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总论.ppt
(3)自然疫源性 因自然环境有保虫宿主存在,如荒漠地区的 利什曼病。
4.防治原则
(1)消除传染源 治疗病人、带虫者,监控疫区人口流动, 管好或捕杀部分保虫宿主。 (2)切断传播途径 管粪、管水、消灭媒介昆虫或中间宿主。
(3)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个人防护,改变生活习惯,预防服药, 涂抹驱避剂。
5、寄生虫的危害
非正常 正常
成虫
正常
人 动物
幼虫 (滞育)
媒介(vector) 一般指作为寄生虫的宿主或携带者,并
传播寄生虫病的节肢动物或某些无脊椎动物。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1.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损害程度取决于寄生虫的数量和寄生部位 (1) 夺取营养 如蛔虫 、绦虫 (2) 机械性损害 如钩虫、包虫、肺吸虫 (3) 毒性和免疫损伤 如阿米巴的分泌物, 阔节绦虫的排泄物,包虫的囊液,疟原虫 的抗原
致病
Life cycle
排出方式 终宿主 中间宿主 传播媒介 与流行和预防有关 病原学诊断
宿主类型: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可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终末宿主 (definitive host)
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 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
寄生在人体的蠕虫引起的病,成为蠕虫病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源性线虫病和 血吸虫病带来的损失占全部疾病负担 的40%以上。发病多见于儿童,常引 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迟缓、智力 受损,极易患其它的感染等”。
四、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固有免疫(非特异免疫)消除性免疫
伴随免疫
虫体抗原(somatic antigens) 代谢抗原(metabolic antigens)
非特异免疫(先天性免疫):
皮肤、粘膜、胎盘 构成的天然屏障, 吞噬细胞、补体系统的作用。
寄生虫的某一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并 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阶段,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寄生虫可从动物 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transport
host, paratenic host) 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 长期保持幼虫生存力和感染力状况,若此幼虫进入正常宿主 则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卵 幼虫
一 二 三 四 寄生虫学总论 线虫概论 蛔虫 钩虫
寄生虫学总论 (一)医学寄生虫学的概念 (二)寄生现象与寄生虫和宿主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 (四)寄生虫感染与免疫 (五)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寄生虫
动物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
一、研究范围
•医学原虫学( Medical Protozoology) ----阿米巴、鞭毛虫、纤毛虫、孢子虫 •医学蠕虫学( Medical Helminthology) ----线虫、吸虫、绦虫、棘头虫
机会致病寄生虫。 •多虫寄生(多寄生现象):同时两种或两种以上虫寄生。
异位寄生:常见寄生部位以外器官或组织寄生。
幼虫移行症: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不能发育为
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在组织或器官等窜扰,引起病变
(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
幼虫移行:
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来源于动物体,在人和 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
五.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1. 寄生虫的感染
感染期(infectious stage): 寄生虫的能侵入宿主并能继续发育和繁殖的阶段。
感染方式(infectious method): 感染期的寄生虫侵入宿主的方式。如食入、接触、媒介叮咬。
感染途径(infectious path): 寄生虫侵入宿主的路径。有经口、皮肤、胎盘、呼吸道、生殖 道、输血,还有自身感染、逆行感染等。
2. 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目的:限制虫体数量或消灭虫体
虫体抗原(somatic antigens) 代谢抗原(metabolic antigens)
3.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局
寄生虫
寄生、损害(A) 反应、抗损害(B)
宿主
B>A,虫体清除
B=A,部分清除,带虫者(寄生虫感染)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寄生虫感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获得性免疫力, 可表现为细胞介导免疫、体液免疫、抗体依赖性细胞 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超敏反应(共4型)。
特异性免疫应答可分为两类:
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
宿主能消除体内的寄生虫,并对再感染有完全的抵抗力。 如东方疖 患者痊愈后对热带利什曼原虫有长期、特异的抵抗力。
寄生虫都是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 和单细胞原生生物。
2.寄生虫的类别:
寄生部位
