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水文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工程水文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第二章工程水文学试题解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题(一)填空题1.存在、分布、循环、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环境因素,各水文现象(如降水、水位、流量、水质等)2.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3.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 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预报5.成因规律,统计规律6.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二)选择题1.[d] 2.[c] 3.[b] 4.[b] 5.[a] 6. [b]7.[a] 8.[c] 9.[b] 10.[c](三)判断题1.[T] 2.[T] 3.[F] 4.[F] 5. [T] 6.[F] 7.[T] 8.[T](四)问答题1. 答: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

它主要包括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两方面的内容。

2. 答: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的作用主要是:(1)规划设计阶段,为规划设计工程位置、规模提供设计洪水、设计年径流等水文数据;(2)施工阶段,为施工设计提供设计水文数据,为指导现场施工,提供施工水文预报;(3)运用4管理阶段,提供各类水文预报成果,确保工程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还需不断进行水文复核,提供新情况下的设计水文数据。

3. 答:水文规律,基本上可分为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两类,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

也有将水文规律分为三类的,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

4.答:水资源是水文循环引起陆地上一定区域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降水量、径流量及其变化,这些可根据水文、水质观测资料通过水文学原理与方法分析计算推求,水资源评价(包括水环境质量)工作,就是由各级水文部门进行的。

可见,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5.答:(1)流域水量平衡原理;(2)流域降雨转化为净雨的规律,称流域产流规律;(3)流域净雨转化为流域出口径流的规律,称流域汇流规律,等等。

6.答:(1)水文现象的概率分布函数;(2)水文现象间的相关关系:(3)水文因素的地区综合规律,等等。

7. 答: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闻名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旅游等重大综合效益。

为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必需的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电站、船闸、升船机、排沙设施等。

为设计和管理好这些工程,发挥它们的最好效益,水文上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设计洪水、设计年径流计算,来沙、输沙与淤积计算;水文、水质监测;水文预报、尤其洪水预报;水环境预测与评价。

二、计算题1. 解: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对于全球的陆地区域,多年平均得到的水量为多年平均降水量P c,必然等于多年平均流出的水量,即多年平均蒸发量E c与多年平均流入海洋的径流量R之和。

由此可得R=P c-E c=119000-72000=47000km32. 解: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对于全球的海洋区域,多年平均得到的水量为多年平均的洋面降水量P o与多年平均从陆面流入海洋的径流量R之和,必然等于多年平均的洋面蒸发量E o。

由此可得R=E o -P o=505000-458000=47000 km33. 解:对于全球来说,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全球的多年平均降水量P必然等于全球的多年蒸发量,即收支平衡,由此可得P=E c+ E o=72000+505000=577000 km3第一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一、概念题(一)填空题1.汽、液、固,空中、海洋、陆地2. 微粒,达到或超过饱和3. 强烈上升,绝热4. 大,小5. 大循环6. 小循环7. 太阳辐射和地球的重力作用,水具有固、液、气三态互相转化的物理特性8. 蒸发、降雨、下渗、径流9. 水文循环过程10. 某一区域在某一进入的水量减去流出的水量,等于该时段该区域蓄水量的变化11. 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12. 流域13. 闭合流域,非闭合流域14. 河流长度15. 河流纵比降16. 河网密度17. 河数率,河长率,面积率,比降率18. 零19. 气温、气压、风、湿度,云度20. 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气温下降,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21. 对流、地形、锋面、气旋22. 冷锋23. 暖锋24. 雨强大、降雨范围小、降雨历时短25. 高空槽、锋面气旋、低涡、切变线26. 称重、虹吸、翻斗27. 越大28. 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29. 时段平均雨强,瞬时雨强30. 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散发31. 套盆式型、8020φφ、601E 型、蒸发池32. 温度、水汽压饱和差,扩散、对流、紊动33. 土壤蒸发、植物蒸散发34. 田间持水量35.下降,下渗能力曲线36.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37. 毛管力38. 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量、蒸发39. 产流、汇流40. 地面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41. 标准地下退水曲线42. 径流系数43. 流量44. 径流模数45. 洪峰流量模数(二)选择题1.[b]2.[c]3.[a]4.[d]5.[d]6.[d]7.[c]8.[b]9.[d] 10.[c] 11.[d] 12.[c]13.[d] 14.[c] 15.[b] 16.[c]17.[c] 18.[b] 19.[a] 20.[d] 21.[c] 22.[c] 23.[a] 24.[b]25.[d] 26.[d] 27.[c] 28.[b]29.[a] 30.[c] 31.[b] 32.[b] 33.[b] 34.[c]35.[d] 36.[d] 37.[c] 38.[c] 39.[b] 40.[b]41.[d] 42.[c] 43.[b] 44.[b] 45.[b] 46.[c] 47.[a] 48.[c]49.[b] 50.[a] 51.[b] 52.[b]53.[b] 54.[c] 55.[b] 56.[a] 57.[c] 58.[b] 59.[b] 60.[d]61.[a] 62.[a] 63.[c] 64.[a]65.[b] 66.[a] 67.[b] 68.[d] 69.[d] 70.[c] 71.[d](三)判断题1.[T]2.[T]3.[F]4.[F]5.[T]6.[T]7.[F] 8.[F] 9.[F] 10.[T] 11.[T] 12.[T]13.[T] 14.[T] 15.[T] 16.[F] 17.[F] 18.[F]19.[F] 20.[T] 21.[T] 22.[F] 23.[T] 24.[F]25.[F] 26.[T] 27.[T] 28.[T] 29.[F] 30.[F]31.[T] 32.[F] 33.[F] 34.[F] 35.[F] 36.[T](四)问答题1.答:地球上的广大水体,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被蒸发成水汽,随风向各处输送,并在适当的气象条件下,成云致雨,降落在地面或海洋上,前者又形成地面、地下径流,回归大海。

