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兆瓦农光互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总论 (1)1.1 项目概况 (1)1.2 编制依据、原则、内容 (2)1.3 项目提出的理由 (4)1.4 项目效益分析 (6)1.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6)1.6 项目编制的范围和目的 (7)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9)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9)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7)3.1 选址原则 (17)3.2 项目选址 (18)3.3 项目建设条件 (18)3.4 选址评价 (21)第四章光伏发电产业现状及前景预测 (22)4.1 国内外光伏发电应用分析和应用情况 (22)4.2 前景预测 (25)4.3 太阳能资源分区 (26)第五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32)5.1 光伏发电简介 (32)5.2 光伏组件选择 (36)5.3 光伏阵列的运行方式设计 (40)5.4 逆变器选型 (43)5.5 光伏方阵设计 (44)5.6 光伏子方阵设计 (46)5.7 方针接线方案设计 (49)5.8 辅助技术方案 (50)5.9 年并网电量计算 (50)第六章电气二次设计 (53)6.1 电气一次 (53)6.2 电气二次 (65)6.3 通信系统 (67)6.4 电气主要设备材料 (69)第七章总平面布置及土建工程设计 (72)7.1 总平面布置 (72)7.2 设计安全标准 (74)7.3 设计依据 (74)7.4 基本资料及设计依据 (75)7.5 土建工程设计 (76)7.6 结构设计 (79)7.7 给排水设计 (81)7.8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84)第八章工程消防设计 (86)8.1 工程消防总体设计 (86)8.2 工程消防设计 (87)8.3 施工消防 (89)第九章施工组织设计 (90)9.1 施工条件 (90)9.2 施工总布置 (91)9.3 施工交通运输条件 (93)9.4 工程建设用地 (93)9.5 主体工程施工 (93)9.6 施工总进度 (95)第十章工程管理设计 (99)10.1 组织机构设置 (99)10.2 管理职责 (100)10.3 主要管理设施 (101)10.4 光伏电站运营期管理设计 (102)10.5 检修管理设计 (103)第十一章节能 (105)11.1 节能原则 (105)11.2 编制依据 (105)11.3 本项目能源消耗量 (105)11.4 节能管理措施分析评估 (106)第十二章环境影响评价 (110)12.1 设计依据 (110)12.2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110)12.3 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112)12.4 节能减排效益初步分析 (115)12.5 综合评价与结论 (116)第十三章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17)13.1 设计依据 (117)13.2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8)13.3 工程安全卫生设计 (119)13.4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4)13.5 结论 (125)第十四章农业项目种植方案 (126)14.1 农业种植地建设原则 (126)14.2 农业种植规划 (126)14.3 农业种植方案 (126)第十五章投资估算 (130)15.1 编制依据 (130)15.2 工程概述 (130)15.3 建设投资估算及取费标准 (130)15.4 资金筹措 (131)第十六章经济效益评价 (132)16.1 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132)16.2 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 (132)16.3 销售额预测 (133)16.4 经济效益分析 (133)16.5 财务效益分析结论 (135)第十七章社会效益评价 (137)第十八章结论及建议 (140)18.1 结论 (140)18.2 建议 (141)附表:附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附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表3: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4: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表5: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6: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8: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附表9: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附表10: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11:资产负债表。
第一章项目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20兆瓦农光互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1.1.2 项目建设单位新能源光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1.3 项目拟建地点1.1.4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5 项目建设周期本项目建设周期1年,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
1.1.6 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1、项目建设规模该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为600亩,约合40万平方米。
2、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总装机容量20兆瓦的光伏发电站一座;400余亩的高附加值农业项目;办公楼、停车场和员工餐厅等1600平方米的附属基础设施。
1.1.7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项目投资******20兆瓦农光互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为24000.00万元。
2、资金筹措该项目总投资为24000.00万元;其中11000.00万元为由企业自筹,13000.00万元为申请银行贷款。
1.2 编制依据、原则、内容1.2.1 编制依据(1)委托方提供的基础数据及有关资料;(2)承办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2号《电力监管条例》;(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5)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15】518号);(6)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第三版);(7)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8)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1)《跨省(区)电能交易监管办法(试行)》;(1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发改环资[2004]73号);(13)《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15)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98号);(16)******的有关法规、政策、各种收费标准的规定,项目建设的地方经济及市场的价格指标。
1.2.2 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2)选择成熟、可靠、环保、节能、略带前瞻性的工艺技术路线,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3)结合项目所在地建设条件和环境要求,合理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挥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4)合理安排建设周期及工程内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5)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在设计上留有发展余地;(6)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积极推行“安全文明清洁”生产工艺,做到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注意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可操作弹性;(7)充分估计工程各类风险,采取规避措施,满足工程可靠性要求。
1.2.3 编制内容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市场分析预测;4、项目总体规划及建设方案;5、环境保护;6、节能、节水措施;7、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8、项目组织管理与工程进度计划;9、项目招投标;10、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财务评价与分析;12、项目社会效益分析;13、结论与建议。
1.3 项目提出的理由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开发利用太阳能,对于节约常规能源、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产业突飞猛进,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更是备受瞩目,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产业化及市场发展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已经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受国内光伏发电成本制约,我国光伏并网发电产业还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关键部件一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已在我国形成很大的产能,并重点出口到欧美国家;同时制约太阳能组件生产成本的硅原料,也于2008年在我国形成产能,从而使得硅原料的价格从2008年的最高价500美元/kg直降到目前约70~80美元/kg的价格,并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
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6年,随着硅原料价格的下降,光伏发电成本有望与火电成本相当。
我国是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广泛实施太阳能光伏并网工程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目前,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太阳能发电的国土面积和建筑物受光面积也很大,其中,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冀北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占到陆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和潜力。
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全球光伏发电产业增长迅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成本持续下降。
我国光伏发电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
崛起了以尚德电力、英利绿色能源、江西赛维LDK、保利协鑫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企业和以江苏、河北、四川、江西四大光伏强省为代表的一批产业基地。
随着光伏发电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光伏发电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光伏发电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光伏发电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光伏发电产业中的翘楚!项目所在地***地处黄土高原地区。
太阳能资源丰富,是中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三个区域之一,***各地年太阳总辐射值大约为4100~5600兆焦/m2,空间分布趋势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增多。
项目所在地************,处于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
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
且化石能源消耗日益严峻,能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严峻。
大部分化石能源将在本世纪内消耗结束。
国际预测世界化石能源的消耗高峰将在2020~2030年之间到来,以后将逐步枯竭。
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成为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共识,作为能源消耗最多的城市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之一的太阳能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发展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