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网络语言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语言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浅谈网络语言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作者:尹黎
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54期
网络是语言的新载体,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从历史看,每一次传播媒介的变革都会带来语言的大发展。

随着中国加入WTO,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报纸电视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文化传播方式慢慢变为电子网络传播。

近年随着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工具的迅速普及,手机上网,随时随地了解新闻实事,迅速地在网络上联系沟通成了人们生活不可少的重要一部分。

与此同时网络所创新的一系列新生词汇已经深深地融入大众的生活,例如:
“MTV”“ID”“886”等已经在街头巷尾随处可以听见。

网络语言是传统语言学与网络传播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是人们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表达情感生活的约定俗成的语言,由于网络输入方式的特殊性,产生了特殊的表达形式, 其语言兼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的特点,并已逐渐流行开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语言,有新的词汇和文法构造,并对大家(尤其是学生)的语言习惯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如何正确认识并合理地对待网络语言,成为我们语言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先来看看网络语言的几种形式:
一、缩略语
网络语言包括很多拼音或英文字母的缩写,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和因为懒得去打字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1)利用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首字母:
“MM”——妹妹或者美眉
“GG”——哥哥
“PLMM” ——漂亮美眉
“PMP” ——拍马屁
“MISS U”——MISS YOU
“BTW”—— by the way 。

(2)用数字代替文字
“4242”——是啊是啊;“886/88”——再见;“9494” ——就是就是
(3)拟声词
“AUV”——哎哟喂;“3Q”——thank you
“3166”——“撒优那拉”(日本语),再见
(4)谐音
“稀饭”——喜欢;“果酱”——过奖
“表酱紫”——不要这样子
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流之际,均力求简化用字和节约传输时间,所以采用对方看得懂的缩略语言的方法就很普遍,这些语言形象、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大家广为接受。

二、符号图案组成的形象化语言
Zzzz…——在睡觉。

:)——笑;:(——生气
(^.^)——女孩子的可爱的笑
如此等等。

网络世界中,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时,这些表情符号所能给对方传达的含义实际上已远远超过任何一种传统文字所能表达的意义,这些符号化的语言更能体现处理人们的感情时的奇思妙想。

是对传统语言的一种很好的补充。

三、论坛产生的一系列词汇
“顶”——支持。

“沙发”——在论坛里的通常含义是指第一个回帖的人(是板凳的升极版、豪华版。

表示不管帖子内容,先占个位子,强调的是速度)
“一环”“二环”——帖子的第一页,第二页。

“汗”——有两个意思,敬佩和从头到脚的冷,也有害怕或敬畏的意思。

这两个词很传神,出汗或颤抖,都是人受了触动后的反应。

此外。

“汗”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对他人的愚蠢表示震惊。

“斑竹”---版主;“兰州”——楼主
四、流行语
网络传播迅速的今天,一些热门词汇迅速传播,成了一种特殊的语境。

比如,动车追尾事件发生后,新闻发言人的:“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了”迅速成为微博上被转多次的一句话,表达了网友愤慨反讽的社会态度。

“hold住”姐在网络上的流行,“我hold 住”这种表达方式马上成为点击率最高的时髦用法。

五、其他
“倒”——晕倒;“恐龙”——丑女
“菜鸟”——新手;“拍砖”——提意见
新颖,简洁,形象生动,快速传播,是网络语言的重要特点。

大量的语气词与表情符号的使用,目的在于增进沟通的顺畅,形象生动地形成人与人的互动。

网络语言符合当今社会的生活理念和时尚,因而迅速从网上虚拟世界进入现实生活。

但是由于网络语言的这种特定约定俗成性,冲击着汉语文教学,冲击着悠久的汉语和汉字。

这种夹杂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极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它究竟能否健康发展成为丰富优美、表现力强的普通用语,能否从社会方言变为全民性的语言,还应当按照语言发展的规律及时予以引导和规范。

某些低俗、晦涩的网络语言对主流语言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尤其一些没有辨别力的学生,觉得以使用网络词语为时髦,屡屡在正式的作文甚至是高考作文里,大范围地使用网络词汇,屡屡出现啼笑皆非的高考作文。

导致有阵子社会上很多语言教学者公开提出对网络语言的抵制。

作为语言教育工作者,私以为一味抵制也是不正确的,语言在发展,语言也需要规范。

网络语言也是如此,只有让网络语言规范造词,规范使用,才有望在主流语言中谋得一席之地。

语言文化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在语言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多元并存的情况并不稀奇,有多元就得有主有次。

网络语言日常生活的调剂,是有益的补充。

对语文教育来说,,我们既要容纳网络语言的新奇生动,注重其发展,又要对它进行规范,对学生加以积极引导。

学生作文偶尔用一下新鲜的“网语”紧跟时事和潮流绝没有过错,但是要他们完全用网语代替正统语言生活和学习,也是不太可能的。

而且实际上网络语言也达不到这种可以广泛运用的程度。

另外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我们也可以通过学校或教育主管机构对所谓的网络语言进行合理的整理和筛选,在大纲中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并将之纳入正规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对此有正确的认识。

规范后,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不会滥用和乱用,使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颖的元素点缀于语文教学之中,使传统的语言教学更加的生动,更加的贴近生活,也会更加的受学生们欢迎。

在网络已成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网络语言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抱着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整理和规范,使其最终成为正式的语言的一部分,成为正统语言的美好点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