∩P =0
第二步:画图
M
P
S
例2: 所有M不是P 所有S是M
所以,所有S不是P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S∩M¯=0 S∩P =0
第二步:画图
M
P
第三步:观察判定
S
例2: 所有M不是P 所有S是M
所以,所有S不是P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S∩M¯=0 S∩P =0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例5: 所有M是P 有的S是M
所以,有的S是P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S∩M ≠ 0 S∩P ≠ 0
例5: 所有M是P 有的S是M
所以,有的S是P
第二步:画图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S∩M ≠ 0 S∩P ≠ 0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例2: 所有M不是P 所有S是M
所以,所有S不是P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S∩M¯=0 S∩P =0
例2: 所有M不是P 所有S是M
所以,所有S不是P
第一步:解释(为真条件)
M∩P = 0 S∩M¯=0 S∩P =0
第二步:画图
例2: 所有M不是P 所有S是M
所以,(3)所有华中 大学生希望中国强大
• 在结论中做主项的词项叫【 小项】,通常用S表示。在 结论中做谓项的词项叫【大 项】,通常用P表示。只在 两个前提中出现的共同项叫 【中项】,通常用M表示。 中项在前提中起桥接作用, 把小项和大项桥接起来。三 段论中,包含中项和大项的 命题叫大前提。包含小项和 中项的命题叫小前提。包含 小项和大项的命题叫结论。
通过上面五个规则,可得出下面两个导出规则:
规则六:从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规则七:如果有一个前提是特称的,则只能得出 特称的结论。
注:因为上面五个规则对于判定三段论有效性而 言是充分必要条件,这两个导出规则并无实质作 用。实际上,两条导出的规则更多用来快速方便 地地判断一个三段论论证形式的无效,值得说明 的是,不用两个导出规则同样可判定。基于此, 我们不着重分析这两个导出规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