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根残冠延长术在桩冠修复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在暴露残根断面及桩冠修复后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例残根残冠病例经检查患牙牙龈部分或者全部覆盖牙根断面牙周检查牙槽嵴顶距残根断面小于mm
行冠延长术重新建立正常生物学宽度后行核桩冠修复;实验组采用牙冠延长术对照组采用牙龈切除术。
术后1周临时冠周后桩冠。
结果:牙冠延长术成功率明显高于牙龈切除术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1 年后复诊牙龈切除术后残根桩冠牙龈炎比例高于牙冠延长术。
结论:牙冠延长术能保持患牙生物学宽度术后应用残根桩冠的近远期效果明显优于牙龈切除术。
关键词牙冠延长术生物学宽度牙龈切除术桩冠
资料与方法
自6 年至今收治例个患牙年龄19~5岁前牙18个前磨牙1个。
随机分为两组见表1。
临床检查:患牙残根断面部分或全部被增生牙龈覆盖残根无松动;牙周探测得牙槽嵴顶距残根断面<mm所有病例均在术前做彻底的根管充填治疗。
以无临床症状和牙片显示来明确疗效。
实验组采用牙冠延长术。
局部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沿患牙牙龈缘作内斜切口暴露残根断面祛除增生牙龈翻开黏骨
膜瓣用高速涡轮球钻去除适量的牙槽骨降低牙槽骨嵴的高度使残
根断缘距牙槽嵴顶的距离~mm修整牙槽骨外形使其向冠部移行然
后复位龈瓣并做悬吊缝合创面上塞治剂术后7天拆线。
对照组采用牙龈增生切除术。
局部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沿患牙牙龈缘作内斜切口去除增生牙龈暴露根断面电刀止血、上塞治剂。
手术标准:①成功:术后1~周牙龈无增生无水肿残根断面暴露良好符号修复桩冠条件。
1年后复查颗桩冠中18颗无自觉不适咀嚼功能良好临床检查无松动无叩痛牙龈无红肿出血无增生。
x线片显示:牙周、根尖周、牙槽嵴无异常。
②失败:术后 1~周牙龈重新增生并覆盖残根断面使残根不符合桩冠条件需重新手术治疗。
牙龈炎诊断标准:具有下述任何1个临床体征均可诊断为牙龈炎。
组织发红、水肿刺激后出血牙龈外形和质地改变存在牙石或菌斑。
牙周炎诊断标准参照 1986 年aap标准。
结果
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的疗效见表1。
讨论
牙冠延长术的手术原理是基于牙龈的生物学宽度所确定的。
生物学宽度是指牙槽嵴顶与龈沟底之间的恒定距离在正常情况下牙槽
嵴顶到龈沟底的距离大约为mm。
龈沟底到龈缘约有1.5mm的生理宽度也就是说牙槽嵴顶与龈缘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mm其中1mm为结缔组织所附着1mm由结合上皮占据1mm为再形成的龈沟。
为此修复体边缘即可置于龈沟内。
牙冠延长术采用牙龈切除术结合牙槽骨切除术重建生物学宽度使结合上皮多向根方迁移至根面平整区的根端
水平使牙槽嵴顶与牙根端面相距~.5mm增加临床牙冠长度术后牙
龈不会重新增生使桩冠的冠缘能放于适当的位置更有效地建立起控制菌斑的牙周环境桩冠成功率较高远期效果佳。
所有病例桩冠修复1年后随访发现单纯龈切术后残根桩冠发生牙龈炎症及牙周炎症比例明显高于实验组这可能是由于单纯龈切术不能恢复生物学宽度中的骨嵴顶上方的结缔组织和结合上皮基牙形成后边缘线设置位置侵袭了生物学范围机体试图以骨吸收方式重建。
这种过程将会导致慢性炎症长期存在牙龈退缩、牙周附着丧失、骨吸收、龈缘退缩以及不美观的结果。
实施牙冠延长术前应考虑一些因素如冠根比、稳定性、邻牙高度等避免去骨后在骨形成时突然的变化损害周围的牙周组织引起牙周炎症。
另外部分冠折牙骨切除后有可能使该牙的切颈距离(牙冠长度)大于邻牙以致影响美观。
同时过度暴露根部牙本质会增加患根面龋的几率。
所以适当选择病例也是保证手术远期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