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规划
三台县灵兴正大天晴小学
我们学校一贯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工作。
在通过这一次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创新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参观几所创新教育先进学校成果展览后,对我们有更进一步的启发,特别是:火炬实验小学的“创意无限、奇思妙想、低碳环保”;安县乐兴小学的“点燃农村孩子智慧的火花”;绵阳四中的“动手做、做中学”和游仙徐家镇伟清小学的“立足本土,以特色带动创新教育”,这些新的教育理念给我们作好了新的示范。
我们相信在“十八大”的“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展方针指引下,我们会做得更好。
一、创新教育设想
做好小学科技教育整体规划,以培养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与能力以及科学行为习惯为目标,以学科教学和开展多种形式活动为主渠道,将科普教育、思想教育、评价机制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理念,促进综合素质和谐发展,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凸显我校科技创新教育的特色。
二、创新教育目标
1、通过各种创新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为:逐步使青少年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行为习惯。
2、通过创新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推进学校创新教育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成为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型学校,用科学素养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形成学校教育的特色。
三、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打造优良的科技创新教育队伍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班子,将创新教育列入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制定创建科技创新教育学校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
2、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一系列科技创新教育管理制度,为培养具有良好科技创新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3、建设一支稳定的科技骨干教师队伍。
学校科技工作由校长主管,分管校长具体负责,精心挑选有一定特长和动手能力的教师组成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从而有效地提高科技创新教育的质量。
(二)建设环境、建立网络,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教育氛围
1、学校利用有限的校园面积,让墙壁说话、让地面说话、让花草树木说话、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提升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品味。
2、设立专项基金确保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
打造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完善各室建设、创建科技园地、为学生提供科技活动场地,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力,发展学生实的践能力。
3、信息技术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相整合,建立校园科技创新教育网络。
(三)组织活动、挖掘潜能,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教育素养
1、寓科技创新教育于活动中,做到活动系列化、制度化、常态化,形成特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建好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充分挖掘学生智力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技实践体验机会,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开发课程、整合资源,着力凸显科技创新教育特色
1、学校把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学方法、渗透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作为学生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让科技教育深入课堂、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
2、边实践边总结,开发一套适应本校实际和师生发展需要的校本教材。
3、依托学校课题,结合课程要求和本校实际,编写《灵兴小学学生必做实验手册》。
4、整合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整合各学科资源,设置学校科技教育资源管理中心,达到资源共享,发挥科技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四、具体实施:
(一)成立科技创新教育领导班子,制定科技创新教育学校的规划和实施计划。
学校科技创新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周振(校长)
副组长:高峰(副校长)郑春(分管教学工作领导)曾小军(分管课外活动领导)
成员:霍玲(少先队辅导员)霍联将(主席、实验员)张玉辉(教研组长)吴先伦(网络管理员)文平(信息课教师)刘涛(教研组长)潘光波(美术器材保管员)以及各班班主任
(二)培训教师、建立基地、营造氛围
1、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导小组带领下,开展系列学习活动,通过思想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讲座、论坛、评比等形式,使全体老师了解科技创新教育基本的操作方式,具有进行科技创新教育的基本素质,能自觉地在教学中进行实践,逐步提高全体教师科技创新教育的意识,确立共同的目标。
2、创设良好的科技教育人文环境。
校门口设置科技景点,校内布置“五墙”,即古今中外科技名人墙,科技知识宣传墙,科普信息墙,菜单式互助科技墙,创意展示窗墙。
积极筹备建立“二室一园”,二室即:科技活动室、环保实践室;一园即生物园。
同时设立“一站一架”,即开通“红领巾创新科技广播站”,一架即校园科普读物活动书架。
各教学楼校园文化布置以提高师生创新科技素养为主题。
班班教室设立科技园地和科技作品展览角。
3、根据教师的爱好、特长成立一支科技创新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创新科技理念培训,转变教师观念和行为。
4、给学校所有树木花草挂牌,开展“树木花草认领”和“盆花寄养”活动,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意识。
5、开展科技阅读,班级图书角学校每班配备十种以上有关科技和科普知识书籍,每个学生每期自购一本互相传阅,每周一、三、五为我校科技和科普书阅读时间,确保师生有学习科技和科普知识的内容和时间。
6、创设以班级为基地的科技活动,如小小气象台、科技知识宣传组,科技信息收集队等,采用班级申报的形式,确保“人人都参与,班班有特色”。
7、办好科技节活动,科技组开展“科技八个一”系列活动之“六个一”:读一本科普小读物、写一篇读后感、讲一个科学小故事、编一张科技小报、进行一次学习科普知识交流活动、召开一次“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中队会。
掀起“人人参与科技活动”的强大声势,让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全体学生心中扎根。
8、关注学生的课间生活,学校拟在操场四周设立围棋、象棋、军旗活动区,安置一些长椅供学生休憩阅读,让学生动手和动脑,开发智力。
9、协调好校内外各方面关系,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开设科技专栏,介绍科学、科技和科普知识,展示师生作品,为师生提供科技教育交流平台。
(三)认真定期开展活动、推进创新教育稳步发展
1、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科技创新活动,把“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与“乡村少年宫活动”结合起来,开设以下活动小组,采取老师选拔和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活动的科技创新教育氛围。
活动包括:科技发明组、网络组、手工仿制小制作组、动植物饲养栽培组、音乐组、美术组、书法组、足球组、排球组、乒乓球组、舞蹈组、棋类组、鼓号组、太极拳组等,由老师定期辅导,活动定期为每周四下午和每周六上午进行。
2、提倡每一位学生画一幅科幻画、做一次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将动手与动脑、知识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
营造“我要学,我要用”科技创新教育氛围。
3、在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和校本资源的基础上,开发以“科技创新教育”为主题的校本教材。
4、充分挖掘校内外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加以整合,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
5、抓好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6、充分利用社区、工厂、其他学校和教科研单位的资源,多途径拓展科技创新教育的渠道。
加强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县、市科技局取得联系,争取他们指导我校的科技创新活动,保证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逐步组建一支由科技专家、科研人员(包括学生家长)组成的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
7、构建班级科技文化。
依据班级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教师专长,确定构建科技文化的主题;开展追求个性的、创新的特色班级建设的系列活动: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班级文化活动,以班级管理见长的“值日队长我来做,大家来当小主人”班级岗位特色活动,“家长和我,伙伴互助”班级家庭共建活动等,使学生活动在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自主创造中逐渐发展。
8、加强科技教育宣传与交流、扩大影响,进一步完善科技网站的建设。
(四)、借鉴、模仿
为了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各个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创新教育完善有序进行,我们还要借鉴火炬实验小学的“每月一事”作为我校学生一年生活学习的提纲。
1月份(吃饭)——学会节约 2月份(走路)——遵守规则
3月份(种树)——学会公益 4月份(踏青)——走向自然
5月份(扫地)——学会劳动 6月份(唱歌)——走进艺术
7月份(玩球)——学会健身 8月份(微笑)——学会交往
9月份(阅读)——学会求知 10月份(家务)——学会感恩
11月份(演说)——培养自信 12月份(日记)——坚持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