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滨河小游园景观设计摘要:在城市居住区建设小游园,不仅给居住区的居民方便快捷地提供了一个可以游玩、休憩、娱乐的活动场所,同时能够促进人们接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缓解人们由于紧张的工作带来的压力,解除繁忙的工作带来的疲倦。
此外,小游园也美化了环境,使城市的绿化水平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游园的设计要与周围环境融合,与当地的具体地形地貌条件和地域的气候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气息紧密结合,要被当地居民所喜爱。
以临夏市西南角居住区滨河小游园规划设计方案为例,在总体布局与景观规划,以及节点详细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小游园的设计方案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多样化景观,并满足不同层次市民的休憩需求。
关键词:景观设计;规划设计;小游园进入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建筑密度大,导致“热岛效应”逐渐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降低,市民迫切需要在钢筋、混凝土铸造的城市之中寻找自然之绿,急需在工作之余能有一片空间来休憩、娱乐,贴近自然,舒缓压力。
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迅速发展起来,其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小游园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
城市居住区建筑多以单门独户为单元,邻里之间往往缺少交往,而居住区的绿地是最接近城市居民现实生活中的园林,历来人们习惯把门前屋后的绿地看作是美化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大型居住区内的小游园绿地,为居民的活动和交往提供了场所,既供人游玩、休憩,又让人享受美感,缓解压力,消除疲劳的结合体[2]。
本着游憩、健身、娱乐、审美并举的原则,并结合国内外现代小游园景观设计的理念和实践,运用传统式融合现代式的园林设计手法,精心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情景交融的庭院式山水园林,对当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设计背景临夏市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适宜,空气新鲜,清爽宜人,自然灾害少,平均海拔2000m,年平均气温6.3℃,降雨量537mm。
滨河小区依大夏河而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周边视野开阔,无明显遮挡物。
该小区品质高档,建筑风格为现代中式。
本设计位于该小区东南方向的一个小游园,面积约为2.38hm2。
滨河小区目前人口集中,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很低,在小区东南角有大片土地,未充分利用资源,其中树种单调,结构简单,层次感不强,物种不丰富,群落称定性较差,绿化效果不佳,住宅小区缺乏较大的绿地。
二、设计理念(一)注重地方文化特色临夏市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回族的发祥地之一,为了体现临夏市特殊的文化背景,方案采用不规则式构图,在设计中重点采用地方文化元素。
用鹅卵石铺设的游步道以及贯穿全园的次园路呈现环带状,象征着曾经影响临夏市发展的丝绸之路文化,以纪念这条古代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中心广场的月牙形雕塑,正是当地回族的一种信仰,体现出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
(二)塑造人文景观在小游园的设计中不仅要突出植物造景,而且要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塑造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
临夏市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在当地的人文景观基础上塑造档次更高的景观,以满足人们各种精神上的需求。
(三)重视休闲功能在设计小游园时不仅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还要使小游园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做到相互融合。
小游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它的休闲功能,即游人在游园过程中产生愉悦、舒适、轻松的感觉[3]。
有效的限定外部空间,可以使小游园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在设计中借鉴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障景”“隔景”的手法,优而敞之,俗而屏之,避免一览无余的情景,保持小游园中主要景观视线纯净而完美[4]。
(四)基于简单、点缀在现代城市的小游园设计中,游园面积较小,在设计中要基于简单和点缀的思想来进行设计,也就是“少即多”,通过较少的元素,创造一些更深刻的效果[5]。
三、植物造景(一)造景理论小游园的植物造景要体现地方风格、城市风貌,园林植物如乔木、灌木、花草的选择、配置、构图意境等方面要显示地方特色,多以当地特有的乡土树种为主,即一般选用城市的市树、市花等或在配置、构图时与城市历史文化相结合[6]。
进行植物配置时注意乔灌草相结合,乔、灌、花卉、地被形成多层次构图。
注意群体美,利用植物四季变化,快生、慢生相结合,近期远期景观综合考虑,常绿、落叶植物相搭配使用,增强设计效果。
乔木以点植为主,在树底边缘铺以花坛,在人行道边缘一侧种植一些四季时花,形成艺术花境,给游人创造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象。
同时,注意园林植物的时相与季相的变化,使小游园内有“春有绿叶、夏有浓荫、秋有色叶、冬有白雪挂枝”的季相变化,使四季景观不同[7]。
