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与国际联盟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与国际联盟
第三节国际联盟
一、国际联盟的成立
1、背景
进入20世纪后,国际关系的内容变得日趋复杂,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其矛盾也更加突出,甚至不断激化。因此国际组织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一方面,专门性、行政性和技术性的国际组织在组织结构上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另一方面,一般性、政治性的国际组织也迅速发展起来。在此背景下,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美、日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以没、日为主的帝国主义争霸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在承认美国优势的基础上,就拆散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和瓜分中国等问题上达成协议,建立起与凡尔赛体系相联系的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性“和平”体系,但其帝国主义的掠夺性又使它成为潜伏着战争危险的体系,国际联盟也成为维护战胜国列强既得利益的政治工具。
1922年2月签署《九国公约》,主要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为中国建立一个稳固的政府提供方便;建立并维护各国在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利用中国的状况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核心是列强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
影响: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中国回复到各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全排斥了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在凡尔赛体系中,则集中体现了反苏反共的内容,其营造下的国际秩序是不完整的。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对广大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欺压和剥削基础上的,所以从该体系建立伊始,就受到新兴的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
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缺乏公正、民主、普遍性的不足,决定了其在二十、三十年代国际关系体系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决定了其寿命必然是短暂的。
19世纪产生了一批国际经济组织;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各国政治家认为有必要建立国际政治组织维护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趋于衰落,但是美国则利用战争大发横财,因此有取代英法帝国主义愿望,要求构筑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新秩序。
2.国际联盟的建立
美国威尔逊总统提出了“十四点计划”,要求英法列强以此为蓝本,建立新的国际秩序。1919年1月,巴黎和会通过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成立了以威尔逊为主席的委员会起草国联盟约;1919年4月巴黎和会通过国联盟约,并把它列为一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一系列和约的第一部分内容;1920年1月凡尔赛条约生效,国联成立;会员国44个,后来发展到63个,美国被排斥在凡尔赛条约之外,国会拒绝批准条约,美国未参加国联。
海军竞赛造成该地区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但它给各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各国人民反战情绪高涨;东方掀起巨大的民族解放运动;1921-1922年发生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因而,列强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矛盾。于是,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921年11月—1922年2月美、英、日、法、比、意、荷、葡、中九国在பைடு நூலகம்盛顿举行。会议由美国提议召开和由美国操纵。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签订了关于废除英、日同盟的四国条约;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条约、关于中国“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与中日解决山东问题的条约。
2、《四国条约》
1921年12月美英日法四国签署。
主要内容:缔约各国同意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如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各国彼此之间应全面地和坦白地进行协商,就应该采取的最有效措施达成协议;本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协定应予终止。
在英美日之间进行。美国:计划在20年代中期其海军力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海军强国;把海军主力由大西洋调到太平洋,发展珍珠港基地,以抗衡日本在该地区的力量。日本:实现八·八舰队计划;保持对美国海军70%的比例;1921年海军岁出占国家总支出的32%。英国:海军支出1919—1920年比1913—1914年增加了3倍。
第三、中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宰割,促使列强之间妥协、协调他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政策和利益。
2、英美日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英、日关系由盟友走向某种对抗,原因是日本在远东的利益扩张对英国形成威胁。美日关系因日本妄图独占中国而变得日趋紧张。亚太地区的竞争对手由英美转变为美日。
3、大国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世界新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在欧洲、在亚洲分别确立了一战后的帝国主义新的国际秩序。
2、帝国主义这一新的国际体系从建立的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矛盾。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全是建立在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夺之上,是不公正、不对等的,为日后德国法西斯的崛起埋下了祸根。
【复习思考题】
1.结合巴黎和会,综述战胜国列强各自的战略地位和称霸计划。
2.试述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和结果。
3.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内在矛盾以及对一次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5、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按照帝国主义列强战后实力对比,以牺牲战败国和弱小国家的利益,来重新调整他们之间在世界各地的关系,从而建立起的帝国主义世界新秩序。因此,她是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战败国,对战败国人民进行强盗式分赃的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镇压苏俄和各国革命运动及民族解放运动的体系。
影响: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借此解散了英日同盟;使该条约只具有外交协商性而不具备军事同盟性,美国无须用武力保护盟国利益。
3、《五国海军条约》
1922年2月签署。内容: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限额分别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即5:5:3:1.75:1.75的比率)等;美、英、日三国在太平洋岛屿和领地的要塞维持现状;美国不得在菲律宾、关岛、萨摩亚和阿留申群岛、英国不得在香港及太平洋东经110度以东的岛屿修建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日本则主要承诺不在台湾设防。条约有效期至1936年12月31日。
章节题目
第二节华盛顿会议与国际联盟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和结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内在矛盾以及对一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重点难点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各种问题与矛盾重重。战争结束了,但政治仍然要继续,未来的世界体系与格局如何安排与筹划则是摆在各交战国,尤其战胜国面前,这些政治领袖将决定着未来世界的走向以及数以亿计人民的命运。
影响:使英国放弃了“双强标准”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对等的原则,标志英国海军优势从此终结,日本海军扩张受到限制,承认其海军只处于二流水平,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
4、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与《九国公约》
1922年2月,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及附件,主要内容: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利权。是中国的重大外交成果。
2.讲授新课:
第二节华盛顿会议
一、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1、列强在亚太地区争霸的新格局
战前是英、法、美、俄、德、日六强角逐的格局。战后只剩下海上霸主英国,经济巨人美国和远东的日本。其中日美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争斗的中心在中国。
战后争霸新格局的三条主线
第一、日本实力明显增强,引起英美警惕和不满。
第二、英美日展开激烈的海军竞赛,使远东的形势格外紧张。
2、评价
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反映出20世纪的世界已发展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其宗旨反映了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稳定的愿望;但它缺少必要的制止侵略的力量,实际上为英法操纵,成为维护战后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的工具。1946年4月宣布解散。
【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斗争从战场转到和会的谈判桌上。由于战败的同盟国暂时失去了继续争霸的资格,新的争霸斗争便在战胜的协约国——英、法、美、意、日之间展开。战后初期战胜国面临三大问题:分赃(宰割战败国)、反苏和建立国际新秩序。在反苏问题上立场一致,但在其余两个问题上各有盘算,争斗激烈。战胜国先是召开了巴黎和会,在争霸的中心地带——欧洲及其侧翼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了列强之间的关系,建立带有全局性的凡尔赛体系,筹建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工具——国际联盟。
二、国联盟约
1、主要内容
盟约明确宣布了国联成立的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
规定了会员国的主要义务和职责
第一、裁减军备
第二、有相互尊重并保持领土完整和行政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略的义务。
第三、会员国要“维护各国间基于正义与荣誉之公开邦交”,凡各国间订立的与国联盟约不符合的条约应废止。
第四、盟约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把德国的前殖民地和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交给国联,由国联委托给英法比日等主要战胜国进行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