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王戎不取道旁李》PPT课件
部编版《王戎不取道旁李》PPT课件
句意: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他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 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众人摘来李 子一尝,的确如此。
你觉得王戎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从中 获得了哪些启示?
启示: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以避免 不必要的错误。
【译文】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李树上李子多得压弯了树枝,许多 小孩都争先恐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回答说: “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 是苦李。”众人摘来李子一尝,的确如此。
——[春秋]韩 愈
学业的精进出于勤奋, 而荒废于游荡玩乐;为人 做事的成就出于思考,而 败坏于因循随便。
◎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 ——[美]爱默生
◎ 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
道具。
——[德]席 勒
◎ 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
——[法]雨 果
一、给加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王戎(rónɡ yónɡ)七岁,尝与诸 √ (zū zhū)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 √ 枝,诸儿竞(jìnɡ jìn)走取之,唯戎
背诵指导:首先要逐字逐句翻译、理解 文言文的内容,其次要熟读文言文,进行理 解记忆。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示例: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他7岁时,有 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李 树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把树枝给压弯了,而 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小伙伴们一见,都情 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于是,他们一个个高兴地 竞相跑去摘那些李子,唯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尝: 1、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 2、经历体验; 3、曾经。
王戎不取道旁李
曾经。 嬉戏、玩耍。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众多。
句意:王戎七岁时,曾经和许多小 孩一起玩耍。
孩子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这棵李树长得怎们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 不动。
正当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忽然路 旁一棵高大的李树映入了他们的眼帘。
李子树上… … 大家看着… …
朋友看见王戎一动不动的,就问: “… …”
王戎是怎么回答的?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李。”取之,信然。 朋友相信他说的吗?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李。”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折:
走:
1、断,弄断; 1、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2、损失;
2、跑;
3、弯;弯曲; 3、(车船等)运行、移动;
4、回转,转变; 4、离开、去;
5、折合,抵换。 5、指人死(婉辞)。
争着跑过去。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
压弯树枝。
只有。
句意:看见路边李树上 李子多得压弯了树枝,许多 小孩都争先恐后去摘李子, 只有王戎不动。
因为李树长在道路旁,道路上来来往 往的人很多,树上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 因此,这李子肯定是苦李。
课外搜集《世说新语》中其他的小 故事,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
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因为李树长在道路旁, 道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树上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 因此,这李子肯定是苦李。。
“取之,信然。”这句话在文中有什 么作用?
这句话证实了王戎推理的正确性,照 应前文,说明王戎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 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王 王戎
戎 不 取 道 旁
李 诸小儿
不动
苦李
信然
竞走取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 走取之”,再来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 写作手法?这写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
作用? 对比,反衬了王成的聪明过人。
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 每个人都经常用。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 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900多年前的司马光,从小就勤于思考, 遇事镇静,及时砸缸救出同伴,成年 后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名的 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此可见, 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将来是 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 (234—305)字 濬(j ù n)冲,琅玡 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 官员,“竹林七贤”之 一。
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 我国南朝宋产生的 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 笔记小说。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 人编写的,梁代刘峻(字孝标)作 注。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该书语言 精练、朴实、传神,是我国最早的 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初读古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rónɡ
本文讲述的是王戎不尝李子而知其苦 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 看问题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 本质。
关于思考的名言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春秋]孔 子
学习而不思考,则会感 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 而不学习,则会变得精神疲 惫而无所得 。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不动。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尝:①辨别滋味。②经历。③曾经。
尝与诸小儿游( ③ ) ·
2.信:①确实,果然。②诚信。③信件。
取之,信然( ① )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要在理 解文言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注意语句 中的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王戎不取道旁李
zhū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
jìnɡ
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再读课文,划分节奏。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 戎/七 岁 , 尝/与 诸 小 儿/游 。 看/道 边 李 树/多 子 折 枝 , 诸 儿/竞 走 取 之 , 唯/ 戎 不 动 。 人/问 之 , 答 曰 : “ 树 在 道 边 / 而 多 子 , 此 必/苦 李 。 ” 取 之 , 信 然 。
也不动。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 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红又大 的李子,多好呀!”王戎笑着回答:“那树上 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你看, 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 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大 家半信半疑,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