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饮食宜忌⊙谭翠云饮食调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来说非常重要。
很多食物都可以起到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症状的作用,但我们选用食物时一定要对症,否则会影响效果。
(1)苦瓜、苦菜、马齿苋、丝瓜等食物,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可以缓解局部发热、发痛等。
(2)薏仁、豆腐、芹菜、山药、扁豆等食物,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可缓解局部发热、发痛等。
(3)蛇类、虫类等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的食品,即可做菜,也可泡酒后饮用,可以缓解局部的红肿热痛症状,还可起到防止病变向其他关节走窜的作用,因此是作用较强的食物。
(4)刚开叫的公鸡,配150克生姜(切成片),在锅中焖炖,不放油盐,可放少量白酒,1天内吃完。
隔一周再服一次。
公鸡仔具有补虚益肾、暖胃祛寒的作用,可缓解局部疼痛、关节肌肉无力。
(5)童子鳝鱼0.5千克,阴干,泡入1千克白酒中,1个月后即可饮用。
每次饮酒50毫升,每天2次。
童子鳝鱼性温善窜,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等功能,可缓解局部红肿热痛,防止病变向其他关节走窜,并对肩肘关节活动障碍效佳。
(6)多种青菜、水果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的需求,同时具有改善新陈代谢的功能,可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从而缓解局部的红肿热痛症状。
(7)香菇、黑木耳等食品,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缓解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症状。
(8)瘦猪肉200克,辣椒根150克,共煮汤,调味后服用,每日分2次服。
可以缓解剧烈疼痛症状。
可能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食物有哪些?(1)高脂肪类: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一般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
(2)海产类:病人不宜多吃海产品,如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
(3)过酸、过咸类: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超过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则会使体内酸碱度值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体内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而加重症状。
同样,若吃过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鱼等,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症状。
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人身体的关节出现不适症状。
关节炎疾病是严重困扰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其中的类风湿关节炎是对人类伤害最大的一种关节炎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就会致残。
据介绍,我国做过流行病学调查,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是0.36%,如果按照13亿人口计算的话,我们国家应该有400多万到500万人患病,40-50岁是患病的高峰年龄,女性为多。
另外一类常见的关节炎是脊柱关节病,20-30岁的年轻人容易患病,以男性为主。
骨关节炎主要是老年人易患,年龄越大发病越多。
痛风性关节炎与生活改善有关。
张奉春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
■关节痛或阴雨天酸痛,算不算关节炎的前兆?这一类情况里面有一部分人最后发展为关节炎,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可能从有这种关节不适的症状一直到最后也不发生关节炎。
简单地说,凡是关节炎的患者应该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的表现。
有的人受点凉,关节有些酸痛或者不适,从严格意义来讲不叫关节炎,只能叫关节痛,也有人起过别的名字叫关节风湿症、凉性关节炎等等不同的名字,但是终归这类病人不是有太大的问题。
当无法鉴别这种关节的酸痛是否出现关节炎,应当去医院看病。
类风湿关节炎或者脊柱关节病早期也表现为间断出现关节疼痛,症状是随着疾病进展,疼痛越来越持续,并出现关节肿。
经过现代的检查能够在刚刚出现关节痛的时候大体知道会不会变成关节炎或者是哪类关节炎。
及早诊断治疗对于预后会更好。
凡是有关节症状的应该首选风湿科。
非常遗憾的是风湿在中国起步比较晚,还不是非常普及,没有风湿科的,看骨科、看普通内科都是可以的,可以帮助做一个基本的鉴定。
■怎样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关节类疾病的诊断包括几方面,第一,医生要了解症状,检查体征有没有关节肿、关节压痛;第二,进行血清方面的检查,也就是免疫学检查,查查类风湿因子;第三,影像学检查,拍X光片或者拍更先进的CT,看骨质的变化。
综合这几方面的因素对关节的疾病做出最终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伴有关节肿,而骨关节炎早期没有关节肿,只有个别人出现关节肿。
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遍及各个年龄段,而骨关节炎随着年龄增加逐渐越来越发病多。
从更深一层的发病机理上来说也是不一样的。
类风湿关节炎跟免疫有关,可能多少还有一些遗传,而骨关节炎过去管它叫退行性病变,表明人的骨已经开始老化了,当然现代研究证明这种骨关节炎不仅仅是退行性病变,里面也有一些免疫因素存在。
所以这两个疾病在影像学的表现、免疫学的表现都不一样。
类风湿关节炎引起关节变形的情况最突出,骨关节炎患者也有关节变形的,有些骨关节炎患者的手指末节关节两边长出结节,中间也可以长出结节,从外表上看上去也是变形的,但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破坏变形与其不同,专业人员能够区分出来。
骨关节炎进展很慢,不像类风湿关节炎,后者不控制两三年就会出现关节变形,骨关节炎的变形很多人是十几年、几十年,而且它的疼痛不如类风湿关节炎来得厉害。
■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在治疗上有区别吗?因为类风湿关节炎是跟免疫相关的炎性关节炎,因此在治疗中是更多考虑能够阻断疾病的炎性因子从而阻止疾病进展。
