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补体系统 补体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补体系统 补体
体内各种调节因子的作用:
补体受体的分类
• 共价结合于细胞表面的C3裂解片段的受体(CR1、 CR2、CR3、CR4、CR5)
• 可溶性C3a、C4a、C5a片段受体,介导炎症反应 • 调节补体级联反应的受体( H因子、MCP、DAF)
CR1:与C3b、C4b结合。存在于RBC、粒细胞、MΦ、 T/B淋巴细胞、DC表面。
CR4:配体为iC3b、C3bg。表达于粒细胞、单核细胞 、MΦ,增强FcR介导的吞噬。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参与早期抗感染免疫
1、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 2、调理作用:
C3b、C4b、iC3b 3、C3a 、C4a、C5a(过敏毒
素)参与炎症反应:细胞脱 颗粒、趋化作用
炎症介质作用: C3a、C5a过敏毒素作用 C5a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
霍乱弧菌菌液 (凝集)
正常豚鼠血清
感染霍乱弧 菌的豚鼠的 血清
56℃30分钟
(凝集)
(溶菌) (溶菌)
(溶菌)
补体的概念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 一组经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细菌Ag+Ab——凝集 Ag+Ab+新鲜血清——细菌裂解 Ag+Ab+加热灭活血清——凝集
补体的激活(三条途径)
补体调节蛋白:
血清可溶性调节蛋白:备解素、C1抑制物、I因子、H 因子、S蛋白等 膜结合调节蛋白:
补体受体:CR1-CR5
补体分子的基本特性和合成
糖蛋白:分子量变化大25kDa(D因子)—— 400kDa(C1q)
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占总蛋白的5%-6% C3含量最高,D因子最少
对热不稳定 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产生补体的主要细胞
补体经典途径的活化(classical pathway)
C4b2a
C4b2a3b
COMPLEMENT
经典激活途径
抗原抗体复合物
MEDICAL IMMUNOLOGY
C4a
C4
C4b
C1qr2s2
C2
C2b
C2a
C4b2a
C3
C3b
C3a
C4b2a3b
MBL途径(mannan-binding lectin pathway)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抗原抗体复合物 病原体表面甘露糖残基
前 端 C1qrs 反 C4、C2 应
MBL-MASP C4、C2
旁路途径
病原体表面多糖
B因子、D因子 P因子
C3
末
端
C5
通
C6、C7、C8、C9
路
MAC组装
补体的组成
补体固有成分:
参与经典途径的成分:C1q、C1r、C1s、C4、C2 参与MBL途径的成分:MBL、MASP-1、MASP-2 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成分:B因子,D因子 共同的共有成分:C3 共同的末端反应成分:C5、C6、C7、C8、C9
抑制C3转化酶形成,作为I因子的辅助因子,促进C3b 、C4b裂解;调理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免疫调节。
CR2:结合C3b裂解片段(C3d、C3dg、iC3b)。表达 于B细胞、DC、鼻咽部上皮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EB病毒受体
CR3:iC3b受体。表达于各种骨髓来源细胞表面。
促进吞噬;凝集素活性;参与粘附作用。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
主要激活物 IC
病原体表面特殊的 微生物颗粒或
糖结构
外源性异物颗粒
参与成分 C1-9 MBL、SP、C4、 C3、C5-9、Mg2+
Ca2+ 、Mg2+ C2-9 Ca2+、Mg2+ B、D、P因子
C3转化酶 C4b2a C4b2a /C3bBb C3bBb
C5转化酶 C4b2a3b C4b2a3b/C3bnBb
C3bnBb
作 用 在抗体形成后 在感染早期即 在感染早期即
发挥作用,参 发挥作用,参 发挥作用,参
与特异性免疫 与非特异性免 与非特异性免
应答。
疫应答。
疫应答。
补体活化的调节
C2a
C2a
补体活化的自身调控: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均易衰变; 与固相结合的C4b、C3b、C5b 才能触发经典途径
补体系统 Complement system,C
COMPLEMENT
补体的发现
1894年, Bordet 实验: 新鲜的羊抗霍乱 血清溶解霍乱弧 菌
Jules Bordet (1870-1961)
1919 Nobel Prize
MEDICAL IMMUNOLOGY
补体的发现
感染霍乱弧 菌的豚鼠的 血清
a
a
b
a
MBL(结构似C1q)
COMPLEMENT
MEDICAL IMMUNOLOGY
MBL激活途径
MBL + 病原体甘露聚糖
丝氨酸蛋白酶
C4a
C4
MBL相关的 丝氨酸蛋白酶
( MAS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2
C2b
C4b
C2a
C4b2a
C3
C3b
C3a
C4b2a3b
补体的旁路激活途径
补体活化三条途径的比较
C4b2a
补体与其他酶系统的相互作用
Ag-Ab复合物
C1INH
激活补体
凝血因子XII
活化凝血、纤溶、激肽系统
C3a、C5a 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
共同的激活物 共同的抑制因子 活化产物具有相同 的生物学效应
补体系统与疾病
补体固有成分的遗传性缺陷-----反复感染、自身免疫 病发生 补体调节蛋白缺陷——C1抑制物缺陷(遗传性血管性 水肿);I因子、H因子缺陷(肾小球肾炎);补体受 体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
思考题
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及其区别 补体的主要生物学活性 补体活化调控的主要机制
C4b2a3b
从激活剂、参与的补体成分、活化过程等方面进行比较
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
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ce attack complex,MAC)细胞 膜表面的C3b、5b与C6、C7、C8 依次结合形成 C5b678 复合 物。 该复合物诱发 C9 在细胞膜表面共聚,形成膜表面的通 道结构 MAC, 造成胞膜的穿孔损伤。
C5a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免疫粘附作用 (C3b/4b与CR1、CR3结合): 有利于清除循环 免疫复合物
肝脏和脾脏巨噬细胞 CR比红细胞多
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和效应:
C3固定抗原,有利于APC对抗原的处理; 补体活化片段C3d与BCR共受体复合物 CD21/CD19/CD81结合,促使B细胞活化; 补体调节蛋白CD55、CD46、CD59能介导T细胞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