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第四节 西电东送总结

第一章 第四节 西电东送总结

Page 24
前店后厂
(4)简述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
低端制造业的向外转移,促进了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
级;也有利于承接新的产业和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欠发达地 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给这些地区的环境带来一
定的压力。
(5)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或地区将一些工业转移到广东省,形 成了下列三种生产模式。请写出影响下列模式的主导区位因素。
Page 18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廉价劳动力
台 湾 产 业 广阔的市场 较低的土地价格
大 陆
加速产业化步伐
创造就业机会
众多的发展机会
Page 19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广东部分地区工业转移
Page 20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发 达 地 区 人口稠密 交通拥挤
资本过剩
污染严重 资源不足
● ●
● ●
安康

三峡
●丹江口
● ● ●葛洲坝
五强溪 ●● ● 柘溪
● ● ●向家坝 溪落渡● 二 滩● ●
隔河岩



Page 9
我国 “西电东送” 南通道工 程 南线 将红水河流域的水电和黔滇两省的坑口 火电输往珠江三角洲(主要水电站有天生桥、 岩滩、龙滩)
● ●
● ●
天生桥
● 乌江渡 ●
龙 滩
Page 27
对人文环境的 影响 劳动力从第一 产业移向第二 产业; 国民经济收入 提高 劳动力从第二产 业移向第三产业 国民经济收入提 高(增幅高于产 业移入地区)
产 业 发达 移 国家 出 地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在发达地区,产业结 构调整导致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如顺利进行, 可使国内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 调整创造条件;欠发达地区,接受发达地区产业 转移,可以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进 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转移能够 使各国根据自己优势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 国际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 移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 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从繁华的珠三角放眼
四顾,它周边还有大片经济欠发达地区。今年,这些欠发达地区 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其背后有一场悄悄的企业“搬家”行动。
Page 22
Page 23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 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 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 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廉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曾形成 “__________ ”的加工贸易模式。 (2)材料一中提到的广东的“优势弱化”。这里的“优势”具体指 什么? 答案: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 (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经济腹地比长三角小;②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③大城市依 托作用不如长三角强大;④科技力量不如长三角雄厚。(答出三点即 可)
我国 “西电东送” 北通道工 程 北线 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 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
● ● ● ● 万 家 寨● ● ●

拉 西李 龙 瓦家 羊 李 龙 峡峡 家 羊● ● ● ● ● ●● ● 峡 公 公 刘 伯 伯 家 峡 峡 峡


我国 “西电东送” 中通道工 程 中线 将长江中上游的水电输往华东地区(主要水电 站有二滩、葛洲坝、三峡)
市场 模式②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 。
Page 25
产业转移的原因
劳动力丰富、廉价、素质高 高利润 内部交易成本低 市场广大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寻找新的出路 促 使 产业转移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 际 经 济 形 式 变 化
Page 26
原 生 产 用 地 紧 张 、 昂 贵
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
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力
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后在长三角之后, 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 珠三角的低端产业在“搬家”。20多年前,珠三角承
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煤炭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煤炭资源减少 地面发生下沉 产业层次偏低
煤 炭 调 出 区
煤 炭 跨 区 域 调 配
Page 14
煤 炭 调 入 区
大气污染
废渣处理
三、产业转移
Page 15
三、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作用: (1)对区际 商品贸易 与区际 要素流动的一种 替代 (2)促进劳动力、 资本 、 技术 、在区域间的流 动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原材料价格、工资与 地价 水平、公用事业 费用等 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 低成本地区转移 。
Page 16
沿海企业 向内陆迁移
我国产 业转移 的方式
大陆 台湾产业向 迁移
广东边远地区的 产业集群 效应
Page 17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生 原材料价格 产 成 工资与地价 本 地 公共事业费用 区 差 异 降低生产成本 开拓产品市场
产 业 转 移
促进欠发达 带来生态 地区发展 环境问题
Page 30
四、自主测试
Page 31
区域经济联系 / / 自主测试
1. 西电东送可以缓解我国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 力,主要是因为( C )
目 录 面 板 开 关
A. 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 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 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 西南东送使东部工业区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2. 我国南水北调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Page 32
还能够有效地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拉动国内需求
Page 3
西 电 东 送
Page 4
西电东送三条通道
源地 目的地
黄河上游的水电 北线 晋、陕、内蒙的火电 京津唐地区
长江上游干支流的 中线 水电
Page 5
长三角地区
南线 红水河流域的水电 珠三角地区
西电东送的背景分析
Page 6
Page 7
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东部经济的重大举措;
主要能源基地的空间分布; 能源跨地区调配的主要线路; 对输出地区——把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济优势,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进而大大促进西部 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输入地区——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优质、 可靠、廉价的能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东部 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生 产 成 本 上 升
经 资本 边 济 效 技术 远 地 益 劳动力 区 下 降 粤东 粤西 粤北
产 业 集 群 效 应
主要有劳动力 _______、_______ 资源 密集型企业
Page 21
.(2009年深圳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
国 家 政 策 调 整
环 境 污 染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 分布 产 业 移 入 地 发展 中国 家或 地区 对经济影响 接受发达国家的产 业转移,可以加快 本国或地区的经济 结构调整,缩短产 业升级的时间,从 而加快工业化进程 导致原主导产业向 国外转移,可使国 内的生产要素集中 到新的主导产业, 为产业结构顺利调 整创造条件 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 因环境污染加 剧,环境质量 下降; 经济对自然资 源大量消耗 因环境污染减 少,环境质量 提高; 经济对自然资 源的消耗减少
知识点导航
D)
(2010年安徽卷)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 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 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 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 旅游等综合效益 对于东部地区 增加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能 源供应,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改善能源结构,减
少环境污染,减轻能源运输对铁路的压力。
Page 12
山西输电要优于输煤,但要解决好环 境污染和水源的问题。
Page 13
西电东送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 源地
分布 差异 需求 差异
目标地 措施——怎么调
资源 目的 实现 原因 调配 双赢 输出输入 地的双赢 生态和经 济效益的 双赢
问题——调中(或后)可能遇到(或 存在)的问题
Page 2
分析思路和方法
地理背景
空间分布 地理意义
能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Page 29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产业发展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产业发展低级阶段:工业生产规模较小,对环境破坏不大。 重化工业阶段:“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高科技产业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趋于减少。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 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 识、技术、服务类型过渡。在此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 减小。 区域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 区的环境污染加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