像目前就有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一个重要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的抑制剂,其疗效就非常肯定。
而骨关节炎目前为止更多的治疗措施是止疼,因为没有找到真正控制骨关节炎代谢异常退行性改变的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一旦骨出现破坏就是不可逆的,最终变成骨畸形。
如果在早期,骨质没有发生任何表现的时候就诊断出来,迅速阻止,那么预后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当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非常好的药物能够药到病除,不过最近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发生一些改变,就是生物制剂的问世。
生物制剂有几个特点,第一起效非常快,有人打上去以后一天甚至几天症状就缓解了,而且非常强。
传统药物治疗只有60%-70%有效,它可以达到70%-80%,传统药物治疗只部分缓解,总的情况缓解50%,用这个药物可以70%、80%甚至100%缓解。
国外资料证明,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尽管临床症状都消失了,但是一部分病人的骨头破坏还在继续,而生物制剂可以控制临床症状并停止骨头破坏,在疾病早期使用生物制剂可以使关节不变形,非常有利于患者管理自己。
现在最常用的是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国内主要使用的是进口的Enbrel,是1998年在美国获得批准的依那西普(恩利),以及其他生物制剂。
最近十几年由于生物制剂的问世,类风湿关节炎还是得到很多的改善。
如果进行早期阻断,关节就不会变形了。
■临床上病人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有误区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良宣传,说类风湿关节炎是不死的癌症,吓得病人以为是癌症就不治了。
类风湿关节炎不是癌症,完全能够控制得很好,这是第一。
第二,有人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就去追求特效药,所谓特效药药到病除彻底治好,类风湿关节炎到目前为止不能治愈,只能临床缓解。
第三,有的病人以为吃的药越多,就越好,这也是不对的。
对不同的人要使用不同的药物,并不代表越多越好,药物越多毒性越大。
第四,病人要长期到医院随诊,不能说治两天没效就不治了,其实有的药物作用比较慢,是一点点起效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效了已经好了不再去医院随诊,这时候疾病发生一些细微变化就会被忽略。
正确做法是到医院去,让医生及时发现变化,修正治疗方案。
第五,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要轻易停药,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从药物量多减到比较少,由医生全面评估以后确实认为可以停药的时候再停下试一试,而不是一不疼了觉得好了就停药,这样往往不能达到把这个病很好地控制在一个非常低水平的作用,非常容易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关节已经变形了功能丧失了,医生的作用就很小了。
■文/张奉春生物制剂“狙击”类风湿关节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邓艳琳发布日期:2011-12-22 来源:健康报我要评论(0)qq更改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十年前,50岁的韦阿姨被发现两肺部有斑片、条索状阴影,部分成网格状改变,抗感染治疗无效,纤支镜检查提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治疗一年后,韦阿姨没有好转,肺部病变仍在加重,并出现了四肢关节肿痛,经检查类风湿因子升高,双手关节片提示双手近指关节间隙狭窄,符合类风湿关节改变。
最终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病变。
最初的两三年里,韦阿姨接受了传统的抗风湿药物治疗,肺部病变有所好转,但是关节肿痛仍然反复发生,而且药物带来了恶心、脱发、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随着生物制剂的上市应用,给韦阿姨带来了希望,她先后使用益赛普和类克治疗,关节症状曾一度得到明显改善,而减量后效果较开始有所下降。
此后又因为反复发热、呼吸道感染而被迫停用。
停药后病情很快反复,并逐渐出现了关节畸形。
结合肺部病变,当地医院给韦阿姨制定了环磷酰胺治疗方案。
随后她的肺部病变有所减轻,关节症状却改善欠佳,而随着一次重症肺炎的发生,环磷酰胺也被迫停用。
几近绝望的韦阿姨只得寻求传统中医药的帮助,内服和外敷将近两年,也未能带来更多改善,关节肿痛仍在反复,关节畸形也较从前更重。
韦阿姨来到我科时,双手各指关节均有明显肿痛,尤其双手第3、4、5近指关节呈纽扣花畸形,双腕、双肩、双肘、双膝等明显肿痛,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明显升高,抗CCP抗体和AKA均呈阳性,双手关节X线提示双手、腕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面狭窄,部分关节边界模糊、融合、畸形。
肺部仍然可见斑片、条索状阴影,部分成网格状改变。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病变是明确的。
DAS评分达到6.357,疾病呈高活动度。
诊断并不困难,而如何治疗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十年的求医路,无论是传统DIMAS,还是生物制剂,患者都使用了许多,为此,我们在科室内进行了详细的病史分析和文献复习。
对于传统抗风湿药物,韦阿姨表示不能接受。
结合韦阿姨既往传统抗风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有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有骨侵蚀的改变,有使用生物制剂的指征。
然而生物制剂该如何选择呢?通过文献复习和既往的诊治经验我们知道,当一种TNF抑制剂因为疗效不佳或者副作用而改用另外一种TNF抑制剂时,治疗是有效的。
使用其他生物制剂疗效不佳时,改用恩利治疗也是有效的。
于是,在与韦阿姨充分沟通后,我们开始使用恩利(依那西普)治疗,25mg,每周两次。
一周过去了,我们高兴地看到韦阿姨的四肢关节肿痛有了明显改善,一个月后关节肿痛已经基本消失。
在此后将近一年的随访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无论是关节肿痛还是实验室检查,患者的血沉、C 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DAS评分都在逐渐下降并稳定下来。
用药前,我们还担心生物制剂是否会加重肺部病变,随访中也没有发现,我们所关注的感染性疾病也没有发生。