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题库:简答题部分第一至第三章:1、简述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
(1)就其内容来说,刑法是实体法,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2)刑法所规定的内容,只有通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才能实现。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刑法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也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
(3)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
2、刑事诉讼具有哪些特点?答:(1)是国家专门机关依其职权进行的诉讼活动,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国家行使刑罚权的活动,因而具有强制性和严格的规范性。
(2)刑事诉讼的客体是刑事案件,它是为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3)刑事诉讼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4)刑事诉讼必须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
3、简述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答: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是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
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同是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二者不可偏废。
4、简述“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
答:在刑事诉讼中实行无罪推定原则,至少有三点积极意义:(1)无罪推定原则的第一要义,是明确了被告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即:在未经法院判决有罪以前,尽管存在犯罪嫌疑,但却不能等同于“罪犯”。
与此相适应,也就确认了他在诉讼中享有充分的诉讼权利;(2)无罪推定的实质,是设立了一个“被告人在判决前应视为无罪”的假定,这一假定只能用证明其有罪的确凿证据予以推翻。
这就要求控诉方承担举证责任,必须用确实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对被告人的指控;否则,证据不足就等于确认了被告人无罪。
(3)罪推定有利于处理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疑罪。
第四章:刑事诉讼中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1、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如何承担的?(1)刑事自诉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原则上应由自诉人负责举证。
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如果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应对反诉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2)公诉案件原则上应有起诉方承担举证责任。
实际上是由人民检察院和侦查机关(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共同承担举证责任。
(3)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不承担举证责任。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也不承担举证责任。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负举证责任。
(5)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不负举证责任,只承担对其认定事实的证明责任。
2、人民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有哪些?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有: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案件。
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
第五章:管辖制度1、我国关于级别管辖是如何规定的?(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由上级管辖的除外。
(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性(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2、人民检察院对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时,必须查明以下内容:1)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2)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3)是否属于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4)有无附带民事诉讼5)侦查活动是否合法第六章:回避制度1、简述回避的理由回避的理由包括:(1)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2)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5)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6)参加过原审案件的审判。
2、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公安司法人员回避决定的规定是1)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2)法院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3)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4)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第七章:辩护和代理制度1、强制指定辩护包括哪些情形?答:强制指定辩护适用于下列情形:被告人是盲聋哑认为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未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2、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可以担任辩护人的有:1)律师;2)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4)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3.律师在侦查阶段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时,侦查机关应该如何办理?答:(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
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则不需要经过批准。
(2)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一般应在48小时内安排会见。
(3)对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或者走私犯罪、3、简述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规则。
首先应当查明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这是对所有证据的共同要求。
除此之外,运用间接证据还应当遵循以下规则:(1)必须有一系列间接证据组成一个完整的不能间断的证明体系。
(2)各个间接证据之间必须互相一致,不允许存在无法解释的矛盾现象。
(3)运用间接证据定案时必须排除掉其他各种可能性,以确定这个结论是惟一的、无可辩驳的事实。
4.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种类:1)物证、书证;;2)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4)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5)视听资料。
5、“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2)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第十一章:立案程序第十二章:侦查程序1、简述侦查终结的含义及其条件。
答:侦查终结,是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对于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经过侦查和预审,认为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决定结束侦查工作的诉讼活动。
侦查终结的条件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法律手续完备。
第十三章:提起公诉程序1、提起公诉案件的条件有哪些?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1条的规定,提起公诉的条件是:(1)犯罪事实方面的条件。
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这是决定起诉的根本依据。
如果犯罪事实诸如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目的、动机等情节尚未查清,或者证据不足、证据不确实,就不能决定提起公诉。
(2)法律方面的条件。
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并且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这是提起公诉的法律标准。
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虽然构成犯罪,但依法有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就不能提起公诉。
2、简述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答:a.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包括: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b.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c.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十四章:刑事审判程序1、刑事诉讼法关于不公开审判案件的范围是如何规定的?(1)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3)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4)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5)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经当事人申请的。
2、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范围:1)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第十五章:第一审程序1、自诉案件的审理有那些特点?(1)对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1人独任审判。
(2)人民法院对于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3)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起诉。
(4)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2、刑事判决和刑事裁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二者虽然都是人民法院就案件的有关问题作出的决定,但它们之间有明显区别,其区别主要有:(1)适用的范围不同。
裁定虽然也解决部分实体问题,但主要是解决程序问题;而判决只适用于最后解决案件实体问题。
(2)表现形式不同。
裁定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两种形式;而判决只能用书面形式。
(3)使用的次数不同。
一个案件可能有几个裁定;而判决只能有一个。
(4)上诉、抗诉的期限不同。
不服一审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为5日;而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10日。
正是由于判决与裁定有这些区别,所以两者不能混同使用。
3、简述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区别答:合议庭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直接面对当事人审理案件;而审判委员会则是人民法院内部设立的对审判工作实行集体领导的组织形式,它不直接面对当事人开庭审理案件,但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
4、简易程序有哪些特点?答:简易程序有下列特点:(1)审判组织简化;(2)出庭公诉简化;(3)审判程序简化;(4)审理期限简化。
6、简述自诉案件的范围答:自诉案件的范围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做出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7、.人民法院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包括:1)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8、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工作包括:1)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2)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
对于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在必要的时候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3)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三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4)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5)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第十六章:第二审程序1、二审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情形包括:1)违反本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2)违反回避制度的;3)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4)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5)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