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建筑中水回用
第八章 建筑中水回用技术
8.1 建筑中水概述
一、中水的定义
——是由给水(上水)排水(下水)派生出来的,是经
过水质处理以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
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标准低于生活饮用 水标准。
1. 建筑中水
——是建筑或居住小区内使用后的,或生产活动中属于
生活产生的各种排水,如:生活排水、冷却水、雨水等经
北京是中水水源主要是沐浴、盥洗等杂排水,处理达标 后,主要用于冲洗厕所、洗车和绿化等。1999年建成了 全国首座环保住宅小区,率先实现了“三无”(无废水、 无废气、无垃圾)目标,每天产生640m3的生活污水被收 集、处理后,用于洗车、绿化和景观补水等,取得了良 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目前中水仍然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使用,影响因素如下:
(4)无分流管系的简化系统
无分流管系的简化系统又称土壤渗透系统,指设计范围 内不设原水分流管道,没有中水供水管道进入室内,中 水仅作绿化、洗车、清扫道路、景观和河流湖泊补水等 用途的中水系统。
特点:无分流管系的简化系统由于中水不进入室内,使室
内线路设计更为简化,投资也较低,居民也容易接受。但
此类系统型式限制了中水使用范围,大大弱化了中水使用 效益,对于已建小区可适当采用。
四、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
中水原水收集系统 中水处理系统 中水供水系统
1. 中水原水收集系统
收集、输送中水原水到中水处理设施的管道系统及其 附属构筑物。
2. 中水处理系统
A.预处理:截留大漂浮物、悬浮物、杂物(格栅) B.主要处理: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沉淀、混凝和生化) C.后处理:对中水深度处理(生物膜、活性碳)
的地区,或者用于高档建筑小区等。
(2)部分完全分流系统
部分完全分流系统是指设计区域内仅在部分区域设 置了原水分流管道和中水供水管道的中水系统,只有一
部分主要建筑物有两套排水管和两套供水管。
特点:工程造价有所降低,原水收集量也可保证水量和水 质要求,但系统工程量仍较大,设计和施工也较为复杂。
(3)半完全分流系统
原水水量
中水原水水量按下式计算:
Qy=∑α×β×Q×b
式中 Qy——中水原水水量(m3/d);
α ——折算系数,一般取0.67~0.91; β ——折减系数,一般取0.8~0.9; Q —— 建筑物最高日生活给水量(m3/d); b ——建筑物用水分项给水百分率。可参照下表
表 各类建筑物分项给水百分率(%)
(1)全部完全分流系统
全部完全分流系统则是指整个设计区域内都
设置了原水分流管道和中水供水管道,全部建筑
物都建有两套排水管(污水、废水分流管)和两 套供水管(中水管、生活饮用水管)。
全部完全分流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原水水质较好,处理工艺易于选择,中
水系统较为安全,中水用户心理容易接受。
缺点:管线复杂,增加了设计、施工难度,提 高了工程造价,投资方一般难以接受。因此全 部完全分流系统的中水型式在实际的中水工程 应用范围较小,多用于水资源匮乏、水价较高
①广大用户缺乏中水使用的观念,心理上对中水安全报 有忧患。
②对中水水量缺乏细致的定量平衡计算,致使设计规模 与实际处理量相差较大,经济上极不合理。
③中水管理不到位,致使中水运行不稳定,导致中水结 垢、异味等供水不安全的现象产生,影响用户使用中水 的信心。 ④国家的中水政策不够明确,缺乏严格的使用中水的强 制性条文,法规不够完善。 ⑤部分地区中水价格和自来水价相差不大,中水经济优 势没有得到体现。 ⑥缺少中水使用的配套设施、管理人员和管理经验。
按照公司每年产生污水100多万吨计算,一年就能节省成
本近400万元。
通过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嘉善县经济开发区去年 一年的化学需氧量(COD)减排总量约为62.764 吨,二氧化硫减排总量约为1374吨,相当于减
排了62万吨污水。
每日使用1万方的回用水,相当于建设一座400
万方的水库。
三、建筑中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从中水的用途来看,主要用于冲洗厕所,还用于冷却 补给水、洒水及冷冻机冷却水。同时,积蓄雨水、利 用雨水是日本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行的节水政策。20世 纪80年代以来,东京、大阪、名古屋和福冈等地的体 育馆以及东京的新国际馆等大型建筑物都设置了雨水 利用装置,其中名古屋圆形体育馆的雨水利用装置规 模最大,每年可积蓄雨水36000 m3。
③管理方便,处理设备易实现自动化。
④中水用户心理上容易接受。
2、建筑小区中水系统形式
全部完全分流系统
部分完全分流系统 半完全分流系统 无分流管系的简化系统
“全部”指污水、废水分流管的覆盖范围,是设计区 域内全部建筑物还是部分建筑物;
“分流”是指建筑物排水管的布置型式,污水、废水 是分流还是合流又或者是无管道,无管道是指直接排 入市政排水管网或化粪池。
