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站及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供热有限公司集中供热站及管网建设项目项目地点:某镇双合兴村主管单位:某县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建设单位:某供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1.2工程概况及项目规模1.2.1工程概况某镇是全国500个重点建设的小城镇之一,也是自治区"百镇千村"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自治区二级文物保护单位人民音乐家某烈士陵园距镇中心不足一公里。
某镇镇域面积220平方公里,现状人口3.34万人。
近些年来,某镇坚持旧城区改造和开发建设新城区并举的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加快小城镇基础建设步伐,镇区内旧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开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镇区内给水、供电、排污等工程有序开发,镇区绿化、硬化面积明显增多,文化中心广场已经开发建设完成。
镇区内现有住宅楼面积6万平方米,企事业楼房面积2万平方米,在建楼房工程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楼1.5万平方米,镇中小学和医院3.5万平方米)。
1.2.2工程规模经过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后确认,某集中供热工程项目根据镇内楼房规划和功能分区、镇内道路现状、规划热负荷的性质及分布情况,在供热范围内建设40T集中供热锅炉房,(20T锅炉两个)总投资95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0万元。
1、供热范围内建设一座集中供热锅炉房,锅炉装机总容量约为10.5兆瓦;2、项目实施后,某镇集中供热采暖面积可达到16万平方米;3、本项目将敷设某镇镇区供热管网:7.3Km。
1.3 项目编制依据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依据以下文件编制:(1)《某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2)《某镇基础资料汇编》;(3)《某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5-2020);(4)某镇镇区现状图;(5)热负荷现场调查资料表。
(6)主要依据的规范:采用的规范、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字[1991]8号《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5)《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城镇直埋供热管道技术规程》(CJJ/T81-98)《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104 -2005)《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保温管》(CJ/T114-200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9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9-9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臵设计规范》(GB50058-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工业与民用电力装臵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BJ64-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臵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31:9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GB50140-2005)1.4 项目研究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1)集中供热站及其工艺方案1. 本工程将设臵集中供热站(锅炉房)一座,供热站用地范围内将建设锅炉房构筑物,根据供热站的规模设计煤场、上煤系统、除渣系统。
另外,还需建设综合办公室,变配电室,机修间,生产生活等辅助设施。
供热站工艺方案的论述详见后面章节。
(2)供热管网及其工艺方案考虑某镇供热现状,本项目只研究集中供热站至小区热力供热主管网及主要街区供热管网。
供热管网工艺方案的论述详见后面章1.5 项目编制技术原则(1)根据某镇供热现状,在已批复的各项文件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建设的资金状况,从实际出发,远近结合,工业民用结合,选择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确保供热效果,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居住水平。
(2)依据国家有关节能政策,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保证与日益发展的小城镇建设要求相匹配。
(3)镇区集中供热热负荷的确定要具有合理性、全局性和前瞻性a合理性:对镇区管网热负荷现状的调查要详尽,周密.重点是考虑现有负荷在采暖、生活热水等方面有无增减的可能性,调查民用住宅和工业、企事业单位的负荷比例,以便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热指标和热负荷;b全局性:确定热负荷时应立足于整个镇区内热网的联网运行,重点是联网区域管网负荷的调整问题。
在考虑各热源能力及相应热网负荷的基础上,不但要满足镇区内现有的热负荷需求,同时要兼顾以后热负荷的增长和联网运行的调峰功能。
