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法基本理论

刑事诉讼法基本理论

现某一目的的必要或充分的手段,那么它就有价值。
第二个层面:内在价值(目的价值)。某一事物自身所拥有的独
立的内在优秀品质。
刑事诉讼的价值
刑事诉讼价值:既是指刑事诉讼程序在具 体实施过程中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又是 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刑事诉讼程序自身是 否正当、是否合理的价值标准。
刑事诉讼外在价值:判断诉讼程序的实施 在形成公正的裁判结果方面是否有用和有 效的价值标准。
原因:对犯罪的重新认识以及对国家与个人关系的 重新界定。
犯罪控制模式(crime control model) 正当程序模式(due process model)
美国学者帕卡(Parker)根据刑事程序的目的不同,将刑事 诉讼分为两种模式:犯罪控制模式(crime control model) 和正当程序模式(due process model)。 犯罪控制模式:以维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及社会治安为本 位,刑事程序往往以惩罚犯罪为目的,追求打击的效率而忽 视保障; 正当程序模式:以被告人的人权为本位,刑事程序则追求对 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障,而对国家官员的权力多加限制
日本刑事诉讼目的论
三足鼎立 (1)实体真实论:强调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
查明实体真实,正确适用刑事实体法; (2)实体真实、正当程序并重论; (3)正当程序论:刑事诉讼的最终目的只有
一个,即确保刑事诉讼法得到公正的实施, 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权得到保 障。
宋英辉:《刑事诉讼法目的论》
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惩罚犯 罪和保障人权应当并重。不宜 确立某一方面的绝对优越地位 ,但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应 当适当强调加强人权保障。
相对工具主义程序理论
核心观点:基本坚持了工具主义的立场,认为程序法是实 现实体法的工具和手段。但强调在实现其工具价值的同时 应满足两个非工具主义目标的实现:一是无辜者不受定罪 的权利;二是被告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裁判者不能为 了在个案中实现实体正义而任意废止或无视他们,因为它 们的意义在于保证被告人实体权利得到实现,并确保刑事 审判的实体正义结果得到普遍的实现。
2、关键:提高对个人权利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政府权力的 正当根据在于尊重和保障个人权利。
3、内容:A扩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程序性权利,使其成为真 正的诉讼主体:废除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如实回答侦查人员提 问的规定,全面确立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彻底推行无罪 推定和一事不再理原则;扩大律师对侦查程序的参与程度,保 障律师为履行辩护职责所必要的条件和权利。
最低限度公正标准
(5)程序自治原则
法官的裁判应从法庭审判过程中形成,审判程序在产生裁 判结果方面具有唯一的决定性作用。
要求: 1、裁决须产生于法庭审判活动全部结束之后,而不能产 生与审判开始之前或审判正在进行过程中; 2、裁决须建立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对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 问题所形成的理性认识基础之上,而不是法官在审判活动之 外所产生的预断、偏见或传闻的基础上; 3、法官的裁判需以各方程序参与者在庭审过程中所提出的 有效意见、主张和证据为根据,而不能任意地将一方或多方 参与者的观点和论据排除于定案根据之外。
第二讲:刑事诉讼基本理论
一、刑事诉讼目的 二、刑事诉讼价值 三、刑事诉讼结构
一、刑事诉讼目的
刑事诉讼目的是指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 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 立法者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并对刑事诉 讼固有属性的认识预先设计的关于刑事诉 讼结果的理想模式。它可以分为根本目的 和直接目的两个方面。
经济效益主义程序理论
核心观点: 所有法律活动和全部法律制度都以有效利用 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为目的。“效益”是 法 律活动的惟一宗旨。
Minimize Sum (EC+DC) EC (error costs) DC (direct costs)
“正义的第二种意义,简单说来就是效益。” ——波斯纳《法律之经济分析》
控辩双方应受到平等的对待-动态的平等对待, 是对裁判者在庭审过程中态度的要求。
要求: 1、程序参与者有平等的参与机会、便利、手段; 2、法官对各方的意见和证据予以平等的关注,并在 制作裁判时将各方的观点均考虑在内。 3、法官应确保参与能力较弱的一方享有一些必要的 特权,以纠正各方在事实上所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2、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audi alterm partem)
“正当法律程序”(due law process principle)
1、“非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第 五修正案)
