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_醌类化合物

第八章_醌类化合物


番泻苷A—致泻成分
(三)二蒽酮类衍生物
萘骈二蒽酮衍生物:
金丝桃属某些植物如贯叶连翘、小连翘中含有的金丝 桃素(hypericin)、假金丝桃素(pseudohypericin)均 为萘骈二 蒽酮衍生物。具有抗抑郁,抗病毒作用。
除了以上三种类型以外,还有糖作为侧链通过 碳 - 碳键直接与蒽环连接的,如芦荟致泻的主要有 效成分芦荟苷。
蒽醌类成分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还原程 度的产物,如氧化蒽酚、蒽酚、蒽酮及蒽酮的 二聚物。
O
8 7 6 5 8a 9a 9 10 4a 4 1 2 3
10a
1,4,5,8位---α位 2,3,6,7位---β位 9.10位-meso 位(中位)
O
蒽醌类(anthraquinone):活性
生理活性显著: 1.泻下作用:天然蒽醌类化合物多具有致泻作用,其强 度与结构有如下关系: ①番泻苷本身并无泻下作用。游离蒽醌内服后未达到 大肠前就被破坏,使泻下作用减弱,而苷中糖起到 保护苷元作用,使苷到达大肠,再经水解放出游离 蒽醌刺激大肠而引起致泻。 ②含羧基蒽醌苷的致泻作用强于相应的不含羧基蒽醌 苷.
H O HO O O