地球上这种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再蒸发……的循环过程,称水文循环。

形成水文循环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水具有固、液、气三态转化的特性;再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2.答:水资源是指由于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在一定地区形成的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或年径流量,为淡水资源。

因为水文循环年复一年永不停止的进行,水资源也就年年生成,所以是再生资源。

3.答:从前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因为从前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口较少,用水还远远没有超过那里的水资源量,因而产生了这一错觉。

现在,人口大大膨胀,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产力高度发展,用水供不应求,开始认识到从前的观念是不对的。

要使水资源能够长期可持续利用,最根本的措施是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防治水污染,合理调配水量,尽可能减少淡水资源的无效蒸发,以及咸水淡化。

4. 答:(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5.答:(1)流域在非岩溶地区,没有暗河、天坑;(2)径流系数小于1;(3)出口断面能下切至岩层。

6.答:(1)毁林开荒使山区的植被受到破坏,暴雨时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2)裸露的坡地,下渗差,暴雨时产生地面径流大,汇流速度快,将使洪峰大大增高。

7.答::围垦湖泊,主要使湖泊的蓄洪容积大大减小;同时,被围垦的土地,还要大量排渍,使河流洪水显著加剧。

8.答:因大、中流域地面大,地下分水线不重合所造成的地面、地下集水区的差异相对全流域面积很小,此外有可能使正负差异相互抵消,另外大、中流域出口断面下切较深,使地下径流全部通过出口断面流出。

9.答:岩溶地区地面溶洞非常发育,地面、地下分水线常常不一致;或比较小的流域,因河流下切过浅,出口断面流出的径流并不正好是流域地面集水区上降雨产生的径流;人为的跨流域调水等等。

10.答:河流自上而下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河源是河流发源地,可以是泉水、溪涧、冰川等;上游的河谷窄、坡度大、水流急、下切侵蚀为主,常有瀑布、急滩;中游坡度渐缓,下切力减弱,旁蚀力强,河槽变宽,两岸有滩地,河床较稳定;下游河槽宽,坡度缓,流速小,淤积为主,浅滩沙洲多,河曲发育;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往往形成三角洲。

11.答:斯特拉勒(strahler)法按如下原则对河流进行分级:(1)直接发源于河源的小河为1级河流;(2)二条同级的河流汇合成高一级的河流,如二条1级河流汇合成2级河流;(3)两条不同级的河流汇合成的河流,其级别为二者中的较高者,如1级的与2级的汇合后仍为2级。

依此类推至流域出口,得流域中各段河流的级别。

12.答:霍顿(Horton)提出的河流地貌定律有:(1) 河数率:指河系中任一级河流的条数与该级河流级别的关系。

(2) 河长率:指河系中任一级河流的平均长度与该级河流级别的关系。

(3) 面积率;指河系中任一级河流的平均面积与该级河流级别的关系。

(4) 河流比降率:指河系中任一级河流的平均比降与该级河流级别的关系。

13.答:(1)读雨量器的刻度有误;(2)干燥的雨量器需一定的雨水润湿内壁及漏斗;(3)自记雨量计的浮子导杆的摩擦影响(4)风速、风向的影响;(5)雨量器安装不够标准。

14.答:(1)充足的水汽供应;(2)强烈持续的空气上升动力冷却。

15.答:因为降水是水文循环过程中输送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水汽主要来自海洋的蒸发,在向内陆的输送中,距离海洋愈近,水汽愈丰沛,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有利,所以降水丰沛;水汽输送途中,随着不断的降水,气流中的水汽不断减少,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来愈不利,使西北内陆的降水量也就逐渐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