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 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 长期寄生虫(permanent parasite) 暂时寄生虫(temporary parasite) 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 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 ) 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 parasite) 机会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
因血吸虫的感染,埃及人的预期寿命只有40多岁。
当今世界上大约有15 million的儿童死于由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营 养不良。
大约 1 million 的非洲儿童死于寄生虫的感染。
由跳蚤传播的鼠疫,仍有许多病例的报道。
医学蠕虫
蠕虫(helminths)是一种软体动物, 借助肌内的伸缩而蠕动的多细胞动物 其形态结构上的共同点是身体由上皮和 肌内构成的皮肤肌内囊包囊,虫体两侧对称, 器官分化 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绦虫纲
2.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 染 源:寄生虫感染的人或动物, 包括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易感人群: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传播途径: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途径。 如经土壤、水、食物、节肢动物、 人体接触、空气。
3. 流行特点:
(1)地方性 与气候的温湿度、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的分布、 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相关。 (2)季节性 与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的分布与季节消长、 人们的生产方式季节性相关。
原虫
二、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
1.寄生现象 共生(symbiosis):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Commensalism(共栖):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
益也不受害。
•Mutualism(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在营养上互相依
赖,长期共生,双方有利。
•Parasitism (寄生):
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 immunity)
多数寄生虫感染可引起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但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寄生虫。若宿主体内的寄生虫被清除,则 宿主的免疫力则逐渐消失。表现为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
带虫免疫(premunition) 某些寄生虫感染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可使宿 主体内寄生虫处于低密度、低繁殖的细胞内型, 导致无明显症状的临床痊愈,并产生抗特异性攻 击的能力,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 有些寄生虫感染诱导宿主产生的免疫反应对体 内已有的寄生虫无杀伤或清除效应,但具有抵抗 同种寄生虫的幼虫再感染的能力,这种免疫现象 称伴随免疫。
•医学节肢动物学 ( Medical Arthropodology) ----昆虫、蜱、螨
1. Category of parasite in biology
动物界
线形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蠕虫
节肢动物 医学寄生虫
原生动物亚界
阿米巴门 顶复门 (眼虫门、 后滴门、副基 体门、透色动 物门) 纤毛虫门 孢子虫门
前者称寄生物,后者给前者提供营 养和居住场所称宿主。
片利共生
照片上,一条面目丑陋的大鱼似乎正要终结一只小虾的生命,但事实上,这张在2005科学幻想 摄影奖上获奖的照片要向人们说明的只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共生现象。 摄影师吉姆· 格林非尔德(Jim Greenfield)是在荷兰安的列斯群岛的古拉索岛海岸下拍摄 到这张照片的。照片上,一只狗母鱼张开了它那宽宽的大嘴,让一只小虾为它清理牙齿。
B<A,寄生虫病
4、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
•带虫者:感染有寄生虫,但无明显临床症状,能检出病原,
且能传播病原,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正常者。
•慢性感染:寄生虫数量少,长期有较轻的临床症状。是 寄生虫感染的主要形式,可能检出病原。 •隐性感染:体内有寄生虫,无临床表现,用常规方法不
能检出病原体。当免疫力低下时,大量增殖而致病。如
(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WHO规划防治的热带病
•疟疾(malaria) •血吸虫病(schistosomaiasis) •丝虫病(filariasis) •利什曼病(leishmansis) •锥虫病(trypanosomiasis) •麻风病、结核和登革热
钩虫病
寄生虫的危害
寄生时间
寄生特性 或宿主选择性
3.宿主(host):寄生关系中受损害的生物
生活史(life cycle): 寄生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 两种基本过程 直接型和间接型 蠕虫型: 卵 幼虫 成虫 卵 幼虫 幼虫 成虫
原虫型: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 在宿主体 内的移行 寄生部位
预防
病原生物学
寄生虫学 寄生虫
微生物学 细菌/四体/病毒
授课教师:张静 联系方式:zhangjingcq@
医学寄生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