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emoved_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Removed_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洪秀全的农民革命思想特点。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和强盛的过程,从中剖析太平天国不断发展的原因。 (3)掌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理解两者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性。 (4)剖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地图,引导学生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通过历史短剧表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天朝田பைடு நூலகம்制度》的意义和局限性。 (3)通过提问、列表和对比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 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促 使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由此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太平天国运动 (二)讲授新课: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的原因 想想议议: 同学们知道“官逼民反”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官逼民反”的意思是讲,老百姓本来是最安分守己的人,只不过由于官府残酷的压
迫和剥削,最后生活不下去了,只好起来造反。
鸦片战争后,由于鸦片和洋货大量输入,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紧张。在 这一情况下,清政府无力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于是把这一款项都转嫁到平民百姓身 上,向百姓加收苛捐杂税,致使老百姓的生活极度困难。
正是由于清政府加紧了对平民百姓的盘剥和压榨,从而造成社会阶级矛盾激化,人民 开始起来反抗剥削和压迫。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南方大地上掀起了一场震惊中外 的农民大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它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三)自然灾害严重。
在 1843~1850 年间,全国有十几个省爆发了七十余起规模较大的农民暴动。洪秀全所 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农民暴动的总爆发。但要把十里八乡人们组织 起来共举大事,并非易事,不知洪秀全是采取什么办法把农民动员起来的?
洪秀全通过创立拜上帝教的方式来发动民众起义。1843 年洪秀全根据《劝世良言》 而创立拜上帝教,他写的《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等文章,体现 了拜上帝教的主要主张。洪秀全宣传说:“皇上帝”是唯一的“真神”,清朝皇帝是“阎 罗妖”,人世间的欺压和掠夺,都是“阎罗妖”造成的。他号召广大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
洪秀全的这套说教对发动民众管用吗?为什么?请结合大屏幕上的材料进行思考。 (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 材料一: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
——《原道救世歌》 材料二: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 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材料三:(阎罗妖)乃是老蛇,妖鬼也,最作怪多变,迷惑缠捉凡间人灵魂。天下凡 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
从大家的剖析中可知,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西方基督教教义 同中国儒家思想和农民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其目的就是号召人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 人平等的人间“天国”。经过广泛宣传和发动,拜上帝教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反清势力 逐渐壮大,最后形成以洪秀全为首的六人领导核心,起义的条件成熟。1851 年初,太平天国 运动在金田村爆发。下面我们来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原道觉世训》 材料一和材料二表明,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大力宣传平等思想,反对压迫和剥削, 这正是广大农民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它能吸引广大群众。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洪秀全把清朝皇帝丑化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阎王”“妖怪”。 “阎王”“妖怪”是人们最不喜欢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清朝的统治者放在人们的对 立面上。把推翻清朝统治的号召,以封建迷信方式表达出来,对当时的人们十分有号召力。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请大家看大屏幕上打出的“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请一位同学充当历史讲解员, 按照示意图上所标明的太平军行军的路线,向同学们讲解太平军从金田向南京进军的情况。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37@.—— 36.35. —34—. ——33.312. 1.2.3.34.0.5.6—.—29.by28.by@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 9M.“OOOKN”b8y.:——7.——6.——5.——4.——3.——2.——1.——
:50 45. 44. 43. by 42.41.— 4—0.— 3—9.—3—8.by37@.—— 36.35. —34—. ——33.312. 1.2.3.34.0.5.6—.—29.by28.by@27.26.—— 25. 24. 23. 22. by 21.20. — 1—9.by:18.by:17.— 1—6.— 1—5.—1—4.—— 13. 12. 111.0“. ”by: 9M.“OOOKN”b8y.:——7.——6.——5.——4.——3.——2.——1.——
第 11 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是几千 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这课书,分四个部分阐述了太平天国运动 的兴起、发展、强盛、衰落和灭亡的全过程。第一目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第 二目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太平军胜利进军南京以及 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举行北伐、西征和东征的情况。第三目“《天朝田亩制度》和《资 政新篇》”,诠释了太平天国前后期这两个建国纲领的主要内容、意义及其局限性。第四目 “太平天国的失败”,阐明了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向衰落、衰落的过程及其失败的经过。在 教学中,要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地图,引导学生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与过 程,要引导学生把《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里进行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