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唐钢集团)地处中国河北北部,总部位于河北省唐山市。
依燕山,临渤海,接京津,享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交通优势。
2005年末,资产总额581亿元,在册职工总数93569人,产钢1607万吨,位居中国第二位,销售额达到3071611万元,在中企协公布的企业排行榜上,排名全国500企业强第76位,而在短短一年之内后,销售额提升为6173789万元,位于全国500强企业的第43位。
是个不断增长发展的有实力的钢铁集团。
一、唐钢集团各子公司发展历程概述(一)唐钢发展简史唐钢是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全国十大钢之一,河北省百强企业榜首。
改革开放以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了整体改制步伐。
1994年6月,唐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1997年4月成为上市公司,先后募集资金20多亿元。
1996年1月,唐钢集团公司依法改制为国有独资的唐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宣钢、承钢也是国有独资大型企业,出资人均为河北政府。
2005年以唐钢为核心,联合宣钢、承钢整合组建成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唐钢集团)。
唐钢的前身是日本东洋纺绩株式会社于1943年4月在唐山市开办的“唐山制钢株式会社”,1948年12月庸山解放后获得新生。
唐钢被誉为“转炉的故乡”,是我国碱性转炉炼钢的发祥地,也是国内最早将连铸工艺成功应用于大工业生产的企业之一。
唐钢地处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带,铁路、高速公路、海运条件极为优越,60多年来,唐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己经发展成为装备齐全、技术进步,能够生产140个品种、400多个规格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宣钢位于京包线古城宣化,是京张、宣大高速公路的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创建于1919年,计划经济时期是国家定点生铁供应基地,同时为冶金行业培养输送了大批矿山开采和生铁冶炼专业技术人才。
市场经济条件下,宣钢在逆境中崛起并获得较快发展,成为国家重点钢铁企业之一。
特别是建国后的五十多年,宣钢为国家建设和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从“九五”以来,宣钢抓机遇、攻难关、强管理、挖内潜,不断推进技术进步,铁钢材产品产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创出历史新水平。
而从1998年下半年以来,宣钢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支持的机遇,经过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卓绝的奋斗,1999年扭亏为盈,提前一年实现国企三年扭亏脱困目标。
宣钢扭亏之后,通过推进技术进步,内涵挖潜积累资金,加快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步伐,通过不间断的技术改造,实现了产业升级换代,企业规模逐年扩大,企业实力逐年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断提高。
承钢历史源远流长,从1929年大庙钒钛磁铁矿的发现到2004年已有75年的历史,从1954年10月1日承钢的前身——热河铁矿厂的建立算起,也已经有整整50个春秋了,是1954年国家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几代承钢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使承钢由一个昔日只能生产铁矿石和钒铁精粉的小厂,发展到今天具有300万吨含钒钢、10万吨钒渣及深加工成龙配套的中国东方钒钛钢铁产业基地,并正向年产500万吨含钒钢、20万吨钒渣及深加工产品、营业额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迈进。
目前,承钢一直致力于钒钛磁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相关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是中国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技术的发祥地和北方最大的含钒钢生产基地。
(二)唐钢集团扩展路径加入WTO之后,面对世界级大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和中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的现状,作为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的唐钢,必须制定出长期发展战略,不断改进技术、改善产品结构、提高核心能力,方能生存、发展和壮大。
按照河北省钢铁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到2010年河北钢铁企业数量将由现在的202家整合为40家左右,排名前10位企业的钢产量占据全省总量的75%以上。
全省的钢铁工业将向矿石原料资源和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环境容量允许的地区集聚以及向进口矿石便利的唐山沿海地区集聚,并形成曹妃甸精品板材基地和承德钒钦制品基地两大钢铁生产基地。
组建后的新唐钢集团全面进入规范化运作阶段,要切实发挥集团综合优势,在集团内部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在做大的基础上不断做强。
同时,为进一步实现更高层次的重组整合积极做好工作。
首先,有效地发挥好新集团在区域内的核心作用。
企业集团具有较强的市场组织功能,这是区别于普通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标志。
新唐钢集团组建是控制省内无序扩张的重要举措。
新唐钢集团要切实发挥灵活的产权机制和技术导向作用;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推进产业升级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做好国家产业政策与技术政策的执行者和引路人。
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整合重组的同时,要加快民营钢铁企业整合步伐。
近年来河北钢铁工业散乱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唐山、邯郸地区情况尤为突出。
要想解决这一矛盾,靠行政手段是不行的,应主要依靠大型企业集团的市场组织功能来规范和引导本地区钢铁企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各企业都在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如不加快集团组建后内部整合进程,各企业新的发展规划进人实施阶段后,必将形成新一轮无序扩张。
其次,有效地发挥好新集团对华北地区钢铁产业的推动作用。
