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拓展实践空间 追求深度体验

拓展实践空间 追求深度体验

拓展实践空间追求深度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拓展实践空间,追求深度体验,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为学生的成长打开一扇窗,使他们透过这一窗口去认识自然、关注社会、感悟人生。

几年的实践,我们探出了一条以课改促实践,以实践出特色、以特色求发展的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一、健全教研组织营造课改氛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实施中感到困难较多。

为了有效地引导教师及时解决课改中存在的困惑,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找准综合实践活动课难以实施的瓶颈。

实验开始期间,综合实践课往往被其它学科占用,名存实亡。

其原因:(1)教师在观念上不能转弯,感到虚幻,认为无处下手。

(2)课程资源不足,教材中有些内容实施起来较困难。

(3)教师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驾驭活动的潜能有待于发掘。

(4)有些活动主题涉及人数多,教师有限,指导不能到位。

(5)受中考指挥棒影响,家庭和社会上的看法不一致,评价机制尚未健全。

(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人力、物力、财力付出较多,但回报却是隐形的。

2.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顺利实施的支撑点。

(1)转变观念。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教学计划,开足活动课时。

(2)强化管理。

每学年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计划、制度,教师参与活动有考核,学生学习有评价。

(5)专家引领。

聘请专家来校,讲述新课程理念,指导活动过程。

(6)培训骨干。

在课程实施中首先培训骨干教师,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骨干教师由6人发展到27人)每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利用双休日举办一次新课程理念培训,研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以及课程资源的整合运用。

(7)资料收集。

实施过程中的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系列化,每学年建档成册。

三年来已收集整理成册的有98余本。

(8)评价机制。

对教师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和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3.提供综合实践课发展创新的保障。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制定必要的保障机制,使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在领悟中进步,在收获中创新。

(1)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研究小组,教学副校长亲自参与策划和实践。

每个年级均有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小组,负责拟定活动方案并予以实施。

(2)课时保障:课时计划落实到班,活动时间有集中安排也有分散安排。

(3)经费保障: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等投入了一定数量的经费。

(4)制度保障: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取得一定成果的,给予奖励。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历经了三个时期,即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感受到了教育改革焕发的生命活力与时代气息,更感受到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各环节中的激烈碰撞。

二、提倡因地制宜,挖掘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必须有一定的课程资源为支撑。

于是,我们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核心主题的过程中,本着“立足学校,辐射周边,人为我用,地为我用,资源共享,健康发展”的思想,深入了解学校周边的工业、农业、风土人情等,确定了学生观察、调研、实践的场所。

以学生的需要为实际出发点,就地取材,科学合理地挖掘与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

1.研究地方课程,整合课程资源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初始阶段,我们选用了湖北省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包》(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选用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生命教育》(人民出版社)。

还选用了湖北省地方课程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科技等。

这些课程资源无疑为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起到了指导、引领、示范的作用。

教师们经过认真的研究,从中获得启示,并结合实际将资源整合,创造性地挖掘新的课程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2.自编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资源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越是源于学生自己、源于学校特色、源于生活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就越鲜活,越有生命力,越能体现教育所追求的价值。

因此,我们大胆实践,就地取材,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和各项活动中去挖掘更多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例如:(1)根据教材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中,我们不但地开阔视野,活跃研究形式,提升研究水平。

我校李水云、朱克美、李淑珍老师参与省《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资源包》教材的编写,其中编写的《少男少女的悄悄话》等10篇教学课案已选编在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的上、下册中。

李水云、朱克美老师参加《生命教育》教材的编写,郑明科老师参加《科技》教材的编写。

4.确定活动主题,贴近学生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关键是主题的确定,而主题的确定应贴近学生实际。

例如,“活出尊严,活出精彩”这一主题的确定,是因为在近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获知,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严重,有些女生因性无知,缺少防范意识而步入歧途;有些女生因生理变化感到恐惧;有些女生因学习压力大,成绩不理想,无法面对父母,感到孤独无助,十分烦恼;还有些女生甚至因为自己的性别而自卑、自贱、悲观厌世、漠视生命。

因此我们针对女生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困惑进行心理访谈,举办了青春期知识讲座,开展了“我是女生我骄傲”的演讲活动,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使她们真正了解自己,帮助她们走出困惑。

《活出尊严,活出精彩》活动分五个阶段,历时一年。

第一阶段:成立研究小组,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女生心理访谈,收集整理访谈录,商计教育策略。

第三阶段:《女生青春期知识》讲座,由夏海云老师主讲。

共分四讲:第一讲“认识你自己”,第二讲“怎样与异性相处”,第三讲“如何保护自己”,第四讲“做女生真好”。

第四阶段:举办“我是女生我骄傲”的主题演讲会,展示优秀作品。

第五阶段: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这次活动女生认识到了女性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独有的魅力:娇柔、妩媚、优雅、高贵……使她们感受到做女生真好,从而唤起她们对生命的热爱,对自己的尊重。