3. 中水道的维护管理费低于上、下水维护管理费, 而随着 上下水价格的提高, 中水的成本逐步接近于上、下水费。 4. 可节约用水, 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杭浦高速公路平湖服务区利用中水回用
系统,中水用于服务区内公厕的冲洗、广 场绿化的浇灌,每年可节约自来水约2万多 吨,节约水费约7万元。
例:
嘉善野鹅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先后投入650万元引进“中水 回用”设备。原先,厂区进来每吨自来水的成本为1.9元, 出去每吨污水的入网处理费为2元,加起来要3.9元,实现 ‘中水回用’零排放后,每吨水处理回用成本仅0.3元,
项目 冲厕 厨房 住宅 宾馆、饭店 办公楼、教学楼 公共浴室 餐饮业、营业餐厅
21.3~21 20~19
10~14 12.5~14
60~66 —
2~5 —
6.7~5 93.3~95
沐浴
盥洗 洗衣 总计
29.3~32
6.7~6.0 22.7~22 100
50~40
12.5~14 15~18 100
—
— 40~34 —
七、中水水质标准
1、中水的水质要求和标准: (1)卫生上安全可靠,无有害物质; (2)外观上没有使人不快的感觉; (3)不腐蚀设备,不结垢。
中水用途不同,其要满足的水质标准也不同。
中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道
2、建筑中水系统型式的选择
中水系统型式的选择,主要考虑系统的安全可靠、 经济适用和技术先进等原则,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
原水和中水用量的平衡、系统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 综合考虑确定。
独立建筑和少数几栋大型公共建筑的中水,其系统 型式的可选择性较少,往往只能是选择完全分流系统, 在管路建设上因有上下直通的管井可供两种上水和两种 下水管路敷设条件,这样的建筑或建筑群的档次一般都 比较高,中水的投资相对于建筑总投资而言,比例较小, 对于开发商并不成为一种负担,是经济和可行的。
美国、欧洲等国家主要致力于城市污水厂出水,经深度
处理后回用于工业、农业等,多发展城市中水系统,而
建筑中水和小区中水则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主要问题 是中水成本较高、选择的处理工艺不当以及中水的水量
不足。现在国外正加大开发力度,推广水量大、低成本
的中水回用系统,如小区中水和区域中水系统等,以及 低成本的中水技术。
附图1 建筑物中水系统框图
附图2 小区中水系统框图
二、建筑中水处理的意义
中水工程可以节省水源, 减少水资源的污染, 具有良 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1. 水就近回用, 缩短了运输距离, 由于减少了城市供水量 和排水量, 从而减轻了城市给水及排水管网的负荷。
2. 以污水再生水做为水源, 经济上低于开发其它远距离的 取水工程。
半完全分流系统是指设计范围内没有原水分流管道, 只有中水供水管道(由市政中水管道直接接入,或以 综合生活污水或外接水源作为中水原水)的中水系统; 或者只有原水分流管道,没有中水供水管道,中水作 为景观或河流湖泊补水的中水系统。
特点:半完全分流系统由于可省去一套污水收集或中水供 水系统,大大节省了系统投资,经济上可行的,同时管网 系统简化后技术上更容易实现,在已建中水工程中半完全 分流系统应用普遍。
1、国外中水处理技术发展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水技术在许多国家获得推广
应用。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利用中水的国家,而美国、 以色列、德国、苏联、南非、印度、英国等国也相继建
立了中水工程。
日本的中水道大致有三种形式:个别循环方式、地区
循环方式和广域循环方式。个别循环方式即一栋建筑 物设置一套废水处理装置,把厨房和盥洗室等排出的 废水加以处理、净化,再用于冲厕等;地区循环方式 和广域循环方式适用于大范围,如工业园区、住宅小 区等。
过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物或居住小区内作杂用水的供
水系统。建筑中水包括建筑物中水和建筑小区中水两部分:
(1) 建筑物中水
建筑物中水是指中水系统建立在一幢或数幢建筑物内,
如酒店、宾馆和办公楼的中水系统;
(2)小区中水系统
建筑小区中水指中水系统立在居住小区、大专院校 和机关、部队大院等集中建筑区范围内。
北京市在我国中水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1985年北京市建设了第一座中水处理设施,1987年颁布 了《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明确要求建 筑面积2万m2以上的旅馆、饭店、公寓以及建筑面积3万m2 以上的机关单位、大专院校、大型文化体育建筑和新建 生活小区等应配套建立中水设施,并应与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2003年,北京市城市 污水再生利用率为20%,2005年达30%,2008年达50%。
3. 中水供水系统
单独设置的配水管网、贮水设备、中水泵站等。
中水系统形式的选择一般按以下4个步骤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