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混凝土预制块体施工技术方案样本

水泥混凝土预制块体施工技术方案样本

水泥混凝土预制块体施工技术方案
水泥混凝土预制块体施工技术方案
一、预制场场地建设
施工准备
①预制场位置及规模应根据预制件需求量、预存量、施工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选确定,现场平面规划应尽量减少施工临时用地,降低现场临建费用;
②加工场实行封闭管理,办公、生活、生产场区采取2m的砖砌围墙或通透式围栏封闭;
③办公区宜采用拼装式活动房屋的,在醒目位置悬挂管理组织机构图、安全目标及保证措施、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环保目标及保证措施;办公、会议室整体布设协调通一、美观大方;
④在场内醒目位置设置公示栏、宣传栏、标语条幅,其要求、内容和标准按相关要求执行;
⑤根据场地的大小及生产规模对其进行平整、混凝土硬化,划定材料区、混凝土拌合区、预制件制作区、养生区、存放区。

材料区修建时,采用红砖砌筑将料仓进行隔离,每个料仓应搭建顶棚,采用彩钢瓦遮盖。

二、预制件施工
1、施工准备
⑴模板
采用高强加厚塑料模具,塑模一般的循环使用周期为100次。

⑵原材料
①水泥必须采用经审批合格的昊龙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
32.5Mpa,砂采用机制砂,含泥量不大于3%,砂和碎石材料均来源于火德
红砂石料场,水采生活用水。

水泥进厂时,必须附有水泥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对进厂的水泥应检查核对其生产厂名、品种、标号、包装、重量、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及是否受潮等,做好记录并按规定采取试样,进行有关项目的检验。

②碎石和砂应分隔贮存,相互之间不得溢料。

③混凝土预制块使用的水泥、粗、细骨料进场后必须通知试验员协同监理按标准要求取样进行质量检验(含见证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验报告代替进(现)场检测;
⑶试验及配合比
①按拌和站试验室建设要求配置试验人员和仪器设备并按检验频次进行试验检测或试件制作;
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技术要求应符合相关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③经监理工程师审批的“设计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履行变更审批手续;
2、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配料→拌合→运输→入模→振捣→脱模→码垛→养生。

⑴配料。

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

放入拌合机内的第一盘混凝土材料应含有适量的水泥、砂和水,以覆盖拌合筒的内壁而不降低拌合物所需的含浆量。

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对计量设备进行重点校核。

并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通知单施工,对每车材料采取过磅计量;对骨料的含水量应进行日常检测,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以调整骨料和水
的用量。

配料数量的允许偏差:水泥、混合材料±1%;粗、细骨料±2%;水、外加剂±1%。

⑵拌合。

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从搅拌加水算起)至开始出料的最短搅拌时间不得低于2分钟。

搅拌机装料数量(装入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等松体积的总数)不得大于搅拌机标定容量;搅拌后的混凝土,应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

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条件>(GB9142)的规定进行。

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时,应在拌和机的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其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
②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按下列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
a、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

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

在检测坍落度时,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b、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其它质量指标并应符合桥规的其它规定。

⑶混凝土运输。

运送混凝土距离较近,采用不漏浆、不吸水、有顶盖且能直接将混凝土倾入浇筑位置的人工手推车。

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

二次搅拌
时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变。

如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⑷入模。

浇筑混凝土前,用干净毛巾将模内灰尘、杂质清除干净。

对模板进行检查时,应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

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污垢应清理干净。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⑸振捣。

浇筑混凝土,采用附着式振动平台振捣密实。

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为了防止振动台板在施工过程中变形,振动台钢板厚不宜小于8mm。

钢板下背带筋应牢固支撑并与振动台钢板满焊。

背带筋的位置应左右前后对称,振动台电机居中布置。

根据振动台板重量和预计所振动预制计的重量来确定振动台板下的弹簧型号。

弹簧沿台板四角布置。

振动台面积不宜过大,以防振动力在边角处衰减,振动台高度以人工操作方便为宜,每个施工班组准备至少配置两个振动台。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根据混凝土的塌落度和初凝时间,采用二次振动进行振捣,即在混凝土充满模板后先振动60-80s,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排除干净使混凝土内骨料混合均匀,约60-90s (根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后,再振动30-40s,用来消除水泥水化反应产生的气泡及缝隙使之完成密实过程。

⑹脱模。

混凝土强度上升至50%即可进行拆模。

为了便于拆模,建议在当日气温最高时脱模。

拆模过程中应小心,可用橡胶锤适量敲打,确保不出现啃边、掉角及磕碰现象。

拆模后,模板上不可避免会粘上部分混凝土残渣,应将塑模在低浓度盐酸中浸泡2~3分钟,再用棉布包着竹刀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