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 芽胞菌 丁 雷等[ 12] 在养殖水体中加入不 同浓度的 芽胞菌, 待其生长繁殖后测量各项水质指标, 结果 显示芽胞菌能够降低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 3. 放线菌 上海玉垒环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 一种高科技微生物产品, 称“玉垒菌”( S30) 。这是 一种放线菌。翟士君等[ 13] 曾用 S30 对温室养鳖池 净化水质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 在鳖的饲 养前期使用效果很好。宫兴文等[ 14] 把 S30 与光合 细菌结合起来 使用, 并采用无砂养鳖模式, 认为 S30 主要集中于底质, 而光合细菌多分散于水中, 故能维持养鳖的良好水环境。 4. 多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 能消耗有机物, 起水质净化作用的微生物不 少, 有柘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 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乳链球菌、酵母菌、 假单胞菌等, 它们是一类非致病的有益细菌。目前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多数是多菌株组成的复合产 品, 能发挥各个菌株的不同功能, 起到协同作用, 克服单一品种适应性差、应用面狭窄的不足。较有 代表性的是兼有好氧与厌氧代谢机制的多菌株复 合制剂, 常用的有“利生素”[ 15] , 有效微 生物制剂 EM [ 16] 等。 5.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 利用水中的二氧 化碳、氮元素等合成自身有机物质, 因而能净化水 质。谢 骏等[ 17] 在中华鳖稚鳖培育池中进行了栽 培和不栽培水葫芦的对比试验, 结果是栽培水葫 芦能增加池中溶氧, 降低有机物和氨氮, 使氮以氧 化状态为主, 改善了水质, 加速了稚鳖的生长, 提 高了存活率。黄鹤忠[ 18] 报道, 对虾池中混养的石 花菜、石莼、江篱等海藻能吸收池中的氨氮等无机 盐, 增加水体溶解氧, 净化水质。 6. 蔬菜、花卉等的种植 水产养殖中产生的一些废物因含有大量有机
成优势种群, 抑制了病原的繁殖。光合细菌的研究 和应用在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已相当普及[ 9] 。在国 内也有报道, 罗氏沼虾、中华鳖、加州鲈、对虾的养 殖中应用光合细菌, 具有改善水质、减少病害、提 高养殖经济效益的作用[ 10、11] 。光合细菌亦可用作 饲料添加剂, 它对鱼类有较好的助长作用[ 9] 。
68
水产科技情报 2001, 28( 2)
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潘厚军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广州 510380)
提 要 综述了水产养殖 中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和应用现状, 指出经济适用的 综合处理 模式和养殖 用水的 再利用将是今后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水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 应用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工业废水、生活污 水的排放量大增, 造成环境污染, 养殖池塘因水源 水质恶化而造成死鱼的事故时有发生; 大规模高 密度集约化养殖, 水体中微生物大量繁殖, 病害越 来越多, 而鱼药滥用对鱼和其食用者 人都易造 成药害和药物残留。水产养殖与水密切相关, 水资 源的有限性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 养殖 水体的净化处理与重复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 是 内陆渔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及大型水生生物等。常用的过滤器有: 机械过滤 器、压力过滤器、砂滤器等[ 2] 。