c前瞻性:大型供热外网工程的设计使用寿命要达到20—25年,因此本可研报告要以某镇的发展规划为基础,不但要根据现有某镇总体规划和某镇热力规划来确定民用采暖与生活热负荷的逐年增长量,更要结合延长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作出相应的调整,作出方向性的待发展负荷远景分布规划,以便今后实施时确定负荷及进行管径计算。
(4)确定设计计算参数不但要科学合理,也要灵活可行(5)集中供热站结合总图布局的规划,考虑建设的可能性,集中供热连片,通过经济与技术比较,选择最优工程方案,充分发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确保项目的经济有效性。
(6)供热管网敷设采用直埋敷设,并尽量利用自然补偿,管道埋设深度一般大于1.5米。
(7)集中供热站采用微机进行监测与控制,提高集中供热的自动控制管理水平。
为了充分节省能源,便于今后系统的调节,运行安全可靠,采用“质量—流量调节”。
同时采用先进的事故报警技术,确保调度人员对整个供热系统进行合理调度和科学管理。
1.6、工程投资供热管网及热力站,工程总投资95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0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的3.15%。
1.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暖负荷2、某镇概况与项目建设条件2.1某镇概况某镇地处松辽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东侧次生沙地交界地带,被西拉木伦河、新开河所夹,是西辽河冲击平原的一角,全镇境内地势高差不大,平均海拔高度为290米,由西向东倾斜,南北平均宽度约7.5公里,东西长50公里,呈西窄东宽的梯形状,全镇总区域面积33公里,其中耕地11.2万亩,土壤肥美、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地上水、地下水资源丰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
某镇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经济类型的大镇,农副产品比较丰富,近些年来,全镇各村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农村经济产业化框架已经奠定,已开发建设的优质水稻、绿色果树、蔬菜瓜果、育肥牛四大主导产品基地已形成规模优势。
目前,全镇优质水稻面积已达4万亩,优质果树1.5万亩,蔬菜瓜果1万亩,全镇已形成了稳定的年产玉米9000万斤、豆类500万斤、水稻4000万斤、鲜果700万元、蔬菜瓜果6000万斤的生产能力。
生产的金红苹果"123"以"草原龙果"和"草原圣果"的美名享誉区内外,远销吉林、黑龙江、浙江、大庆市等省市,生产的优质大米、"123"苹果被某市农业产品鉴定委员会命名为市级首批农业名牌产品,随后又被自治区绿色食品办公室、国家绿色食品鉴定委员会以"草原明珠"品牌注册。
某镇优越的地理位臵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特点,形成了某农贸交易十分发达这一重要经济特征,是某市西部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内有远近闻名的双合兴万人大集,市场占地面积200亩,集市贸易辐射200多个村屯,15万农牧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某镇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1.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30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2亿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8.5万头;其中生猪6.5万口;黄牛存栏5200头。
全镇有林地面积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3%;财政收入达52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全镇个体私营企业达600多家,其中山东、河北、浙江、安徽、辽宁等外来客商投资兴办的企业达50多家。
从业人数达3500人。
2.2镇区供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镇区内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主要以煤和玉米秸秆作为主要燃料,而使用的煤种大多数是当地的霍林河煤和东胜的块煤,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某镇的主要燃料,镇区的现状供热形式为分散式供热,大部分单位供热采用自备独立锅炉房,尚有一些单位因经济困难没有集中供热设施而采用小炉具取暖。
镇区内所有燃煤采暖锅炉大部分烟囱在20米以下,除尘设备陈旧,排烟均为低空排放,加上冬季逆温层的影响,镇内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严重。
统计到2010年10月底,镇区已建成锅炉房20余座,安装各型锅炉约有90台,总锅炉容量约为180兆瓦,主要是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宾馆、学校采暖用和部分工业使用。
镇内住宅楼很多居民冬季采暖仍然以小锅炉为主。
调查结果表明,某镇镇区内的冬季取暖方式比较落后,供热规模都很小,布局分散不合理,。
由于联片采暖锅炉房的供热规模较小,则锅炉的单台容量也不可能大,最大为1.4-2.8兆瓦(2-4吨/小时)。
镇区现有热水锅炉90台,大部分都是2t以下小锅炉。
这样容量的锅炉热效率很低,一般只有40%-50%。
按国家及省劳动保护部门规定,此容量的锅炉可以不对炉水进行“除氧”处理,可以采用干式除尘。
所以,造成锅炉(包括管道系统)腐蚀严重。
另外,由于小锅炉一般都采用简单的排烟除尘设备(无脱硫手段),加之运转工人技术水平低,岗位责任心不强,管理一般化等因素,造成了除尘效率低下,各个小烟囱大量冒黑烟,加重了冬季镇区上空大气污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