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及三维分析
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及三维分析
多边形填充符号,其它均为专业的三维 点符号。
• 在符号选择对话框中,点击More Symbols,将显示可利用的符号集,在需 要利用的符号集前打勾,该符号集中的 所有符号将增加到左边的符号显示窗口 中,提供用户使用。
• 如果我们需要对符号进行编辑或利用其 它三维符号,可打开符号属性编辑器进 行操作。
• 利用符号属性编辑器,可以:
– 调用三维字符符号(点)。
– 导入三维模型作为点符号(目前支持的三维 模型格式包括3ds、flt、skp和wrl)。
– 调用简单三维线符号。
– 对符号进行编辑,包括设置符号的颜色、尺 寸(dimensions)等。
导入flt三维模型作为点符号
• 已有的符号是按照一定的尺寸设计的。选择 World units,并点击Set Actual Size,将显示该
– Fly:空间数据沿某个方向以某个速度自动 飞行,鼠标移动,空间数据将以相反方向飞 行;点击鼠标右键和左键将改变移动速度。
– Zoom In/Out:按住某点,鼠标向右或向下, 数据放大;向左或向上,则数据缩小。
– Center on Target:鼠标点击的目标居中显示。
– Zoom to Target:鼠标点击的目标居中并放大 显示。
• 对grid形式的DEM数据,可以计算每个 栅格与相邻的8个栅格的坡度;对TIN形 式的DEM数据,可以计算每个三角形三 个顶点相互之间的坡度。
• 坡度的单位可以是度,也可以是百分比。
Degree arctan h d
Percent h *100 d
• 点击Surface Analysis下的Slope,将显 示产生坡度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用 户可以定义输出栅格的尺寸及输出栅 格的存放位置。
• 在产生TIN数据时,可以在TIN表面上添 加线要素(或多边形边界线)。添加的 线有两种类型:hard line和soft line。
– hard line将根据线的高程信息改变TIN表面, 如道路、水系等。
– soft line只是把线的信息叠加到TIN表面,不 改变TIN表面,如行政区划界线。
• ArcScene主要是以透视(Perspective)的形式 对空间数据进行三维显示。与ArcMap中的工具 条比较, ArcScene的工具条增加了6个新的工 具。
– Navigate:对空间数据进行旋转,按住某一 点,鼠标向右移动,则数据逆时针方向旋转; 向左移动,则顺时针方向旋转。向上移动, 则向后翻动;向下移动,则向前翻动。
八、三维显示及三维分析
• 三维显示基本概念 • ArcScene环境下的三维显示 • 三维分析
• 三维显示是以三维空间显示空间数据的 分布情况,与二维的平面显示相比,三 维显示更加直观和生动。
• 三维显示包括两方面内容:
– 三维显示对象的位置。根据对象的X、Y、Z 坐标将对象显示在三维空间中。
– 三维显示对象形状。根据对象的长度、宽度 和高度信息显示三维显示对象形状。
产生阴影图
• 阴影图(hillshade)根据假设的太阳光入 射角和高度角以及DEM,计算每个栅格 的光照情况,并用不同的色调或颜色显 示,以显示地形起伏情况。缺省情况下, 阳面以浅色调显示,阴面以深色调显示。
• 太阳的入射角(azimuth)是以顺时针方 向计算;太阳的高度角(altitude)是以 地平面向上计算。
5
三维符号
• 在ArcGIS中,三维符号有多种类型,其 中三维点符号包括简单三维点符号(如 立方体、圆锥等)、三维字符符号以及 其它三维建模软件产生的三维符号;三 维线符号包括简单三维线符号(如管 子)、纹理线符号;三维多边形符号包 括纹理填充符号。
• 在ArcGIS中,已有多个三维符号集,包 括3D Basic、3D Building、3D Industrial、 3D Residential、3D Street Furniture、3D Trees以及3D Vehicles,其中, 3D Basic 包括基本的三维点符号、线填充符号、
3
对象拉伸显示
• 打开选中图层的属性对话框,点击 Extrusion选项卡,可以设置对象的拉伸
如建筑 物的高度,也可以是表达式,如只有建 筑物层数字段,则拉伸值可以是层数字 段乘上3。如拉伸效果不明显,可以乘上 一个系数增加垂直显示比例。
• 如一个对象(线和多边形)的基底高程 不是水平的,需要确定拉伸值是加到最 小高程上,还是加到最大高程上,或是 加到某个高程。
1 产生数字高程模型(DEM)
• DEM是地形三维显示的基础数据。 • DEM数据形式主要有两种:规则格网和不规则
三角网。
– 规则格网(grid),通常是正方形,也可以是矩形、 三角形等规则格网。规则格网将区域空间切分为规 则的格网单元,每个格网单元对应一个值。
– 不规则三角网(TIN,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 格网,三角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测 点位置和密度。
