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及管理概论摘要:技术经济学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我国发展,反复被应用与各大工程项目,90代开始技术经济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当今世界科技更新速度飞快,技术经济的发展业随之不断变化。
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技术经济问题,并产生了新的部门技术经济和新的技术经济学分支。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问题导向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各个领域中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那些问题。
虽然技术经济问题研究是多样化的,但是技术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向可持续发展方向集中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技术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指导我们研究方向。
关键字:技术经济;创新;趋势1 引言技术经济学是在中国技术经济学者的带领下,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特色,吸收国外相近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多年的实践与创新发展形成的。
技术经济学是技术与经济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是一门持续发展的学科,要维持技术经济学科的“常青树”地位,技术经济学科就必须与时俱进。
2 技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2.1 技术经济的研究对象根据多年来技术经济的发展,很多学者把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三个领域、四个层次、三个方面。
三个领域的技术经济问题: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技术领域中的经济活动规律;经济领域中的技术发展规律。
四个层次的技术经济问题:项目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企业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产业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国家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三个方面的技术经济问题:技术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技术经济学科的基本方法;技术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在现实技术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2.2 技术经济的主要研究问题1、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研究;2、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3、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研究4、技术进步动力与机制研究5、产业结构变化与技术选择研究6、资源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研究7、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8、技术进步贡献度与知识进步贡献度测度理论方法研究。
9、冲突状态下多目标多准则综合评价决策理论方法研究10、人与自然协同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研究2.3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与技术经济的交叉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技术经济问题,并产生了新的部门技术经济学和新的技术经济学分支 [5] 。
在技术经济应用领域,对于一些实际的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如国家技术创新系统的建设,经济政策、技术创新政策评价,技术创新产权配置,知识产权制度的技术经济分析,高技术项目评价,技术预测、技术选择等等,也开始不断深入并构成了一项专门的技术经济研究内容。
技术经济问题在一些具体领域的研究还产生了新的部门技术经济学,如物流技术经济学、环境技术经济学、能源技术经济学、信息技术经济学、知识产权技术经济学等等。
特别是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异军突起,对我国信息技术经济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信息技术经济学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包括信息技术项目投资效益的评价、信息技术管理,信息技术效益测度体系等等。
近几年对信息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其研究内容至少包括六个方面: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信息技术项目价值评价、信息技术(软件)工程经济研究、信息技术项目组织形式、跨组织信息系统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经济等。
3 技术经济发展趋势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技术经济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汇合、联盟的典范,必然是以系统科学为指导,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为纽带。
由(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综合集成的大系统,必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认为,在未来研究应用过程中技术经济学将会呈现如下发展趋势:①研究对象复杂化;②研究领域广泛化;③技术经济学理论集成化;④技术经济学方法智能化;⑤技术经济学系统低熵化,等等。
[6]4 技术经济学科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发展。
特别是,中国以更深的程度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的进程。
这皆赋予技术经济学科以新的任务,相应,技术经济学科就需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以往基础上研究新的问题。
具体是:就技术发展本身,第一,“原创性技术成果稀缺”是困扰我国科技及经济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我们需要研究的是“技术原创的内在规律。
第二,“技术创新缺少科学依据”曾是一战后英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不少行业、企业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中国要避免重蹈英国早年的覆辙,就必须搞清“技术进化的科学轨道”。
只有搞清这些问题,我们才可能进一步搞清“科技长入经济、创新植入增长”的内在规律,为政府提出更为有效的政策建议。
4.1 项目层面在项目层面,第一,新技术成果商业化前景的判断。
“科技成果商业化难”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但怎样科学的判断一项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商品化前景,实践中还没有有效的解决其中的方法论问题,企业往往难易有效的进行分析判断。