华北地区是国内钢材生产加工和消费相对集中的地区,但产业集中度较低,除唐钢外,较大的企业主要有首钢、包钢、邯钢、太钢等,与华东、东北地区相比,缺少宝钢、鞍钢那样竞争优势明显的行业领头企业。
曹妃甸大钢至少需要5-10年时间才能形成规模优势。
新唐钢集团的组建打破了原有的格局,从现有生产规模、资源和物流条件等因素考虑,新唐钢集团在3-5年内,将成为继宝钢集团和鞍本集团之后又一家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集团,不仅成为河北省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实现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的主要推动者,也必将成为华北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织者。
最后,有效发挥好新唐钢集团的内在优势。
有效发挥好新唐钢集团的内在优势,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是构建新唐钢集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组建的唐钢集团2010年综合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年,销售收入进人世界500强,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优质精品板材基地、优质结构钢生产基地和钒钦制品基地。
钢铁产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仍然是河北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新唐钢集团的组建在推进河北省产业重组中能够发挥更重要作用。
(三)唐钢的组织架构新唐钢集团的组建,尽管沿用了“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名称,但由河北省国资委出资50亿重新注册了新的国有独资公司。
同时,河北省国资委将所持有的宣钢、承钢的全部国有产权整体划入唐钢进行整合,组建新的唐钢集团。
在实现了产权、股权完全整合后,由新集团组织对宣钢和承钢的产权改革工作。
早在2005年4月正式启动整合之前,河北省国资委就开始在唐、宣、承三家公司实行主要领导的交叉任职。
唐钢分别向宣钢和承钢派去了一位董事长和总经理,从而为新唐钢集团的组建做好了组织准备。
在干部管理体制上,除集团公司的高管人员由河北省委、省政府统一任免、管理外,各成员企业领导均由集团公司任免、委派或向子公司股东大会提出人事建议,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其实行备案管理,确保了集团能够有效地行使职能。
在平衡中央和地方或地方与地方之间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和利益分配问题上,唐钢集团采取了一个非常现实可行的做法,就是组建以不涉及地方利益为前提。
组建后税收不变,干部党组织关系属地,原来各企业高层是由河北省委任命,现在相当于国资委的部分权力下放,和地方关系不大。
而且,为了照顾到各方面的积极性,对原宣钢、承钢的法人队伍不予注销,依然对外独立经营,维持原有的对外联系渠道。
合并后在处理与子公司的关系时,新唐钢明确规定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不同定位,按母子公司方式对被收购公司实行管理,从而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二、唐钢发展战略(一)钢铁行业竞争环境分析钢铁行业目前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
从长期来看,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远未结束,按照国际经验,一国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不同,钢材消费强度是明显不同的。
工业化是各国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从英国、美国、日本、前苏联等几个国家工业化历程分析,工业化过程需要大量的钢铁作为支撑。
从国外工业化的经验看,在完全实现工业化之前,钢材消费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趋势。
而且钢材消费达到饱和点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即基本实现工业化、人均GDP达3500-6000美元、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第三产业达50%以上。
我国2005年底GDP已达到18.2亿元,人均GDP超过了1700美元。
从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历史上其他国家钢铁行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我国钢铁工业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还将有一个比较长期的发展时期,对钢铁行业的长期发展仍可看好。
然而主要由于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太低,因此,在钢铁行业大的上升周期中屡屡出现小周期调整。
但短期的调整并不影响钢铁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
我国钢铁工业步入高增长期已成为不容争议的事实。
看一个产业是否步入高增长期,不只是看这个产业一年的增长速度,而要看增长的持续性、趋势性,以及支持这种高增长因素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据统计资料显示:从2001年开始,我国钢铁业就步入了高增长期,到2004年,己连续四年实现钢、钢材和钢材消费量持续高增长。
2001年全国产钢15266万吨,比2000年增加2416万吨,增长18.80% ,2002年产钢18225万吨,比上年增加2959万吨,增长19.38%; 2003年产钢22116万吨,比上年增加3891万吨,增长21.35%,2004年产钢27245万吨,比上年增加5129万吨,增长23 .19%。
2005年产钢32244万吨,比去年增长4999万吨,增幅达18.4%。
2006年全国产钢41878万吨,比上年增加9634万吨,增长18.48%。
我国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比重也显著增长。
2001年比重为18.5%,2002年比重为20.5%,2003年比重为23 .4% ,2004年比重为25.7%,2005年比重为30.9%。
我国钢产量从1996年突破1亿吨以后,到2005年已连续10年居世界各产钢国的第一位。
图1 中国产钢量占世界比重趋势图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据国际钢铁协会发表的资料显示:2002年全球产钢超过3000万吨的国家有7个,其中美国产钢9237.8万吨,日本10774.8万吨,中国18225万吨,俄罗斯5856.7万吨,乌克兰3409.4万吨,德国4500.4万吨,韩国4539万吨。
如下图所示:图2 2002年全球钢铁七强产钢量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统计月报从上图我们发现,中国在2002年时产钢量已经位于首位,而且,除中国外上述6个国家钢增长率均在5%以下,而中国一年仅增产钢就达3000万吨以上,并连年保持钢增长率20%左右,创造了世界钢铁发展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