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2、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方面: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3、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
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
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
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
(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
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2、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3、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方面1、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三、小结: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八、布置作业基础:1.病毒没有结构,只有依赖才能生活。
2.在你和父母之间,(细胞)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
胚胎发育与细胞、有关。
3.HIV是病毒的缩写,它可感染人体的细胞,导致人体的降低。
细胞受损会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上述1、2、3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
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多细胞生物依赖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
其中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多细胞植物没有层次。
单细胞生物的细胞既是层次,又是层次。
5.种群是指在内,。
群落是指内中的集合。
生态系统是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6.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是: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的目标,看清后将要观察的物象移至,转动换上高倍镜,调整和使视野明亮适宜,再调节直至物象清晰。
变式训练:1、流感病毒和HIV的生存和复制繁殖的场所必须是()A、无机环境B、富含有机质的环境C、生物体内的细胞间质D、生物体的细胞内2、以下表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正确的是()A、个体→细胞→种群→生态系统B、细胞→种群→个体→群落C、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D、细胞→个体→种群→群落3、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C、细胞内的生命大分子没有生命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4、在一颗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个体5、以下可称作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第1章走近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2、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技能方面1、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2、制作临时装片3、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情感态度方面1、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2、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情感态度方面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
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材料。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怎样使用高倍显微镜1、把细胞移至视野正中央2、转动转换器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4、调节细准焦螺旋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三、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八、布置作业基础:1.细胞多样性体现在:①动植物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别,如植物细胞具有等结构,而动物细胞具有等结构。
②不同的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也有差别,不同的动物细胞也有差别。
③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别,如原核细胞没有等。
④不同的原核细胞结构及成分也有差别。
如蓝藻细胞内含有和。
2.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①动植物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
②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等。
3.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和共同建立的,其要点为: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发育而来,并由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又对与其他细胞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中产生。
变式训练:1、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A、前者有液泡,后者无液泡B、后者比前者高尔基体多C、前者无成形的细胞核,后者有细胞核D、前者比后者核糖体多2、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小球藻⑤水绵⑥青霉菌⑦葡萄球菌⑧链霉菌A、①⑦⑧B、①②⑥⑧C、①③④⑦D、①⑥⑦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程序是()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③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④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象清晰为止A、②③④①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③④②①4、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A、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B、物象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C、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D、物象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5、下列哪一项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A.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C.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D.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技能方面: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方面: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实验过程。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2、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1、最基本元素:C2、基本元素:C、H、O、N3、主要元素:C、H、O、N、P、S4、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5、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Ni等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1、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2、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四、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检测取苹果组织样液2ml→加1ml斐林试剂→振荡试管(此时溶液为浅蓝色)→水浴加热(50~60℃)2min→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实质:刚配制的Cu(OH)2溶液。
2、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取材→切片→制片→观察。
3、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取豆浆2ml→注入试剂A 1ml摇匀→注入试剂B 4滴摇匀→观察。
双缩脲试剂实质:碱性环境下的Cu2+4、淀粉的检测取马铃薯匀浆2ml→滴加2滴碘液→观察。
淀粉遇碘变蓝色。
八、布置作业基础: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性。
但是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性。
2.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种,其中大量元素主要有等,微量元素主要有等。
3.占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在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
4.细胞中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5.检测还原糖所使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使用时,应先,该试剂与还原糖作用形成色沉淀。
6.检测脂肪所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与脂肪作用被染成色。
7.检测蛋白质所用的试剂是,该试剂与蛋白质作用,产生色,使用应。
8.检测淀粉使用试剂是,作用的结果呈色。
变式训练:1、关于细胞和无机自然界中元素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有的元素,无机自然界中一定有B.无机自然界中有的元素,细胞中一定有C.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D.C、H、N三中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不足1%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3、在人体细胞中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含量约占细胞鲜重总量97%的化学元素是()A.C、H、O、N、P、Ca B.C、H、O、N、P、KC.C、H、O、N、S、K D.C、H、O、N、P、S4、下列元素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的是()A.K B.P C.B D.Ca5、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A.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脲试剂、碘液()C.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溶液D.碘液、斐林试剂6、定苹果白色果肉中含有葡萄糖或果糖等还原糖,是将其与某一试剂作用,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