为此,学界就需要借助现代科学的方法进展,进一步研究新技术成果商业化前景的分析判断和预期方法。
第二,一项具体的投资项目给予项目实施单位带来的不仅是“现金流”、“净现值”,往往还会带来其他收益,如投资主体知识的沉淀、技术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成长、企业价值网络的改进、无形资产的增加等等。
这样,如何定量并准确预期某个项目净现值之外的“其他收益”,并附加在“净现值”测算的公式之中,就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中国目前正处于大投资、大发展的阶段,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更为恰切的评价,技术经济学界即应就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作为。
4.2 企业层面在企业层面,我们需要关注的技术经济前沿性问题更多。
特别是,第一,技术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企业内部,怎样有效的配置技术创新产权,这对于有效激励员工创新极端重要。
关键是要让员工有创新产权的共有权、剩余价值的索取权。
第二,组织模式决定创新效率。
在特定条件下,怎样去构思有效的组织模式,需要解决相应的“构思方法”,这就是需要学术界研究的问题。
第三,企业成长的模式和速度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但企业创新的技术模式与企业成长路径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实践上、理论上都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为此,我们就需要关注企业创新的技术模式与企业成长路径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四,产品创新之后,批量化生产之前,还有相当的路要走,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经济活动,而无论是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上,就这段路程我们还有不少问题没有涉及和研究,我国企业恰恰在这段路上徘徊不前为此,我们极有必要深入研究“从创新到批量化制造的技术整合问题”,以求揭示产品创新之后、批量化生产之前的技术整合规律。
4.3 产业层面在产业层面。
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不少学者预期我国未来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中心,但“产业技术能力落后”迫使我们不少行业只能成为“加工中心”,而不能成为“制造中心”,这已成为制约我国一些产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的“瓶颈性问题”。
为此,我们迫切需要搞清“产业技术进化的技术轨道”、“有效的产业技术升级换代的决策方法”,等问题。
第二,非连续创新已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现象,甚至成为一国、一个产业“非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其中有哪些规律,我们并不清楚。
为此,我们就需要研究非连续创新的内在规律。
第三,“技术追赶”是产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但某个行业具体怎样进行技术追赶,怎样的技术追赶更为有效,我们还没有搞清其中的深层问题。
这也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四,“技术标准及其它技术壁垒”已成为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障碍。
不在理论上搞清其中的规律性问题,即便我们加入了WTO,我们也无法有效的参与国际竞争。
为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技术标准及技术壁垒分析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体系。
4.4 国家层面在国家层面。
第一,政府政策对于推动科技发展、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但我们的政策还有不少缺失,有时甚至是效果不佳。
为此,我们就需要认真研究“政府科技及技术创新政策的评佑方法”问题,以期通过对于政府政策的恰当评佑,提出相应的政策改进建议。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科技安全和信息安全对于一国经济的基础稳固、稳健增长、持续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但怎样有效的维护我国的科技安全和信息安全,其中不单有科技问题,还存在大量的经济问题和管理问题。
为此,我们也需要持续研究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科技安全与信息安全问题。
4.5 学科方法论上在学科方法论上。
也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
技术经济学科的方法论需要国际化。
以往技术经济学科研究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逻辑推演、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
这固然能在相当程度上揭示所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能够发现一些规律性问题,但一方面,一些现有方法的科学性不够,这就影响了问题分析的准确度和细密程度;另一方面,与国际上交流也有困难。
我们描述研究对象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给出研究结果的方法等,与国际上都有差异。
由此导致交流起来缺少共同的语言,交流就有障碍。
我们就需要研究技术经济学科的方法论怎样细密化、国际化等问题,需要研究怎样在技术经济学科合理有效地引入“模型化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手段”等问题,需要借鉴国外相关学科较为成熟的方法,需要与国际同行合作研究,在国际合作和学习中改进、提升技术经济学科的方法论。
4.5 研究中存在的其他问题1、学科理论系统不够完善;2、学科建设没有与教育衔接;3、对技术的结构、体系、属性、特征等不够重视;4、应当处理好中国特色与学科特色之间的关系。
5 总述根据对技术经济存在问题和前沿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技术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提高国内技术经济的研究水平。
在此重中之重的就是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中国特色技术经济产业。
研究技术经济,促进技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迫切的任务。
当代科技、经济、社会三者已密不可分,寻找它们的协调发展的规律,是技术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任务。
参考文献[1]傅家骥等:《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2]谭斌昭、吴国林:《科技、经济与社会整合的前沿问题》[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3]雷家啸、程源:技术经济学科发展述评与展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8。
[4]吴岐山:谈中国技术经济学的特色[5]王金菊、闫雪晶、陈戈止:《对当前技术经济问题研究多样化的思考》[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5.[6]罗刚、乞建勋、张文泉:《技术经济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技术经济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