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与风险防范课件
医疗不当就是非事故性医疗侵害行为,是指医疗 活动中违反医疗规范的所有行为。对此医方照样 要承担侵权责任。
医疗不当的种类:
医疗故意行为
非法行医造成人身损害后果的行为
因医疗机构无过错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却不能因 此免责的行为
无明确人身损害后果的医疗侵害行为
现状
伴随医学水平发展,其危害性侵袭性也日益突出
提高对医疗安全的认识
医疗安全不仅是业务、工作概念,更是 依法执业、依法行政的卫生法制概念, 必须从新的高度、新的视角去认识,对 医疗安全的认识应高于对一般医疗质量 的认识。
医疗安全要从法制建设、道德建设、机 构和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入手, 要把“安全第一”,对患者安全的思考 主要放在系统设计、组织工作和运转管 理上强化管理。
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辨证关系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保障,是医疗质 量的前提和最基本的要求,是医疗质量 的集中体现,也是医疗管理水平、技术 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安全是最 大的效益,没有医疗安全就谈不上医疗 服务与医疗质量
医疗安全、质量和服务的提高是医疗机 构发展的根本动力
新特征
数量持续高速增长 依法处理的比例下降 恶性程度高 矛盾激烈 “两败俱伤”同呼“窦娥
怨” 舆论关注 对医方的负面社会影响严重 法医鉴定多 判决多 调解少 医院败诉率高 药学领域纠纷比例加大 涉及医疗护理各个环节
在诊断、护理和治疗措施三处多一些,如误诊 误治、问诊不全、术中检查不当、并发症、植 入物问题、护理监护观测不力和边缘性行为等 医患双方权益保护意识的反差在加大 从造成不良后果向未达到预期目的转化
医方人员素质不平衡,在管理、医疗服 务作风、人性化服务上存在差距
对医疗水平能力,在认识上有差距,医 患双方缺乏有效沟通
尊重、满足患方的知情权存在差距
少数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问题造成医方 信誉度、公信度下降
医疗广告问题
医疗赔偿在制度及费用上未得到解决
现代医患关系的新特征
技术化 商业化 民主化 法制化
27
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 医方市场向患方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
向法制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各种中介组织的发展也推动了纠纷的快
速发展 媒体的关注程度 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社会上各种不稳
定因素及复杂矛盾在医疗行业上的综合 反映
具体因素
患方不适应医疗改革制度的发展,产生 社会心理扭曲,医方也难以两全其美
美国因医疗事故死亡人数9万/年,列死因第8位, 排在艾滋病之前,损失291亿/年
英国、加拿大因医疗事故的受害人数等于交通事 故死亡的人数
我国从90年代开始日益突出,据中消协统计从 99年~2001年之间医患纠纷投诉上升10倍
我市某区法院受理医疗侵权案件在2000年前少 于20件/年,以后快速增长,2003年达100件, 占全市同类案件的60%多,仅次于婚姻、债务案 件数
风险与防范的定义
风险的定义
人类无法把握与不能确定的事故发生所导致 损失的不确定性,也可理解为实际情况与预 期结果的偏离。
风险具有客观性、永恒性、不定性和危害性 等特征。
风险防范
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是有可能通过人们的努 力得以减少或化解的。
医疗风险的概念和特点
即“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对患者的伤害 医疗机构为此付出索赔的代价 医疗机构丢失的市场份额
风险水平高 风险复杂 风险无处不在 风险后果严重
正确认识风险
风险与利益并存,始终贯穿在医疗过程中 医疗界共识:“医疗风险,无所不在” 医患双方都无力抵御或承担医疗风险
充分认识风险与效益的关系: 赔付的钱是有数的,无价的是患者的生命健 康和医疗行业、医务人员的声誉和公信度
医疗安全与风险防范
省精神卫生指导中心 脑科医院
医疗安全的概念
医疗安全
凡是涉及到患者安全的问题都是医疗安 全问题,涉及到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以 及一些边缘性行为。
诊疗活动:是指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 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 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 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 康的活动。
医学会鉴定情况
从2002年9月~2003年8月底:
全国受理 已鉴定 构成事故(%)
10157起 6337 2169(32.2)
再次鉴定
3627起 1701 678(39.89)
我省受理
901起 616 158(25.6)
再次鉴定
231起
67
26(38.8)
中华医学会受理(二年)
67起
37
边缘性行为:就医环境合理限度的安全 保障等。
对医疗质量的认识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 2003年10月在北京成立时卫生部朱庆生副部 长指出: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中最 核心、最重要的部分。
现阶段抓医疗质量管理要从人的素质、技术 水平、服务、费用、内外环境五个方面入手。 最重要的是抓人的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 质、思想道德素质。
患方维权意识的特征
法律意识深化 确立证据意识倾向 对自身或亲人医疗状况极为负责和关注 主动记录动手找证据 对医务人员建立的医疗记录怀疑和不信任
维权意识特征 已初步把握自己的权利范畴 把经济赔偿作为自身权利被侵的主要维权方式 维权时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加州“21世纪消费者”建议
美国一家医疗安全评估公司的数据,20002002年美国每年至少有19.5万人死于本可避 免的医疗事故,这数据是99年的2倍
病人住院时,至少必须有一个家人或友人全 天守在病房中或保持与病人的近距离联系
医疗行为特性
高科技 高责任 高贡献 高风险
非确定 侵袭性 危害性 医源性伤害占人类各种伤害的20-36%,其中 用药不当占2-14%,尸检证实的疾病漏诊率 35-40%
非事故性医疗侵害
按民法通则的精神,对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或无明 确人身损害后果的医疗侵害,不认定为医疗事故 的,并不能说明医疗机构就不存在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