又如:在一次师生交谈过程中,我们得知方云同学出生十个月,母亲就离她而去了。

方云同学说道:“我不知道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活着。

我也许是多余的人,都说天下最善良的是母亲,而母亲却不要我了,没有母爱的日子,我没有活下去的勇气……”我们及时走到她的身边,了解她的真实心理,用真情打开她的心扉,萌生了为她找妈妈的想法。

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我们才联系到她的母亲,安排了母女见面。

可见面后,孩子更失望了,妈妈根本不能给她什么。

残酷的现实让她无法面对。

怎么办呢?我们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去改变别人的生活,唯一能做的是改变孩子的想法,要面对现实,用理解宽容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人。

为了帮助她,帮助所有的有类似经历、类似想法的孩子,我们确立了《用微笑面对生活》这一主题,引导孩子学会面对,学会理解,自立自强,做生活强者,笑对人生。

这一节课在全国第二次生命教育研讨会上展示,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与会代表的充分认可。

北师大裴娣娜教授课后与教师、学生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与合影。

我们感悟到:只有身边的资源,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条件;只有身边的资源,才能激发学生去发现的浓厚兴趣;只有身边的资源,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真情实感。

三、创设活动空间,激励学生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细心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同时还要创设一个空间,设计一个问题情景去激励学生大胆实践,深度体验,勇于创新。

1.设计问题情景,拓宽思维空间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丰富学生的经验,扩大知识面,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设计问题情景时,我们把握了如下四个原则:(1)自主性原则: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给一个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条件,让学生自己去锻炼;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案例:八年级下册《让青春绚丽让生命精彩》的活动分四个阶段,历时二个月。

第一阶段:让学生感受长大,寻找成长的信息。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成功,有哪些快乐,有哪些烦恼,有哪些困惑,给学生一个心灵释放的空间,让大家消除烦恼,分享快乐。

例如:辜声威同学说出了困扰了很长时间的烦恼是没有勇气站起来挥洒自如地回答问题。

王守俊同学找不到与父母来沟通的方法非常苦恼;陈梦雪同学道出了因成绩总上不去而悲伤失望的心声;张海峰同学上学期第一次被评为特长生,特别激动;王梦茹同学能够主动为爸爸妈妈洗衣做饭了,感到非常开心。

第二阶段:让学生设计美好人生,畅谈我的期盼,放飞自己的梦。

例如:李佳丹同学期盼自己能独立生活,能真正享受长大的快乐;鄢圣权同学期盼同学们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要知恩回报;曾羽凡同学期盼老师能够理解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原谅我们的无知;张琪同学期盼父母能够正确看待青春期的我们与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赵晟婷同学期盼教育行政部门改革考试制度,采用开卷考试,把背书的时间用来做其它更有意义的事情;刘若兰同学期盼中国能采用和平的方式收回台湾。

第三阶段:围绕《无悔的青春,完美的答卷》举办演讲会,让学生体验青春之美好,感受成长是一种责任,感悟成功需要奋斗,成功需要磨砺。

八年级四班何柳同学在演讲时,深有感触地说:七年级的我懵懵懂懂,不知道珍惜时间,成天无所适从。

现在的我才真正懂得了珍惜青春,就等于珍爱生命,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呢?……青春是什么?是希望。

青春需要什么?需要把握,珍惜。

把握生命的黄金阶段,去追求,去奋斗,去创造青春的辉煌,给青春一份无悔的答卷,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第四阶段是才艺展示。

让学生展示青春的魅力,让青春多姿多彩。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感受到青春是美好的,是多彩的。

在生命的意识里领悟到只有确立远大的目标,学会自立的本领,经过拼搏与磨砺的生命才是成功的。

教师也深有感触地说:“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今天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过程,这样的体验,这样的感受。

(2)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亲自经历和亲身“考察”、“探究”、“体验”、“感悟”、“反思”等。

案例:在《张家湖的变迁》活动中,学生直接接触社会,零距离地与湖区的居民一道分析了今昔张家湖的植物、动物、鱼类、鸟类等的变化情况。

孩子们经过调查发现:昔日丰富的植物资源,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现已不复存在;二十多种珍贵动物寥寥无几,就连人类的朋友青蛙也难逃厄运,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境界已是岌岌可危;种类繁多的鱼类多数已绝迹,为数不多的黄鳝黑鱼等在掠夺式的捕杀中也濒临灭亡;曾是“鸟的天堂”的张家湖如今只能偶尔听到几声苦娃鸟凄厉的叫声,仿佛在诉说“鸟的家族”的不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