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强防护措施,以达到保护自身健康的目的。
一、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
1、环境因素 建筑布局不合理,没有良好的通风、降温设施, 室内空气潮湿,夏季受到高温侵害,随着仪器设备 的增多,存在噪音污染,及敷料制作时纤维粉尘的 飞扬对呼吸系统功能的损害等。
职业危害因素
2、工作中危害因素 工作人员每天要大量处理接触各种锐器,常被 针头、刀片、剪刀等锐器刺伤。
讨论
• 1、手卫生的概念正确的是什么?哪些时候 必须进行手卫生? • 答: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 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直接接触病人之 前、进行无菌操作或护理程序之前、接触 血液或体液之后、直接接触病人之后;接 触病人直接范围内物品之后必须进行手卫 生。
讨论
• 2、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原则是什么?简述 其概念? • 答: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原则是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概念是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 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 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防护的措施。
防护措施
8、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及职业安全培训,增 强自我防护意识。重视洗手,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和加强
手消毒。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是多方面 的,工作人员要加强职业安全的防护意识,严格遵 循各项操作流程。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 受伤的次数,从而更好的预防职业伤害。
职业暴露
• 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 外暴露于病原体污染的环境,或被具有感染性的血液、体液 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 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的情 况。 ⊙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感0万,护士利器伤害率占80%以上。
手套操作,所有用过的针、刀片等锐利器械应使用血管
钳取下,不能随便弃置,须放在指定的防水耐刺加盖的
硬质容器内,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工
作中出现针刺伤,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建立针刺伤登
记上报制度。
防护措施
6、手工清洗器械时,刷子必须在水面以下,避免 水滴四处飞溅。如不慎溅污立即用流水冲洗,溅入眼内
放工作,在进行物品回收、分类、消毒、清洗、灭
菌过程中,经常要接触各种体液、血液、分泌物等
感染因素,被锐器刺伤、化学消毒剂灼伤、蒸汽烫
伤等危险时有发生,加上夏季的炎热潮湿,噪音等
诸多不良因素,对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
成直接威胁。
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消毒灭菌工作时,必须
重视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
• 洗手和手部消毒指征
(1)当手部沾有肉眼可见的或蛋白似的脏物、血液或其他体液时, 或者强烈怀疑或被证实暴露于潜在的能形成孢子的微生物,或使用 公共厕所后,应洗手。 (2)如手部无可见的脏物,在所有其他的临床状况下(如(3)所 列),最好能卫生手消毒。否则,应洗手。 (3)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手卫生: ①在与患者直接接触之前或之后; ②摘掉手套之后; ③在护理患者当中,处理一个有创装置之前(无论是否带手套); ④在接触体液或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之后; ⑤在护理患者期间,如果从污染部位移到干净部位; ⑥在患者附近接触物件(包括医学设备器材)之后; (4)在进行药物治疗和准备食物之前,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5)如果已经在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则不要同时使用抗菌皂。
职业危害因素
针刺伤和刀割伤:是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在污 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被针头、刀片、剪刀等 锐器刺伤,而针头是对医务人员伤害最多、最深的锐器。 一项调查表明:全国有80%的护士曾受过针刺伤,抽查 100名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6%。医务人员患血 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经血液传播疾 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疟疾等
防护措施
3、规范操作程序: 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及工作流程, 设独立的敷料室,
制作各种敷料包布时戴口罩,防止呼吸道的吸入损伤,
尽量采用一次性医用材料。
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分析
医务人员锐器伤分析
报告控感科 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建立锐器损伤后的报告管理制度,一旦被 刺伤立刻报告感 染管理科,评估发生情况。(见附表)
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 的接触时都必须戴手套 衣服或面部可能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 戴口罩和眼罩 接触感染物品后、脱手套后立刻洗手 锐器的正确处理 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的正确处理
普遍性职业防护原则的5 项基本操作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严格消毒所有器具 认真洗手 使用防护器具 安全处置废弃物
讨论
• 3、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
• 答: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反复冲洗-消毒伤口的处理-抽血化验检查-注射乙肝疫苗高 价球蛋白-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 记、上访、追访。
需连续冲15min,衣服如浸湿立即脱去衣服,必要时就
诊。
防护措施
7、清洗消毒机和烘干箱门外贴有醒目的“小心烫伤” 标识,提醒工作人员在工作忙碌时忘记了安全意识,取 干燥的物品或灭菌后取物品时均使用隔热的棉纱手套, 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导致烫伤;灭菌物品出锅后 冷却30min再进行物品的整理等措施减少操作人员的烫 伤。
按程序操作,物品尽量集中清洗,减少机器故障或
噪声引起的危害。有噪音的房间随手关门,减少噪音污
染。
防护措施
4、加强标准预防: 在清点、清洗污染物品时、均要做好标准预防,戴
口罩、帽子、防护眼罩,双层橡胶手套,穿防渗漏隔离
衣、全包型胶鞋。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应先消毒
再清洗。
防护措施
5、加强清洗环节防护: 清洗环节严防针刺伤,动作要轻、慢,戴上合适的
如何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
• • • • • • • • • • 1.为病人操作后立即将使用的锐器放入锐器盒内 2.禁止回套针帽或用手分离针头,返回处置室进 行二次处理流程操作 3.传递手术器械时不能直接用手接,应使用弯盘 传递(刀、剪等锋利器械) 4.给不配合的病人使用锐器时,应有助手协助, 操作中始终保持警惕 5.在工作繁忙及抢救病人时,应忙而不乱,相互 配合,不违反操作规程 6.锐器伤后即刻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等均有一定程
度的损害。
职业危害因素
5、生物危害因素 工作人员在回收、清点、清洗带有体液、血液、 分泌物和其他污物的各种器械的过程中。自身防护
不到位、致病微生物可通过受损的皮肤黏膜、溅入
眼睛等途径进入人体。而感染上乙肝病毒、丙型肝
炎、艾滋病等传播性疾病。
职业危害因素
董海燕
2014年12月16日
消毒供应中心的概念
• 消毒供应中心(CSSD) 医院内承担各科 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 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
内
一、职业危害因素 二、防护措施 三、职业暴露 四、手卫生
容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
的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和无菌物品发
职业危害因素
3、烧伤、烫伤:每天与器械干燥箱、高温、高 压蒸汽、紫外线接触,如操作不当极易引发操作人 员的烫伤;有被烫伤和皮肤、眼睛损害的风险。 (紫外线照射到人的眼、皮肤,会引起电光性眼炎、 灼伤、红斑、皮肤过敏等)。
职业危害因素
4、化学危害因素 含氯消毒剂刺激性和腐蚀性明显、醛类消毒剂 对呼吸道和神经系统具有危害性,这些消毒剂对人
6、职业安全意识淡薄: 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危害认识不清,易导 致职业危害。
二、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
1、改善建筑结构布局: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合理布局在内
部布局上要实行划区管理,做到办公区、污染区、
清洁区、无菌区严格分隔,工作流程不逆行、不交
叉,空气由洁到污。
防护措施
2、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