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脉冲编码调制PCM与时分复用实验(.)-
实验2脉冲编码调制和时分复用实验-实验目的
1。
加深对脉码调制过程的理解;
2。
熟悉PCM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的功能和用法;3.了解PCM系统的工作流程;
4。
掌握时分复用的工作流程;用同步正弦波信号观察α律PCM八位编码
2,实验仪器
1。
HD8621D实验盒1 2.20米双踪示波器1 3。
铆钉孔线5
3,实验电路工作原理(PCM基本工作原理
脉冲调制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在通道中传输它脉码调制是模拟信号的过程所谓
采样,就是在采样脉冲到达的瞬间提取模拟信号,并及时将信号转换成信号所谓的
的量化意味着采样瞬时值的幅度,即一组指定的电平,被用来表示瞬时采样值在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之后,获得量化的脉冲幅度调制信号,该信号只是有限数量的值首先对
语音信号进行滤波、脉冲采样并转换成采样信号,然后将幅度连续的PAM信号通过舍入法量化成信号,再经过编码转换成信号对于语音电话通信,CCITT规定采样速率为8千赫。
每个采样值都是编码的,即总共有量化值。
因此,每个信道的脉码调制后的标准数字速率是每秒为了解决均匀量化时小信号量化误差大、音质差的问题,在实践中采用量化方法,即小信号量化特征密集分层,量化间隔小,大信号稀疏分层,大信号大
(2个PCM编解码器电路[PCM编解码器电路TP3067芯片)1。
根据图4-4和4-5,解释了单通道PCM编解码器的工作原理。
a:
定时,可实现编解码器的省电控制图4-5是短帧同步定时的波形图
4,实验内容
1。
用同步正弦波信号观察模数转换八位编码的实验:2.脉码调制和系统实验;
3。
PCM 8位编码时分复用输出波形观测实验:4.脉码调制时分复用定
时分析实验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PCM编解码系统分为PCM(一、PCM(两个子系统)(见图4-9、图4-10电气原理图芯片U501和外围电路形成动力系统控制模块(一,芯片U502和外围电路形成动力系统控制模块(二每个测试点3067芯片U501包含一个动力系统控制模块编码器和一个动力系统控制模块解码器动力系统控制模块编码系统信号流程图(如图4-6所示,动力系统控制模块(一、二)断电示意图(如图4-9所示
编码部分:PCM(一个编码数据在x个时隙输出(TP503,PCM(两个编码数据在y个时隙输出(TP509,两个信号可以在线路和时分复用中输出)(脉码调制输出为三态门输出,它将信号依次传输到同一总线,互不干扰,前提是只有一个三态门可以同时处于工作状态,而其他门处于高电平状态
解码部分:码分多址(解码部分在Y时隙接收数据)和码分多址(两个解码部分在X时隙接收数据)
信号流程图如图4-6所示。
图4-6 PCM编码系统信号流程图
(一个我们使用PCM(一个数据编码输出,最后是PCM(两个解码输出,例如:1。
打开实验箱右侧的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将会亮起2.薄膜键盘选择PCM编码和解码代码,有三个选项01t24,r8,c2m 02t30,
r16,c2m 03t0,r1,c128khz选择一个并按确认键其中:
T代表PCM(一个编码时隙,PCM(两个解码时隙第24个时隙脉冲r 代表PCM(两个编码时隙,PCM(一个解码时隙16,也就是说,第16个时隙脉冲
C代表1和2的线路编码和解码时钟(例如:2M,2048千赫),其可以在一帧中容纳32个数据时分复用;如果线路编码时钟是128千赫,一帧可以容纳线路数据的时分复用。
通过实验观察来验证你的结果。
3。
将TP002的同步正弦波信号连接到动力系统控制模块(1号模拟信号输入到铜铆钉孔TP501
4。
K501连接到引脚1-2,即PCM(一个编码器)的编码信号(或带有PCM(两个时分复用数据)的
)被发送到“时分复用总线”;K502连接有引脚1-2,即PCM (1)和PCM (2)的解码器在“时分复用总线”上的相应时隙上接收数据
5。
测量TP501~TP504和TP511~TP512的波形,如图4-8所示两路示波器同时测量TP503和
TP504两点波形,此时可以观察到一个稳定的8位脉码调制数字输出信号
6。
测量TP506和TP512解码器的铜铆钉孔,看看哪个解码器可以恢复并输出正确的同步正弦波
信号。
参照上述实验原理介绍和分析实验结果。
7。
将来自TP512(或TP506)的解码输出信号连接到功率放大器模块TP006的“扬声器输入”和
端口
8。
改变输入模拟信号,选择不同的编码和解码时隙和线路时钟,并测量每个点的波形
(两次时分复用、解复用实验
1。
打开实验箱右侧的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将会亮起
2。
薄膜键盘选择PCM编码和解码代码。
按确认键选择三个选项之一。
01t24,r8,c2m 02t30,r16,c2m 03t0,r1,c128khz
3。
用连接线将两个不同的模拟信号分别连接到TP501和TP507“模拟输入”铜铆钉孔
4。
K501连接到引脚1-2,即PCM(一个编码器)的编码信号(或带有PCM(两个时分复用数据)的
)被发送到“时分复用总线”;K502连接有引脚1-2,即PCM (1)和PCM (2)的解码器在“时分复用总线”上的相应时隙上接收数据
5。
用连接线连接TP504和TP510铜铆钉孔,即多路复用PCM(将两个编码输出信号接到“时分多路复用总计
线”上)时分复用波形分析示意图
6。
测量TP501~TP512的波形,分析波形之间的关系
7。
解码器输出信号通过连接线从TP506和TP512引出,分别连接
到功放模块TP006的“输入”铜
铆钉孔接口或“电话模拟接收”铜铆钉孔接口此时,两个模拟信号分别经过脉冲编码调制、时分复用、解复用,并通过各自的解码输出。
8。
改变输入模拟信号,选择不同的编码和解码时隙和时钟,测量各点的波形
[注:在上述步骤中,薄膜键盘选择03项,在普通示波器上可以观察到稳定的脉码调制波形
跳线开关设置:
K501: 1-2: PCM(编码器的编码信号发送到“时分复用总线”;
2-3: PCM(一个编码数据(或用PCM(两个时分复用)输出的数据)被发送到AMI/HDB3编码和解码系统的编码输入端
K502: 1-2: PCM(一个和PCM(两个解码器从时分复用总线接收数据);2-3: PCM(一个和PCM(两个解码器接收由AMI/HDB3码解码系统解码的数据6.实验报告要求
1。
画出实验电路的实验框图,描述其工作过程。
2。
在实验过程中画出每个测量点的波形图,并注意相应的相位和时序关系。
3。
观察同步正弦波的编码波形,读出编码数据(至少12字节的数据,注意观察方法
4。
写下这次实验的经验和任何改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