2、“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在州管 辖范围内,也不得拒绝给予任何人以平等法律保护。”(第十四修正 案第一款)
刑事诉讼内在价值:判断诉讼程序自身是 否公正、是否合理的价值标准。
(二)关于刑事诉讼价值的主要学说
绝对工具主义程序理论 相对工具主义程序理论 程序本位主义理论 经济效益主义程序理论
绝对工具主义程序理论
核心观点:刑事诉讼程序只是用以实现某种特定外在目的 的工具和手段,这种外在目的就是刑事实体法。
B严格限制侦查、起诉权力:侦查程序进一步法治化,严格强制 性措施的适用条件和程序,实行令状主义;加强对侦查权力的 检察监督和公众监督;设立证据开示制度;废除检察院对审判 活动的监督权。
C通过司法改革,建立现代法院制度,确保法院的公正性、独立 性、中立性和权威性,并使之拥有阻止政府干预司法、以司法 权制约侦查权和起诉权的足够条件和能力,确保个人权利在受 到非法的和无根据的侵害时能够得到有效的司法救济。
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宪政和秩序。
直接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惩罚犯罪;二 是保障人权。
刑事诉讼目的的历史演进
原始社会:以补偿被害人为惟一目的
原因:对犯罪的认识停留在原始阶段,将犯罪仅仅 视为对个人利益的侵害。
封建社会:维护专制皇权
原因:将犯罪视为对封建君主统治的直接威胁。
近现代社会: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
最低限度公正标准
(1)程序参与原则
又称为获义地参与裁判制作过程。
要求: 1、到庭原则:程序参与者在裁判制作过程中始终到场; 2、富有意义地参与裁判的制作过程 3、有充分的机会参与诉讼活动并有效地影响裁判结果: 4、参与者在过程中具有人的尊严,并受到人道的对待。
最低限度程序保障
联合国《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四条第三项: 1、获知被控的罪名及案由;2、获有充分的时间与便利准备辩护并与辩 护人联络;3、获得迅速审判;4、有权委托辩护人,并获得公设辩护人 协助;5、有权与对方证人对质,并申请法院传唤他所提出的证人出庭作 证;6、有权获得翻译帮助;7、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2)程序中立原则
裁判者应在控辩双方之间保持中立:静态的平等对待,是对裁判者个 人地位和态度的要求。
要求: 1、与案件有牵连的人不能成为该案的裁判官; 2、法官不得与案件结果或争议各方有任何利益上或其他方面的关系; 3、裁判者不应存有支持或反对某一方参与者的偏见。
最低限度公正标准
(3)程序对等原则
评价: 正面:提出了又一项基本的程序价值标准:经济效益。这 使得刑事诉讼价值的研究开始从传统的定性分析走向定量 分析,并促使关注程序分流、程序简化等问题。 负面:人的生命、自由和人格尊严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和 计算的。
(三)刑事诉讼内在价值——程序公正
“自然正义”(nature justice principle) 1、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nemo judex in partesua)
创始人:【美】R•德沃金:《原则、政策和程序》1985。 评 价:
正面:对绝对工具主义理论进行了修正,意识到判决结果 的公正性需要程序自身的公正性加以保障。 负面:没有对程序正义本身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仍停留 在工具主义的立场上,没有发现程序自身的独立于结果之 外的价值。
程序本位主义理论
核心观点:评价刑事诉讼程序的惟一价值标准是程序本身 是否具备一些内在的品质,而不是程序作为实现某一外在 目的的手段的有用性。刑事审判是一项理性的事业,一项 刑事裁判的质量会因为产生它的程序本身不具有可靠性和 合理性而受到损害。
最低限度公正标准
(4)程序理性原则 审判程序的运作应符合理性的要求。 要求: 1、法官据以作出判决的事实必须经过合理的证明; 2、法官在制作裁判之前必须进行冷静、详细和适当的评 议; 3、法官的裁判必须以法庭调查和采纳的所有证据为根据 a、证据必须由法官在法庭审判过程中进行了合理的调查, 其客观性和相关性得到充分的证实和揭示; b、证据必须包括参与者各方提出的证据,法官不得任意 地将某一方证据排除在外; c、所有据以作出裁判的证据均需经过各方的质证和辩论; d、法官应明确陈述其据以制作裁判的理由和根据。
哲学基础:功利主义
“实体法的惟一正当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增加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幸 福”,“程序法的惟一正当目的,则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实体法”。
——边沁《司法程序的原理》
评价:
正面:发现了刑事诉讼程序在实现刑事实体法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为 人们正确评价刑事审判程序提供了一项重要的价值标准。
负面:工具主义的绝对化必然导致程序虚无主义的盛行。
最低限度公正标准
(6)程序及时和终结原则
程序应当及时地产生裁判结果,并使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得 到最终的确定。
及时:不能过于急速,否则参与者不能充分、有意义地参 与,法官不能充分地进行庭前准备、听审、评议;不能过于 缓慢,浪费司法资源、损害程序参与、可能导致结果不公。
终结性:对裁判结果公正可能具有妨害,但有独立价值 ——克服和防止审判程序任意启动,使程序的开启和运作 合乎理性的要求;旨在对被告人、被害人等程序参与者的利 益给予适当关注,防止因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被反复审查而使 被告人、被害人的生活得不到安定。
“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必须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
——英国法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