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一起成长
学校:东莞市茶山镇中心小学老师:罗丽萍班级:一年级课型小学生家长指导课授课时间2017年6月
《大纲》要求以及教学目标指导者应确立为家长服务的观念,了解不同类型家庭之家长需求,尊重家长愿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重视发挥父母双方在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影响,指导家长确立责任意识,不断学习、掌握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为子女树立榜样,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
教材题目
《父母课堂》2017年5月期刊《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一起
成长》
教材分析《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一起成长》一文是朱永新所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父母为什么要与孩子一起成长;二是父母与孩子如何一起成长。
板书设计提纲(教学媒体)板书设计: 1.儿童是成人之父。
2.理想是成长之魂。
3.阅读是成长之基。
4.习惯是成长之本。
5.敬业是成长之道。
6.家庭是成长之源。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
学员分析本次家长主要是一年级的家长,家长较年青,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经济基础较优越,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有一定认识,但年青人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对又孩子非常宠爱。
课堂互动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
参加这次的学习。
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父母要学
会与孩子一起成长。
(请家长们打开父母课堂2017年
第5期的第一页)。
朱永新说: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
天向上。
没有父母的成长,永远也不会有孩子的成长。
”
二.授课
第一个问题,父母为什么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成长看成是孩子的事情,其
实不然。
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的事情,是父母与孩
子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这个
问题。
首先,成长是人生重要的使命。
成长,中文的意思很明确,即长大,成熟,就是
一个人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
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
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其次,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楷模。
孩子是最伟大的观察家,他们一直在观察着成人
的行为,考量着父母的举动。
所以,父母应该努力成
长,并且成为孩子的成长榜样。
被称为“韩国第一妈妈”的张炳慧博士,曾经将自己的三个继子送进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特别是曾经被认定有学习障碍的老二,哈佛大学毕业以后在曼哈顿商界叱咤风云,成为一流的企业家。
她在《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这本书中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通过模仿,从生活中一点一滴滴学习和积累人生经验的。
忙碌了一天的她,每天回家做完家务,从来不看电视,她说,“对于忙碌了一天的我来说,看一个有趣的电视节目,放松一下紧张的大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我看电视,孩子们也会去看电视。
因此,我宁愿把看一本有趣的书当作休息”。
在她的榜样影响下,三个孩子都把读书当作世界上最有趣的事。
再次,一起成长才能更好成长。
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很远。
其实,家庭成员的成长也是如此。
父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成长是不够的,甚至仅仅用自身的成长故事、成长榜样影响孩子也是不够的。
成长有一个共作效应,有一个生命的成长场。
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与孩子一起锻炼健身,与孩子一起郊游走进大自然,与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不仅仅能够让孩子拓宽视野、增强体质,自己也会收获满满。
父母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完全是互动的关系。
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也会促进父母的成长。
过去我们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其实优秀的父母也往往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反过来,优秀的孩子也会推动父母成为更优秀的父母。
第二个问题,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主要路径。
父母与孩子如何一起成长呢?
(一)儿童是学习之父。
学习要重新回到童年,向儿童学习,保持赤子之心。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用正确的方法施行教育,从生理到心理到养育方式,从知识的学习到人格的养成,是一门大学问,都需要父母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熟悉教育常识,才能更好助推孩子成长。
(二)理想是成长之魂。
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的知识传播者,特长培训者和精神成长的引领者。
不能简单认为只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就行,父母更应该把教育孩子当成自己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只有能够享受教育的人,才会演绎教育的精彩。
要想让孩子有理想,有主动性,父母就应有追求,才能带动孩子有追求。
(三)阅读是成长之基。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
父母要习惯阅读,培养孩子习
惯阅读。
要积极打造“书香门弟”,把酒柜换成书柜,把娱乐室改造成读书室,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建设温馨美好的精神家园。
让阅读成为伴随孩子终身的习惯,让亲子阅读成为家庭的一道风景。
(四)习惯是成长之本。
用好习惯培养好习惯,这是最有效的教育。
童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成长。
父母要以身作则,加强习惯的自我管理,以此教育、影响孩子。
如尊重他人、注意卫生、遵守秩序、讲规矩、做事有始有终、不轻易放弃等等,都需要父母有意识教育。
曾经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
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
可见,养成良好习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发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养成无数的习惯,这些习惯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常与其他有意识控制的行为并存,渗透在一个人的思维、语言、行为等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
基本反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习惯是怎样的,就意味着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习惯好,则事半功倍。
习惯不好,则事倍功半。
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让人们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形成卓越的能力和高尚的德性,从而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
(五)敬业是成长之道。
竭力做好每一件事,成为孩子的楷模。
科学调查显示,敬业的父母能够给孩子更为有效的影响,如意志力、忠诚、信念、开拓、奋进等,对孩子进行榜样的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六)家庭是成长之源。
抚养孩子=精神生命第二次成长,好的教育存在于家庭这个大基石。
人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儿童时代,追溯到家庭生活。
生命的成长,必须要经历四个重要的场域,依次是母亲的子宫、家庭、教室和职场,家庭好了,教育才会好;父母好了,孩子才会好,这需要我们全力践行。
师小结:在家庭这所学校中,孩子最重要的教师是父母,是重要的课程是培养习惯和态度,最重要的教材是父母的言行。
孩子的习惯和态度是孩子初期人格的外在表现。
习惯和态度如何,对其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影响巨大。
孩子在学校所表现出的差异能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甚至成败。
《父母课堂》2017年5月期
刊《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一起成长》
三、总结
亲爱的家长们,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
子,更是我们父母的自我教育。
成长,不仅是孩子的
事情,更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没有我们父母的成长,
永远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长。
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家
庭教育最美丽的风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态!
2017年5月期刊《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一起成长》
谢谢大家!
《父母课堂》推荐文章:
1、《不遵守规则的爸爸妈妈》(2017年3月)、
2、《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017年4月)
函授指导推荐阅读的教育书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