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融入普通话的方言词

融入普通话的方言词

江西方言:北京话:01、鸡贼—小气,吝啬,暗藏私心。

02、土鳖—形容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03、鸡---野鸡的简称,也被称为"鸡婆",就是暗娼。

04、大限---即寿数。

过去人们迷信,认为人的寿命都是有定数的,"大限已到"就是数已到,快到死的意思。

05、点儿背---北京土话,"点儿",指不幸的遭遇、运气;即所谓的背时。

"点儿背"的意思是运气不好,倒霉。

06、遭践---北京土话,埋没、糟踏的意思,自己把自己给淹践了,即自杀的含义。

07、业障---作孽、罪过。

08、卖---京城隐语,即卖身。

09、消停---北京土语,踏实的意思。

10、刷夜---北京流行语,即有家不回,夜里在外闲荡。

11、应场---北京土话,到某种场合参加活动。

12、眼里见儿---北京常用语,指眼里有活儿,不用别人提醒就能及时动作。

13、发小儿---北京方言,从小一块长大的,发,读fa。

14、他大爷的---北京土话,不带脏字的骂人的话。

15、哪一出儿---北京土话,什么事儿的意思,是一出戏的简化。

16、完菜---北京新流行语,完蛋的意思。

此语是由"歇菜"、"瞎菜"等引申而来,"菜"作为后缀词语,并没有实际意义,如北京话中的"戏"作为后缀一样。

17、晕菜---北京新流行语,晕了的意思,"晕菜"与"瞎菜","完菜"等类似。

18、棒槌---北京话,蠢笨,外行的意思。

19、上赶着---北京土话,主动的意思。

20、姥姥的---北京土话,感叹词语,作惊讶状时用。

如不加"的",单说"姥姥"则是反驳词,有"胡说"、"不行"、"不干"的意思,但加上"的"的意思就变了。

"的"读"逮"。

21、南蛮子---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蔑称,但此语早过时,现一般指南方来的性情粗野的人。