(二)造景方法在植物的线性设计方面,做到能够突出造型和形状的不规则,用较强烈的起伏、节奏和韵律感来进行种植,避免压抑和呆板。
能够突出四时之景的营造,四季景色,做到季季有景可赏的效果,能够充分体现出游园景观设计的好坏[8]。
整个小游园的效果,通过植物色彩、质感以及造型来体现。
游人最容易接受和感受到游园舒适感的色彩,就是自然色和半自然色。
游园的内涵,经过植物的颜色、图案来体现。
由于面积较小,灌木的种植采用了自然式的方法,以减少纯观赏性的绿地,营造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三)植物选择居住区滨河小游园在植物选择上,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的常绿乔木有雪松、高山松、水松,落叶乔木有银杏、毛白杨、柳树、碧桃、紫薇、梅花、枫杨、槐树,其中骨干树种是高山松、水松、雪松、毛白杨,基调树种是银杏、柳树、碧桃、紫薇、梅花、枫杨、槐树。
通过精心选择的灌木有小叶女贞、红花继母、冬青、棣棠、榆叶梅、牡丹,花卉有芍药、波斯菊、牵牛花、万寿菊、鸡冠花、雏菊等。
此外,选择的草种是耐践踏的和常年青绿的两种类型。
四、道路分析(一)园路功能园路组织游园观赏的序列和园林风景的展开,引导游客按照路线来游赏景物,在滨河小游园的园路采用老人角穿的方式使穿行者从绿地的一侧通过,以便保证游人活动的完整性[9]。
游园道路的设计中,要选择能引导游览路线的铺装路面,为了起到游园空间的划分作用,景观设计要与生活密切联系,空间上保证一步一景,正所谓做到步移景异。
(二)园路类别滨河小游园中的道路可分为主园路、次园路和小路。
主园路是两条宽度为4m的直路相交形成,两条主园路的交点正是中心广场的位置,四个端点刚好形成四个入口,分别是西北角的主入口和东北角、东南角、西南角的三个次入口。
主园路是联系园内各个景区、主要景点和活动设施的路,采用硬质铺装。
通过它对园内外景色进行剪辑,组织游览路线,以引导游人欣赏景色;次园路宽度为3m,是围绕中心广场和横跨主园路的一条曲路,通过各个景区,联系各个景点,对主园路起辅助作用。
考虑到游人的不同需要,在园路布局中,还为游人由一个景区到另一个景区开辟捷径,所以还设计了快速通往内部景区的小路。
滨河小游园中的小路有汀步、鹅卵石小路、游步道,汀步主要设置在通往山地景观欣赏区和自然景观欣赏区的部位,以增加情趣。
滨河小游园道路的设计中,采用了透水混凝土以及透水砖来进行铺装,不仅使路面的透水性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体现出材料色彩的丰富感,能够达到排水及人性化方面的需求。
(三)功能分区滨河小游园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既可以观赏景观,又可以放松身心的活动场所。
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心理感受不一样,心理需求也不一样,所以滨河小游园的空间划分和功能分区呈现出多样化,层次较为丰富,从而满足不同年龄人群多样化的功能需求。
根据功能的多样性将小游园主要分为以下10个区:中心广场、隐秘空间体验区、大草坪烧烤区、自然景观欣赏区、儿童活动区、长廊休息区、水景观赏区、山地景观体验区、茶室(老年活动区)、活动区。
(四)节点设计1.主入口主入口位于滨河小游园的西北角上,靠近滨河小区的楼盘,以便使居民步行也能很快到达小游园。
主入口面积大约为78.3平方米,总体形状设计成一个扇形,以便能与园的整体结构相融合。
进入主入口,映入眼帘的便是具有特色的花瓣形铺装,使游人产生视觉美感与新奇感。
在两侧的花瓣形铺装旁边,设置了两个弧形景墙,景墙的弧度与入口的弧线相呼应,景墙上刻有该园的景观浏览路线,以及一些科普知识。
2.茶室棋牌、品茶自古至今是人们热衷的休闲娱乐活动。
为了居民在繁忙的工作后,能有一席安静的休闲娱乐场地,在该小游园的西北方向,即主入口附近设计了一个面积适当的茶室。
茶室四周以乔木和灌木围合,减弱了外界的噪声,形成一个安静的环境空间。
3.儿童活动场所考虑到儿童想要玩耍的急切心理,就把儿童活动区设置在靠近主入口右侧,以便满足小区的儿童能够快速到达玩耍场地的心理。
儿童活动区的总体形状是两个不同半径的圆相接形成,这是极为简单的几何构图,符合儿童单纯天真的心理。
儿童活动区域中心是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沙坑,儿童天生喜欢以土为伴,而沙坑刚好满足儿童的天性,儿童可以尽情地玩耍。
此外,在该区域设置了各种儿童喜欢玩耍的道具,比如跷跷板、滑梯、单杠等,增加了儿童活动的丰富性。
同时,放有长条坐凳,便于家长在看孩子的过程中也能得到休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4.隐秘空间体验区该区域布置在远离道路较为隐秘的位置,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私密的环境,使人们彻底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解除疲劳。
隐秘空间的总体形状是两颗心形图案相对,意味着人们之间的心心相印。
区域内部设有特色的铺装,铺装的色彩是暖色系的,体现出该区域温暖的特色,同时在区域内设置了具有古色韵味的石桌和石凳,供人们休憩,并给该空间增添了几分幽静与幽深的气息。
区域外侧密植了高大荫浓的垂柳,以及其他高大的乔木,一来种植的乔木形成隐秘空间与其他空间划分的界限,使隐秘空间相对独立起来,形成更加安静的休憩空间,深得游人的喜爱。
5.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处于小游园的中心位置,是整个小游园的中心,其整体构图是一个简单的圆形,广场半径为15米,做了一定的地形处理,便设置了四级台阶,以使广场地势稍高于周围景观的地势,从而达到突出重点和中心的效果。
广场的中心设置月牙形雕塑,月牙是居住区内少数民族(回族)所崇拜的一个物体,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设置这样的雕塑,主要是体现出当地的文化习俗,更重要的是表达出民族之间的融洽与和谐的关系。
在月牙形雕塑外围是半径为1.5米的圆形水池,增加了广场的灵动性。
6.长廊休息区长廊休息区位于广场和活动区的西侧,由一个弧形的花架组成,距离活动区非常近,以便于人们在活动累了之后可以休憩。
活动区和廊架两者之间以绿化带隔开,绿化带采用了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在草坪上点植了银杏和桃花,并且密植了灌木金心黄杨。
在廊架上攀援缠绕的植物主要是七里香,七里香开花时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盛宴,并且光顾了人们的嗅觉,使人们在感官上受到极大的享受,在心灵上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