O
O
β-OH蒽醌
α-OH蒽醌
3.酚羟基的数目增多,酸性也增强,但与位臵有关:
>
>
1,2-二羟基
>
1,8-二羟基
1,5-二羟基
以游离蒽醌类衍生物为例,酸性强弱顺序为:
含 - COOH > 含 两 个 以 上 β-OH > 含 一 个 β-OH > NaHCO3 5%NaHCO3 5%Na2CO3
含两个 α-OH > 含一个α-OH 1%NaOH 5%NaOH
第八章 蒽醌类化合物
第一节
定义: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是指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醌式结构) 或容易转变成这种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分布:
由于醌类具有不饱和酮结构,当其分子中连接助 色团后(-OH、-OMe等)多有颜色,故常作为动 植物、微生物的色素而存在于自然界中。
分布:
醌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的蓼科、 茜草科、鼠李科、百合科、豆科等科属以及低 等植物地衣类和菌类的代谢产物中。是许多天 然药物如大黄、何首乌、虎杖、决明子、芦荟、
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 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
glc H
H glc
大黄素甲醚-8-O-β-D-龙胆双糖
(一)蒽醌衍生物
2.茜草素型 分子中的羟基分布在一侧的苯环上。化合物颜 色较深,多为橙黄色至橙红色,种类较少。
O OH R1
R2 O R3
R1=OH R2=R3=H 茜草素 R1=OH R2=H R3=OH 羟基茜草素
丹参醌 Ⅱ A 磺酸钠注射液可增加冠脉流量。临床 上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
丹参新醌甲 丹参新醌乙 丹参新醌丙
R=CH(CH3)CH2OH R=CH(CH3)2 R=CH3
四.蒽醌类(anthraquinones)
蒽醌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种色素,是许多 中药如大黄、何首乌、虎杖等的有效成分。目前已 经发现的蒽醌类化合物近200种,主要分布于高等植 物中,其他则主要存在于真菌及地衣类中,在动物 及细菌中也偶有发现,而且在真菌、地衣和动物中 存在的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也往往比较特殊,这类 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是醌类化合物中最 重要的一类物质。 在植物中的蒽醌衍生物主要分布于根、皮、叶 及心材,也可在茎、种子、果实中。多和糖结合成 苷,或以游离态存在。
蒽醌类(anthraquinone):活性
2.抗菌作用: 化合物蒽醌类(如大黄酸等)有抑菌作用, 苷元的作用强于苷类.中药大黄对多种动物实 验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在体内容易吸收,起 效快,对早期炎症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等有较好的对抗作用.
蒽醌类(anthraquinone):活性
茜草中还含有木糖和葡萄糖的蒽醌苷类化合物, 有单糖苷和双糖苷。
(二)蒽酚或蒽酮衍生物
(二)蒽酚或蒽酮衍生物
氧化蒽酚衍生物 蒽醌在碱性溶液中可被锌粉还原生成氧化蒽酚及其互变 异构体蒽二酚。
O
Zn OH-
O
OH
O
H
OH
OH
氧化蒽酚及蒽二酚不稳定,氧化蒽酚易还原为蒽酮(或 蒽酚),蒽二酚易氧化为蒽醌,故较少存在于植物体中。
常作为动植物、微生物的色素而存在于自然界 中。
一.苯醌类
苯醌类(benzoquinones)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为
对苯醌和邻苯醌。天然存在的苯醌化合物多为 对苯醌的衍生物。常见的取代基为OH,OMe Me和烷基等。
O
1 6 2 3 4
O
1 6 2 5 4 3
O
5
O
对苯醌
邻苯醌 (结构不稳定)
泛醌类(ubiquinones)是一类广 泛存在于自然界包括微生物、高等植物 和动物体中,能参与细胞的基本生化反 应,主要作用在于氧化磷酰化反应中的 电子传导,是生物氧化反应中的一种辅 酶,又称辅酶Q类(coenzymes Q)
3.抗癌活性: 蒽环酮类抗菌素(anthracyclinones)可 以通过作用于DNA而达到抗肿瘤目的.多柔比 星(doxorubicin)是广谱抗肿瘤药,临床上主 要用于治疗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卵巢 癌.
蒽醌类(anthraquinone)
多柔比星
O OH
COCH2OH
OH
OCH3
O
OH
一.物理性质
(三)溶解度
游离醌类 —— 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机 溶剂,难溶于水。 结合成苷 —— 易溶于甲醇、乙醇、热水,但在冷 水中难溶,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等低极性溶剂。
※ 注意: 有些醌类结构中有易氧化的取代基,
对光不稳定,处理时在暗处进行,并避光贮存。
二.化学性质与显色反应
(一)酸性
近年从澳大利亚一种海绵Spongia hispida 中分离鉴定了一系列对苯醌和倍半萜聚合而 成的化合物,如isospongiaquinone和 ilimaquinone等
OCH3 O O OH O O OH CH3
H
H
isospongiaquinone
ilimaquinone
二.萘醌类
萘醌类(naphthoquinones)从结构上可以分成
R1 O
R2
R1=CH3 R2=H 大黄酚 R1=CH3 R2=OH 大黄素 R1=CH3 R2= OCH3 大黄素甲醚 R1=H R2= CH2OH 芦荟大黄素 R1=H R2= COOH 大黄酸
(一)蒽醌衍生物
大黄中的羟基蒽醌衍生物多与葡萄糖结合成苷类。
有单糖苷,双糖苷。一般结合位臵在1位、8位与3位。
丹参等药材的有效成分。
醌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如致 泻、抗菌、利尿和止血等,还有一些醌类化合 物具有抗癌、抗病毒、解痉平喘等作用,是一 类很有前途的天然药物。
在历史上,醌类化合物曾在染料工业中占 有重要地位,最知名的蒽醌染料是茜素,是一种早 为古埃及人和古波斯人所知道的天然染料。它存在 于亚洲的茜草根中。 早在700年时茜草在欧洲已成为商品,并 且在欧洲移植,于1868年年产量已增至约7万吨。 虽然茜素在1826年才第一次被分离出来,但所有早 期测定其结构的尝试均告失败。1868年格雷柏和利 伯曼最终确定了茜素的结构,并合成了它。合成的 茜素不久把天然茜素驱逐出市场,结果对西欧的农 业经济造成相当的影响。由于合成染料代替了天然 染料后,人们对醌类化合物的兴趣逐渐减少,甚至 不予理会。直至有人发现了醌类化合物的生理作用 ,才再度引起人们对这类化合物的研究。
第一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一.苯醌类
苯醌类(benzoquinones)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为对
苯醌和邻苯醌。天然存在的苯醌化合物多为对苯醌的 衍生物。
O
1 6 2 3 4
O
1 6 2 5 4 3
O
5
O
对苯醌
邻苯醌 (结构不稳定)
分布:
由于醌类具有不饱和酮结构,当其分子中
连接助色团后(-OH、-OMe等)多有颜色,故
蒽醌类化合物多数带有羧基、酚羟基,显酸性。
酸性强弱与分子中是否存在羧基、 Ar-OH 的数目 及位臵有关。有以下规律: 1. 带有羧基的蒽醌类化合物酸性强于不带羧 基的蒽醌化合物,具有芳香酸的通性,能溶于 NaHCO3溶液。
2. 酸性强弱与Ar-OH的数目及位臵有关。β-OH 蒽醌的酸性大于α -OH蒽醌。β-OH蒽醌化合物可 溶于Na2CO3,而 α -OH蒽醌溶于NaOH。
O
CH3
O
(一)蒽醌衍生物
天然界存在的蒽醌类成分多为蒽醌的羟基、 羟甲基、甲氧基、羧基衍生物。根据羟基在蒽醌 母核上的分布状况不同,可分为两类: 1.大黄素型 羟基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多数化合物呈黄 色。大黄、首乌、虎杖中的主要蒽醌衍生物多数 属于大黄素型。
(一)蒽醌衍生物
1.大黄素型
OH
O
OH
在。meso-位上羟基与糖结合成的苷性质比较稳定,
只有水解成苷元后才能容易被氧化。 羟基蒽酚类具有杀灭真菌作用,临床上用于治 疗疥癣等皮肤病,如柯桠素。
(三)二蒽酮类衍生物
这类可以看成是两个分子的蒽酮脱去一分子氢 后相互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gic O O OH
10
COOH
10'
COOH
glc
O
O
OH
一.物理性质
(一)性状
天然醌类几乎都是有色晶体,颜色随分子中 助色团的增加而加深,一般呈黄、橙、红、紫色 等。苯醌和萘醌多以游离形式存在,而蒽醌多以 苷的形式存在,难以得到结晶。
(二)升华性
游离的醌类多具有升华性。常压下加热可升 华而不分解。如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升华温度为 124oC ,芦荟大黄素为 185oC ,大黄素为 206oC , 大黄酸为210o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