22、走了眼---即把东西看错了,北京土话,用在这里是引申,即分析问题不正确。

23、报销---北京土话,即完了,没了的意思。

24、联手儿---北京土话,合伙、合作人。

25、这会子---北京土话,"会"字读"悔"。

这会子表示时间很长,即这么半天的意思。

此语是京城很流行的俗语。

26、王老五---单身汉的谑称。

27、闪---北京新流行语,闪开,躲避,舍弃的意思。

28、晕了菜---北京土话,晕眩的意思。

29旮旯儿30遛弯儿31搓火儿32打住33抠门儿34露怯35火:在北京方言中指生意兴隆,商品受欢迎。

这个词到湖南后,不仅保持了原意,还进一步指某种热闹的气氛、火热的场面。

36宰:在北京话的口语里比喻行市要价凶狠。

如今在湖南也被广泛应用。

湖南方言:1.策(cé):等我哪天休息再跟你策。

意指“调侃地说”、“神吹海聊”。

源于湖南经视一档收视率很高的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

2.哈蜊油:你怕是个哈蜊油,这么好的条件都不答应。

原指像软体动物蛤蜊的油,现指人憨厚、傻气、弱智。

源于湖南卫视《幸运三七二十一》栏目中相声演员奇志、大兵表演双簧时塑造的角色名。

3.那确实:--他穿黄色不好看。

---那确实!源于湖南经视《越策越开心》栏目主持人的口头禅。

4.拽味:这槟榔真的是拽味。

意为不同寻常的味道。

源于刊登在湖南各媒体上的一则槟榔广告。

5.踩一脚:司机,等下在五一路踩一脚。

意为“车子停一下”。

源于湖南卫视《幸运三七二十一》栏目中演员奇志、大兵所说相声。

6.菠萝货:喻质量低劣的或档次低的产品。

宁愿多花点钱也不买地摊上的菠萝货。

7.捡篓子:喻得了便宜。

这次运动会他捡篓子,得了八百米第一。

8.提篮子:喻轻松得到利益。

他专门提篮子,赚了不少钱。

9.扯麻纱:喻闹纠纷。

这两个饭铺专门为了争客扯麻纱。

10.钉子户:喻在城建拆迁中提出过高要求,不达目的就不搬迁的住户。

居委会一班人终于做通了几个钉子户的工作。

11.摸螺拐:“螺拐”在湖南方言中意为“脚踝”,此处代领导。

“摸螺拐”即讨好巴结领导的意思。

他最会摸螺拐了,所以官升得快。

12.帮老倌:用方言“老倌”(老头儿)指代各种等级的人。

“帮老倌”即各种等级的人的部下或随从。

的士老板请个帮老倌开夜班。

13.叭叭叭:相声词,指三轮摩托车启动后发出的声音,现成为这类摩托车的代名词。

我从不打的,出门就坐叭叭叭,省钱。

14.斗把:原意指安装工具的把柄,在湖南长沙等地方言中指故意作对、开玩笑。

开会时不能斗把,要认真讲。

15.秀气:原意指人长得小巧,现有“少”、“浅”、“轻”的意思。

他病得不秀气。

16.来米:原意指碾米时出米了。

现指来钱、发给钱。

明天单位会来米了。

17.筐瓢:“筐”在湖南话中为“倾倒”的意思。

“筐瓢”原指舀水时勺子倾斜使水出来了,现指事情出了问题。

事前做好准备了就不会筐瓢。

18.扯粟(xiú)磕:原指闲聊,现指荒诞不经的说法。

别扯休磕了,你外公都死了几时年了,你是碰到鬼了吧!19.调牌:原指打扑克时调整手中的牌,现指挑剔、显排场。

他娘最调牌了,难伺候。

20.砌长城:即打麻将。

他下岗了,一天到晚砌长城。

21.敲边鼓:指受雇于卖主,假装成顾客帮卖主拉生意。

他上了那几个敲边鼓的人的当了。

22.扯手气:指抢走了别人的好运气。

他倒是赚了,那也是扯了我的手气,现在倒装得不认得我了。

23.扮式样:“扮”在长沙方言是“摔”、“跌”的意思,摔一跤即“扮一跤”。

“扮式样”的意思是丢人。

小李穿得这样土气,真扮式样。

24.“行蛮(动武)”25.“有狠(有本事)”26.“犟筋(固执倔强)”27.“厉霸(指能干或强悍)”粤语融入普通话1. T恤衫2. 巴士3. 白斩鸡白切鸡(被普通话加工改造,变了一个字)4. 包二奶5. 爆满6. 炒鱿鱼解雇7. 冲凉广东天气潮热,长夏短冬,每天洗浴几次,消热除汗,增添凉爽,粤人谓之“冲凉”(北方人称之洗澡),以前冲凉没有热水器,用凉水冲淋或舀水冲洗,形象贴切,现在条件好了,洗浴方便,北方人也常冲凉,叫“冲凉”的人也多了。

8. 打的,“的”指“的士”,即出租车,是英文“TAXI”的读音,通过粤语“舶”进普通话,“打车”只不过省略了外语而保留了粤语成分。

9. 打工仔10. 大哥大11. 的士高(经过巧妙音译由粤语方言区推广至全国)12. 电风扇电扇13. 豆角豇豆14. 发烧友15. 发型发式16. 番茄17. 搞定粤人办妥了一件事情称“搞定”,“定”不作动词,有“行”、“好”之意,这个词近来也上了内地报刊版面。

18. 荷兰豆19. 减肥20. 警署派出所21. 酒店饭店22. 老公在称谓上,内地城镇女性原把配偶称“丈夫”、“爱人”,农村女性原把配偶叫“孩他爹”23. 镭射激光24. 靓漂亮25. 马仔原指港粤地区黑恶势力的帮凶、爪牙,地位卑微,过去在港澳片上常见这些“马前卒”打打杀杀,为害一方,其词性在粤语中含贬义。

近年看了不少缉毒、缉私、破案的电视节目,各地警方把这类人统称为“马仔”,憎恶之意溢于言表,斗智斗勇,不怕牺牲,打掉了不少犯罪团伙。

26. 埋单到酒楼请客,饭后要付款,过去北方人叫“结账”,现在基本被“埋单”一词替代。

27. 牛市28. 拍档29. 拍拖谈恋爱30. 派对(经过巧妙音译由粤语方言区推广至全国)31. 企稳股市跌宕起伏,在众多股评中,不乏“全球股市企稳反弹”、“蓝筹龙头近日企稳回升”等字眼,何为“企稳”?《现代汉语词典》并无标注,而对“企足而待”的注释是“抬起脚后跟等着”,词不达意。

原来,粤语把站立叫“企”,翻开早期港粤地区的股评,很多是用方言表述的,“企稳”就是“站稳”,引伸为股市止跌回稳,只是被股评人约定俗成罢了32. 强人能人或有强硬手腕的人33. 抢手34. 骚人模特儿35. 生猛海鲜36. 士多商店37. 贴士提示38. 我顶你个肺39. 西装西服40. 宵夜粤人有“宵夜”习惯,夜晚到酒楼或街边排档,要几份小炒,边吃边聊,沟通信息,这种生活方式也被一些内地商客、居民全盘接受,夜晚也嚷着“宵夜”了。

41. 小巴42. 熊市43. 油麦44. 啫喱45. 芝士奶酪46. 置业购房47. 朱古力巧克力48. 做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