• 在产生TIN数据时,还可以通过多边形来 定义数据处理的区域及设置区域的高程 和属性值。
– Clip:只产生多边形范围内TIN数据。
– Erase:不产生多边形范围内TIN数据。
– Replace:多边形范围的TIN数据赋予相同高 程值,如同一湖泊的高程。
– Fill:多边形内的所有三角面赋予一个整型 属性值。
• 利用DEM产生等高线是根据已有的高程 数据通过内插的方法跟踪产生某个高程 值的等高线。
• 点击Surface Analysis 下的Contour,将显 示产生等高线对话 框,在对话框中, 用户可以定义起始 等高线、等高线间 距等参数。
• 还可以利用产生等高线工具 ,在DEM 上点击某一点,将以该点的高程产生等 高线图形。
• 三维显示基本概念 • ArcScene环境下的三维显示 • 三维分析
• ArcGIS Desktop中的3D Analyst集成了常 用的3D分析功能,包括产生数字高程模 型(DEM)、数据转换、表面分析等。
• 在ArcMap环境下,增加3D Analyst工具 条,并在Extentions对话框中打勾。
产生坡向图
• 坡向是指坡度的朝向,是以顺时针方向 测量,单位为度(0—360度)。
• 点击Surface Analysis下的Aspect,将显示 产生坡向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用户可
以定义输出栅格的尺寸及输出栅格的存 放位置。
产生等高线
• 等高线(或等值线)是指同一条线上的 点具有相同的值(高程或其它属性值)。
– Set Observer:以鼠标点击的目标为观测点、 以观测点与中心点的连线为观测方向进行显 示。
2
设置对象的Z值
• 打开选中图层的属性对话框,点击Base Heights选项卡,可以设置对象的Z值。
• Z值的设置包括利用表达式、利用数字高 程模型以及利用shape字段的Z坐标值 (如图层包含Z坐标值)。
根据城市人口进行点拉伸显示([POP1990] *0.00001)
根据建筑物的高程进行面拉伸显示
4 创建Multipatch要素类
• 目前的ArcGIS Desktop可以新建 Multipatch要素类,但不能直接在ArcMap 环境下进行编辑,只能通过AO编程的方 法对Multipatch要素类进行编辑。也可以 通过编程的方法把其它软件所建立的三 维模型转换成Multipatch要素。
• 利用工具在DEM上点击观测点和目标点,将产 生视线,用绿色和红色显示哪些部分是可见的, 哪些部分是不可见的。
• 可视区域分析是分析可以被一个或多个 观测点(或线)所观测到的区域。其中, 线是以端点和顶点作为观测点。
• 输出的栅格有一个字段记录每个观测点 可以观测到的栅格数。
• 点击Surface Analysis下的Viewshed,将显 示计算可视区域对话框,选择DEM和包 含观测点的要素类,并可定义输出栅格 的大小和保存位置。
– 常数或字段表达式 – DEM数据中对应位置的高程值。 – Shape字段的Z坐标值
2 三维显示对象形状
• 用于显示建筑物、独立树、市政设施等。 • 三维显示对象形状有几种方式:
– 根据对象的高度进行拉伸显示; – 把对象的geometry类型定义为multipatch,并
根据对象形状构建multipatch ; – 利用三维符号表示对象。
• 根据对象的高度进行拉伸显示,即点拉 伸为线、线拉伸为面、面拉伸为体。利
用该方法很容易对对象进行三维显示, 但显示形式比较简单。
• Multipatch是ArcGIS 9.0后推出的一种新 的Geometry类型,是一个3D的体模型, 由一系列三维表面的集合组成。
Multipatch不仅记录3D的坐标信息,而且 还可以记录表面的纹理信息。
1
三维显示对象的位置
• 通常用于显示地球表面的地形,也可以 显示一些现象的三维特征,如温度、大 气污染等。
• 用于三维显示对象位置的数据可以是矢 量数据,也可以是栅格数据。其中,矢 量数据可以是以记录作为对象,也可以 记录中的顶点作为对象;对栅格数据, 对象是以栅格作为对象。
• 对象的Z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可视分析
• 可视分析包括视线(Line of sight)分析 和可视区域(Viewshed)分析。
• 视线分析是分析观测点和目标点连线上 哪些部分是可见的、哪些部分是不可见 的。可见部分通常用绿色表示,不可见 部分通常用红色表示。
• 点击产生视线工具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可以 设置观测点的高度偏移和目标点的高度偏移。
• TIN to features:TIN数据转换成Shape字 段包含Z值的要素类。
3
表面分析
• 产生坡度图 • 产生坡向图 • 产生等高线 • 可视分析 • 产生阴影图 • 产生高度剖面图 • 产生最陡的路径 • 计算面积和体积 • 计算挖方/填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