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

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

的紧张性收缩逐渐加强,使胃内压 加大。这有利于胃液渗入食物,并
促使食糜向十二指肠移行。
(3)胃的蠕动 食物进人胃后约5分钟,胃便开始蠕动。胃蠕动
2.胃液
的意义是搅拌和粉碎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
(1) 胃酸
合,以利消化;并可推进胃内容物通过幽门,向 十二指肠移行。
(2) 胃蛋白酶
(3) 黏液
(4) 内因子
食物在体内过程
生消 理化
与 吸 收
内营 运养 输素
的 体
内营 代养 谢素
的 体
质营 的养 排代 泄谢

与消 吸 功化 收 能系
统 的 组 成
循 环 系 统 的 组 成
各 种 营 养 素 的 运
蛋 白 质 的 代 谢
脂 代碳 肾 尿 尿 类 谢水 的 液 液 代 化 结的 的 谢 合 构形 排
物 特成 放 的点
• 1.紧张性收缩
• 小肠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紧张性收缩。当 小肠紧张性降低时,肠腔易于扩张,肠内 容物的混合与推进减慢;反之,当小肠紧 张性增强时,混合与推进作用加快。
• 2.分节运动 • 环状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活动。
• 当一段小肠作分节运动时,在该段肠管上, 相距一定间隔的几处环状肌同时收缩,因 而将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随后,原来收 缩处转变为舒张,舒张处转变为收缩,使 原来的食糜节段分为两半而邻近的两半则 合拢,形成一个新的节段。
• ②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有乳化作用,能降 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粒。
• ③胆盐可与脂肪酸、甘油一酯等结合,形成 水溶性复合物,从而促进脂肪的吸收。
• ④胆盐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 (三)小肠液
• 由小肠粘膜中的小肠腺所分泌。
• 呈弱碱性,pH值约为8。成人每日分泌量约 1~3L。小肠液边分泌边吸收,这种液体的 交流为小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提供了媒介。
表面的上皮细胞所分
种糖蛋白。它能与食
泌。覆盖在粘膜表面, 物中的维生素B12结合
形成一层黏液膜,具
成复合物,以保护维
有润滑和保护作用。
生素B12不被消化酶所
胃黏液成碱性反应,
破坏,并促进维生素
故还有中和胃酸的作
B12的吸收。
用。

四、小肠
( smallintestine)
1.小肠的运动
(1)紧张性收缩 (2)节律性分节运动 (3)蠕动 (4)摆动 2.进入小肠的消化液 (1)胰液 (2)胆汁 (3)小肠液

第一节 消化与吸收生理
一、概念
1.什么是消化(digestion)?
人们摄入的食物必须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 才能穿过生物膜进入体内,这种将食物分解为小 分子物质的过程为消化。它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 消化。
2.什么是吸收 (absorption)?
食物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 道黏膜进入血液(blood)或淋巴的过程,被机体 细胞所利用,称为吸收。
• 小肠淀粉酶、肠激酶(胰蛋白酶原)
• 小肠液的作用主要有二:①消化食物,即 肠激酶和肠淀粉酶的作用;②保护作用, 即弱碱性的粘液能保护肠粘膜免受机械性 损伤和胃酸的侵蚀,以及免疫蛋白能抵抗 进入肠腔的有害抗原。
• 胃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解离的盐酸,称 为游离酸;另一种是盐酸与蛋白质结合而 形成的盐酸蛋白盐,称为结合酸。
• 这两种形式的酸合称总酸。胃液的酸性反 应主要取决于游离酸。
• 盐酸的作用:
重点
• ①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胃蛋白酶, 并为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 ②盐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
食物在食管内移动的速度,以流 体最快,糊状食物较慢,固体最 慢。 水在食管中只需1秒钟便到达食管 下端。 人在卧位情况下,食团也能蠕动 入胃,但移动较慢。
三、胃
1.胃的运动 (1)容受性舒张 (2)紧张性收缩
•容受性舒张使胃腔容量由空腹时的50ml,增 加到进食后的1500ml,它适应于大量食物的涌 入,而胃胃的内紧压张力性变收化缩并有不助大于,保从持而胃使的胃正更好地 完成容常受形和态贮和存位食置物。的进功食能后.数分钟,胃
• 3.蠕动 • 环状肌
• 小肠蠕动的推进速度很慢,每个蠕动波将 食物向前推进数厘米后即消失,但蠕动可 反复发生。小肠蠕动在进食后大大增加。
• 速度:1-2cm/min
• 4、摆动 • 纵状肌完成。 • 肠系膜造成。 • 功能: • 使食糜进一步的粉碎; •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进行化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一、口腔 (mouth)
1.牙齿(dens) 2.舌(tongue) 3.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1)唾液的成分和 性质 (2)唾液的作用
• 正常成人每日分泌唾 液约1~1.5升。
• 唾液的有机成份包括 唾液淀粉酶、黏蛋白、 溶菌酶等;无机成份 有钠、钾、钙、氯、 氨和硫氰酸盐等。
• ①湿润和溶解食物。 • ②清洁和保护口腔。
• ③唾液淀粉酶可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 芽糖。
• ④黏蛋白使食物黏合成团,便于吞咽。
• 由于食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很短,口腔 内化学性消化的作用不大。
二、咽与食道
1.咽 (pharynx) 2.食道 (esophagus)
食团吞咽后由咽腔进入食管上端, 食管肌肉即发生波形蠕动, 使食团沿食管下行至胃。
学性消化。
• 进入小肠的消化液: • 胰液、胆汁、小肠液
病态胰液涂片
胆汁溶菌实验
胰液
1、是由胰腺的外 分泌腺所分泌。 2、胰液为无色、 无嗅的弱碱性液 体。 3、PH为7.8—8.4 4、无机盐(碳酸 氢盐),作用 5、酶类
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胰蛋白酶
胆汁
• (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 1、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成人每日分泌胆
汁8种类和浓度,可由金黄色至深绿色不 等。 • 3、 胆汁的成份较复杂,除水外,还有胆 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以及血浆 中的各种无机物。
重点
• (二)胆汁的作用 • 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其在消化中的作用主要
是胆盐的作用:
• ①胆盐可激活胰脂肪酶。
• ③盐酸可杀死进入胃内的微生物。
• ④盐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 ⑤软化膳食纤维,减少粗纤维对消化道的损伤。
• 2胃蛋白酶
• 对蛋白质进行简单分解
• 主要作用于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的 肽键。
• 3.黏液 黏液由胃腺 • 4.内因子 内因子是
的粘液细胞和胃粘膜
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