3. 沉淀 水中的悬浮物容易吸附在鱼鳃上, 使其呼吸 受阻, 同时使水体的混浊度和粘滞性增大, 对鱼苗 孵化不利, 故常设置蓄水池先进行沉淀处理。 4. 吸附 多孔性的固相物质, 如活性炭、硅胶、浮石粉 等, 能吸附水体中的有毒物质( 如氨氮) 。用高分子 重金属吸附剂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 是目前 正在研究的水体净化新技术[ 3] 。吸附剂的粒径在 0. 3~1. 2 m m, 用 于吸 附水 体中 的 Cu2+ 、Zn2+ 、 Pb2+ 、Cd2+ , 而并不产生水的二次污染。 5. 泡沫分离技术 向水中通气, 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被微小的 气泡吸附, 浮于水面形成泡沫, 可去除水中溶解物 和悬浮物[ 4] 。但此技术不适用于淡水, 只能在盐度 大于 5‰的半咸水和海水中使用。以此原理设计 的泡沫浮选分离器市场上已有售。 6. 磁分离法 利用电磁原理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进 行电磁分离, 是目前较新颖的水处理方法。 二、化学方法 利用化学反应来处理水中的污染物或悬浮胶 粒。包括凝絮、中和、络合、氧化还原、消毒等。 1. 凝絮 用无机或有机化学试剂, 使水中的微小颗粒 及胶体凝聚成大絮凝体, 加速沉淀。常用的凝絮剂 有铝盐( 硫酸铝、铝酸钠、碱式氯化铝等) , 以及高 分子絮凝剂等[ 5] 。
本文对目前水产养殖中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 应用作一综述, 以期为建立高效、节能、健康的生 态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一、物理方法 依据水体及水体中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采取 曝气、过滤、沉淀、吸附、气浮等方法净化水质。 1. 曝气 给水体增氧, 清除氨气、氯气等有害气体。一 般有两种方法, 一是静置 48 h, 二是机械搅水( 如 叶轮式增氧机增氧) 。如用自来水养鱼, 先要静置 一段时间, 以使有害气体( 如 Cl2) 逸出。增氧机能 使池塘水体上下水层对流, 增加溶解氧, 同时使水 中有毒气体逸出, 起到改良水质的作用。通常池塘 养鱼多使用叶轮式增氧机, 水车式增氧机主要用 于养鳗池。这属于机械增氧方式。殷肇君[ 1] 研制的 水质改良机翻喷池底的淤泥, 搅动池塘水体, 使池 水上下循环, 尤其在夏季晴天中午, 浮游植物光合 作用释放大量氧气, 上层水体溶氧饱和, 水体的有 序翻动使整塘水体得到了充分的溶解氧。 2. 过滤 过滤的目的是清除水中固态废弃物、悬浮物
水产科技情报 2001, 28( 2) Nhomakorabea69
2. 中和 改善水的 pH 值。常用生石灰或石灰水使水 呈中性或弱碱性, 还能增加水体中钙的含量, 改良 底质, 并杀灭病原体。pH 值过高时, 可采用草酸、 醋酸等弱酸中和。 3. 络合 最常用的是 EDT A, 主要用于清除水中过高 的重金属离子( 如 Cu2+ ) , 特别是那些鱼贝类敏感 的重金属离子。 4. 氧化还原 一些含氯消毒剂、臭氧、双氧水、高锰酸钾等 可以与水中的有毒物质( 如氰离子、硫离子) 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 降低或消除毒性, 还可以杀灭水中 的病原菌。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有漂白粉、二氧化 氯、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臭氧通过 强烈的氧化作用除去水中有机物、铁、锰、臭味及 色度等, 但因它对细菌具有极强的杀灭效果, 以致 水中的有益菌也被杀死, 故只用于较特殊的地方。 王博君等[ 6] 、朱福庆[ 7] 研究了臭氧在河蟹育苗中 的应用, 认为育苗水经臭氧处理后, 水中的细菌得 到了有效抑制, 亚硝酸盐大幅度降解, 能减少换水 量; 谭洪新等[ 8] 分析了臭氧在水族馆水处理中的 应用, 认为臭氧消毒在大型海洋水族馆中已得到 普遍应用, 而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较少, 主要用 于河蟹育苗、刺海参育苗、鲍鱼育苗等。 5. 用其它消毒杀菌剂 常用的有抗生素类、磺胺类、呋喃类、硫酸铜、 敌百虫、甲醛、有机染料、双链季铵盐、中草药等。 以杀灭水体中的致病生物为主要目标。 三、生物方法 利用微生物和自养性植物( 如绿色藻类、高等 水生植物) 改良水质。其原理是这些微生物和植物 可以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残饵及水产养 殖动物的代谢产物) , 有助于防止残饵与代谢产物 积累所引起的水质败坏。 1. 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是一种以光作能源、以二氧化碳或 小分子有机物作碳源、以硫化氢等作供氢体, 行完 全自养性或光能异养性的一类微生物的总称。只 要有水和光存在, 不论环境中有氧或无氧, 均能生 存繁殖。光合细菌能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 物质, 水中投入光合细菌后, 有益菌大量增加, 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