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顶管及工作坑施工方案

顶管及工作坑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及说明1.编制依据(1)、《施工图纸》(2)、现场踏勘所掌握的情况资料。

(3)、适用于本工程的标准、规范、规程《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56-2001)《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暗挖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BJ01-87-2005)《地下铁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地下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9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8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10-2001)(4)、国家、北京市相关施工的法规、法律及北京市地方管理单位的要求(5)、我单位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

(6)、我单位多年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顶管工程及市政工程的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1).施工方案遵循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并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施工工艺。

(2).科学管理、合理组织、优化配置、强化监督,确保结构工程达到国家、北京市现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本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

(3).施工项目进度按设计要求进行合理安排,以求能满足工期要求。

(4).各种措施能满足施工安全、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3.工程概况3.1概况本工程需顶两根DN219钢管,钢管采用无缝钢管,在钢管最前端用高强度钢板焊接锥形封帽,要求将管口堵死,顶管采取闷顶的方式,即不挖除管道范围内的土体,由于顶管工作坑尺寸的限制,钢管每节长度控制在3m,因此接口需要焊接,焊接时,除满圈焊接外,还需在接口位置加抱箍,抱箍同样在两侧都需要焊接到钢管上。

本工程需设置顶管工作坑及接收坑各一个,其中工作坑净空尺寸为3*7m,接收坑净空尺寸为3*3m,深度均为4.5m,其中顶管工作坑需要封底,接收坑不需要封底,顶管工作坑与接收坑均采用钢筋格栅+网喷混凝土形式,根据地勘情况,下部1.5m范围为流砂层,需采取注浆止水措施进行施工。

3.2地质情况根据地勘,3m范围内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层,3-4.5m范围内为流砂层。

第二章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案1.总体部署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情况,本工程先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做施工竖井,及顶管工作坑,竖井完成后,在采用顶管法施做管道。

其中竖井工程只施做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施工顺序如下:首先进行锁口圈梁施工,锁口圈梁完成后,采用倒挂井壁法进行初期支护的施工。

管道顶进的施工顺序如下图:顶管总体施工流程图1.1人员组织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公司选派具有丰富暗挖及顶管工程施工经验和较强协调能力的精干人员组建本工程的项目经理部,承担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在项目组织机构上设项目经理一名,项目副经理一名,项目技术负责人一名,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部、安质部、计划合同部、财务部、物资设备部、和综合办公室,下设木工班、钢筋加工班、混凝土班、综合班、机械班、修理班、土方外运班、管道顶进班、土方开挖班等专业班组。

详见(图1.1-1施工组织机构图)。

图1.1-1施工组织机构示意图1.2施工进度安排计划开工日期:2014年11月30日计划竣工日期:2014年12月30日1.3场地布置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搭设施工围挡,作为施工区,将水泥、砂、石料场及搅拌站放在施工区内,钢筋加工厂、项目部办公区以及生活区均不设在施工现场,就近建房作为办公区及生活区,与施工区分开。

施工场地内的水、电由就近的市政自来水井及配电箱内接入施工现场。

1.4劳动力配置计划施工高峰期在2012年8月份,人员安排约90人。

根据各施工阶段工程进度要求随时对劳动力进行调整,并满足施工需要。

投入劳动力情况见下表:模板工10人,钢筋工10人,杂工5人,防水施工10人,砼工8人。

劳动力配置详见(表1.4-1劳动力配置表)。

表1.4-1劳动力配置表1.5机械设备为完成本工程共需机械设备见(表1.5-1施工机械设备表),所有机械设备在工程正式施工前到位。

表1.5-1拟投入竖井施工的主要施工机械表1.6施工运输暗挖施工垂直运输采用2台吊车进行运输,暗挖施工主要需垂直运输的项目为开挖土方、钢格栅、临时支撑、小型构件。

为满足垂直运输需求,在竖井的东北及西北侧各配备一台16T吊车。

顶管施工水平运输采用人推车运输,运输至施工竖井中的土斗内,把土倒入吊土斗采用吊车起吊至地面,由于现场不具备设置堆土场条件,因此,土斗吊至地面后,存入土场内,在用载重汽车外弃至渣土场。

1.7施工准备1.7.1施工技术准备(1).测量依据:①《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②测绘院给定的平面、高程测量成果;③工程施工图纸。

(2)测量准备: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施工测量人员均持证上岗,并对施工测量人员进行有关的技术交底。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平面、高程控制点成果经复核无误后,依据设计施工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平面控制网形式及组成。

(3).测量控制网的建立①.平面控制测量网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a.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b.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c.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d.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②.平面控制网的布设:a.首级控制网的布设:根据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规定,建筑物定位桩必须由北京市测绘院测定。

因此,首级控制网由测绘院所定桩位组成。

b.轴线控制网的测设: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成后,依据结构平面图上有关墙体、洞口详细位置关系确定建筑物须定位的主轴线,然后以首级控制网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定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建筑的轴线控制网。

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轴线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表地下结构施工平面控制采用外控法,进场并办理控制点移交手续后,首先对场区内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核。

经核对无误后,依据施工图及控制点进行施工主要轴线的测设,并将控制轴线向外偏移1m,在其延长线上适当位置设立轴线控制桩(轴线控制桩位置不宜离建筑物太近,以防基坑位移造成控制桩位置偏差)。

③.高程控制测量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a.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采用0.3mm级精度的ZeissDini-10电子精密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b.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c.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d.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

2)高程测量高程测量包括地面高程控制、高程联系测量、基坑高程控制和点位放样。

高程联系测量是暗挖工程的高程测量的关键。

由于施工竖井深度大,因此采用悬吊钢尺传递高程为理想的高程传递方案。

一方面可以免除由于测站过多而引起的误差,另一方面又可不受钢支撑密集的影响。

在进行传递高程之前,首先将高程引测到基坑外方便使用且牢固的水准点上。

在传递高程时,同时用两台水准仪,两根水准尺和一把经检验的钢尺。

高程传递布置如下图所示。

高程传递布置示意图将钢尺悬挂在钢架上,其零端放入基坑中。

一台水准仪放置在地面上,另一台则放置于基坑中。

由地面上的水准仪在地面水准点的水准尺上读取a,而在钢尺上读取读数r1,由基坑内水准仪在基坑水准点的水准尺上读取数b,而在钢尺上读数r2,r1和r2必须在同一时刻观测。

基坑内水准点的高程H2可用如下公式计算:H2=H1+a-[(r1-r2)+△t+△K]-b上式中H1─地面水准点高程;△t─温度改正数;△K─尺长改正数。

△t=(t-20℃)×α×L传递高程时用3个仪器高进行观测,由不同仪器高所求得的地下水准点高程的不符值不超过±3mm。

测得基坑底水准点的高程作为本工程施工中高程放样的基准。

3)轴线投测方法a.暗挖及顶管施工一般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投测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

b.首先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施工平面图,测放出垫层、底板边线,并定出控制桩指导垫层和底板施工。

待垫层、底板打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

模板支好后,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

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下表:建筑物结构特征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测站测定高差中误差(mm)起始与施工测定高程中误差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10-50m1/2000516mm4c.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墙体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在墙体侧立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d.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楼层放线记录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1.7.2沉降观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有关沉降观测的规定,按《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作业要求进行。

观测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配合铟瓦数码条形尺作业,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